1790.创世记15:2.亚伯兰说,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啊,我既无行走的孩子,你还要赐我什么呢?并且承受我家业的是这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
“亚伯兰说,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啊”表示主的感知;“亚伯兰”是指内层人;“主耶和华(Lord Jehovih)”是指相对于内层人的内在人;“我既无行走的孩子,你还要赐我什么呢”表示没有内在教会;“承受我家业的”表示外在教会;“这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是指外在教会。
1791.“亚伯兰说,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啊”表示主的感知。这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主拥有对一切事物的最内在和最完美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对天堂里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一种知觉和意识,如前所述(1786节);它也是唯独主所拥有的与耶和华的不断交流和内在交谈。这种交流在内义上由“亚伯兰对耶和华说”这句话来表示;换句话说,这种交流由与耶和华交谈时的亚伯兰来代表;这同样适用于下文凡出现“亚伯兰对耶和华说”这句话的地方。
1792.“亚伯兰”是指内层人,或亚伯兰代表主的内层人或理性人,这在前面已经说明。前一章说明了何为主的内层人(1701-1702, 1707节)。
1793.“主耶和华(Lord Jehovih)”是指相对于内层人的内在人。这从关于主的内在人的说明清楚可知,即:这内在人就是耶和华自己,主从耶和华成孕,是祂的独生子,并且祂通过试探的争战洁净了母系人身,也就是洁净了祂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人身后,祂的人身就与祂合一了(1414, 1444, 1573, 1602-1603, 1607, 1707:5, 1725:2, 1733:2节)。在圣言中,“主耶和华(Lord Jehovih)”的称谓经常出现;事实上,每当耶和华(Jehovah)被称为“主”时,祂不是被称为“主Jehovah”,而是被称为“主Jehovih”(译注:中文翻译未区分Jehovah和Jehovih,都译为耶和华,故以英文来区分),尤其在论述祂的试探的地方。
如以赛亚书:
看哪,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必以大能临到,祂的膀臂必为祂掌权;看哪,祂的赏赐在祂那里,祂的作为在祂面前。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又引导那乳养小羊的。 (以赛亚书40:10-11)
此处“主耶和华必以大能临到”论及祂在试探的争战中的胜利;“祂的膀臂必为祂掌权”表示祂凭自己的能力赢得胜利。这段经文说明了本章第一节经文所提到的“赏赐”是什么,即这赏赐就是对全人类的拯救,也就是说,“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又引导那乳养小羊的”;所有这些事都是至内在的爱或神性之爱的行为。
同一先知书:
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开了我的耳朵,我没有悖逆,也没有退后。我将我的身体转给击打它的人,将我的腮颊转给拔胡须的人;我并没有掩面躲避侮辱和唾沫,主耶和华必帮助我;看哪,主耶和华必帮助我。(以赛亚书50:5-7, 9)
这明显论及试探。此外还有其它经文。
1794.“我既无行走的孩子,你还要赐我什么呢”表示没有内在教会,这从“无行走的孩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行走”在内义上是指生活,如前所示(519节);但一个无子的人是一个没有种,或没有自己后代的人不过。下文(15:3-5)论述了这一点,那里还解释了无子或没有种的人是什么意思。
1795.“承受我家业的”表示外在教会。这从“承受家业的”在内义上,也就是论及教会时的含义清楚可知。当内在教会本身是家,一家之主是主时,外在教会就被称为“承受家业的”。这正是外在教会的角色,因为一切家业都属于教会的外在,如仪式的执行,以及其它许多涉及圣殿或敬拜场所和教会本身,也就是耶和华或主之家的活动的执行。
教会的外在事物若没有内在事物,是毫无价值的,什么都不是。它们正是从内在事物获得自己的存在和品质。这种情况类似于人:人的外在或肉体本身是毫无价值的东西,除非有内在赋予它灵魂和生命。因此,内在如何,外在就如何;或性情和心智如何,通过外在或肉体出来的一切,其价值就如何。构成人的是属于心脏的事物,而不是属于口唇和动作的事物;教会的内在事物也是如此。不过,教会的外在仍像一个人的外在,因为它们充当管家或负责人的角色;或也可说,当“家”表示内层时,外在人或肉体人同样可被称为这个家的管家或负责人。由此明显可知“无子”表示什么,即表示当教会没有内在,只有一个外在时的状态;主表示不满的那段时间就是这种情况。
