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25:6.半夜里有嚷叫的声音说……
有嚷叫声的“半夜”表示最后的审判,一般表示人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时他要么被审判上天堂,要么下地狱。“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把你们的油分一点给我们,聪明的回答说,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表示所有人死后的状态,即那些信仰中没有爱之良善,或没有源于爱之良善的信之真理之人那时愿意为自己获得它,但却是枉然,因为人的在世上的生命如何,就仍保持如何。由此明显可知,聪明的进去赴婚筵,而愚拙的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表示什么;“不认识你们”表示主不与他们联结,因为产生联结的是属灵之爱,而非没有爱的信;事实上,主住在那些处于爱,由此处于信的人当中,认识他们是因为祂自己就在那里。(AE 252.也可参看AE 250)
“半夜”表示旧教会的末期,这时信荡然无存,因为仁荡然无存,它也表示新教会的初期。(AC 6000)
马太福音25:7-12.然后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
“聪明的童女”表示教会中那些信与仁相结合的人,“愚拙的”表示教会中那些信与仁分离的人;因为“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爱之良善。因此,“到卖油的那里买”表示到那些施行教导的人那里去,学习并为自己获得;他们活在世上时,并没有为自己获得爱之良善,由此证实信之真理;而是后来才如此行;然而,没有人死后获得它们,进而持有它们,所以那些愚拙的童女(她们表示所有将爱之良善或仁之良善与信之真理分离的人)不被允许赴婚筵,也不被新郎接受。“婚筵(婚礼)”表示天堂,“新郎”表示主。(AE 840.也可参看274)
灯里有油表示信之真理中有仁之良善;灯里没有油表示有信之真理,但这信之真理中没有仁之良善。经上说门向这些后者关闭,因为他们与天堂没有联系,也就是没有通过天堂与主联系;与天堂联系,或通过天堂联系通过仁与爱之良善实现,而非通过被称为信之真理,没有良善在其中的真理实现。所以,这些后者被称为愚拙的童女,而前者被称为聪明的童女。(AC 8989)
马太福音25:13.所以你们要儆醒……
要注意的是,人保留到永远的,是他整个一生甚至直到结束的那个品质,根本不是他临终时的那个品质。对恶人来说,临终的悔改无济于事,但对善人来说,这种悔改会起到确认的作用。(AE 194)
马太福音25:14-17.好比一个人要往遥远的国家去……
凡正被改造和重生的人都被主赋予仁与信,但各人照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来接受。因为人从小所吸收的邪恶与虚假使得一个人接受被赋予之物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人的。在人能被重生之前,这些邪恶与虚假必须先被消磨掉。消磨后剩余的属天和属灵生命的量就决定了剩下的东西能被真理照亮,并富含良善的程度。这就是余留,也就是主储存在人里面、那时接受生命的良