1796.“这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是指外在教会,这从刚才的阐述,以及“大马士革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大马士革是叙利亚的首都,那里仍有古教会敬拜的残迹,希伯或希伯来民族就来自那里,这个民族只有教会的外壳(如前所述,1238, 1241节),因而只有家业。这些话包含了主的绝望和随之试探的某种东西,这一点从这些话本身,以及随后到来的关于内在教会的安慰明显看出来。
1797.创世记15:3.亚伯兰又说,你看,你没有给我种;看哪,我家中的儿子才是我的继承人。
“亚伯兰又说,你看,你没有给我种”表示没有教会的内在,也就是爱和信;“看哪,我家中的儿子才是我的继承人”表示主的国度将只有外在之物。
1798.“亚伯兰又说,你看,你没有给我种”表示没有教会的内在,也就是爱和信。这从“种”的含义,即爱和信(如前所述,255, 256, 1025节)和下文所解释的“继承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前面多次阐述和说明,爱和源于爱的信就是教会的内在。构成教会内在的信不是指其它信,而是指爱或仁之信,也就是源于爱或仁的信。
一般意义上的信是指教会所教导的一切。但与爱或仁分离的教义绝不构成教会的内在,因为教义仅仅是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这种知识也存在于最坏的人当中,甚至存在于地狱里的人当中。但源于仁或属于仁的教义的确构成教会的内在,因为这内在本质上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本身构成一切敬拜的内在,凡从仁之生命流出的教义也是如此;此处所指的正是这种属于信的教义。正是这种信形成教会的内在,这一点仅从以下考虑就能看出来:凡过着仁爱生活的人都知道信的一切。你若愿意,只检查一下各种教义,看看它们教导了什么,是何性质。它们不都与仁,因而与源于仁的信有关吗?
仅以十诫为例。其中第一诫是你要敬拜主神;凡过着爱或仁之生活的人都敬拜主神,因为这种生活是他的生命。另一条诫命是你要守安息日;凡过着爱或仁之生活的人都在守神圣的安息日,因为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天天敬拜主并荣耀祂更甜蜜的了。“不可杀人”这条诫命则完全与仁爱有关;凡爱邻如己的人都对做伤害邻舍的事感到不寒而栗,更不用说杀他了。“不可偷盗”这条诫命也是如此,因为凡过着仁爱生活的人都宁愿把自己的东西给他的邻舍,也不愿从邻舍那里拿走任何东西。“不可奸淫”这条诫命同样如此;凡过着仁爱生活的人都宁愿保护邻舍的妻子,以免有人对她造成这种巨大伤害,并视通奸为违背良心的罪行,就是诸如摧毁婚姻之爱及其责任的那种罪行。贪恋邻舍的东西也触犯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因为仁爱的本质就是想让其他人从自己和自己的东西中获益,或说从自己和自己的东西中向他人意愿良善。所以这种人从不贪恋别人的东西。
包括在十诫当中的这些诫命是关于信的更外在的教义事物;拥有仁爱和仁爱生活的人不是靠死记硬背知道这些诫命,而是把它们存在心里,刻在灵魂上,因为诫命是他的仁爱、因而仁爱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对于铭刻在他上面的具有教义性质的其它事物,他同样只从仁爱知道它们,因为他照着公正的良心生活。他若不能充分理解或弄清公正或真理,仍会简单地,或以单纯的心去相信。他会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因为主就是这么说的。凡如此相信的人都不会做错事,即便他所相信的本身不是真的,只是表面上是真的。
例如,人们可能相信主会发怒、惩罚、试探等等,也可能相信圣餐中的饼和酒具有某种灵义,或基督的肉和血以他们所能解释的某种方式真实存在。无论他们这样说还是那样说,都无关紧要(脚注:史威登堡暗指关于圣餐中真实存在的性质的长期争论,即饼和酒是否真的转化为基督的身体和血,一个以化质说而闻名的概念)。事实上,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即便思考,只要出于单纯的心,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们一直被如此教导,然而仍过着仁爱的生活。当这些人听说饼和酒在内义上表示主对全人类的爱和包含在这爱中的一切,以及人回给主和邻舍的爱时,他们立刻相信,欣然接受。而那些拥有教义,却缺乏仁爱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凡事争论,并谴责所有不按他们说的那样去说(他们称之为相信)的人。谁都能由此看出,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就是教会的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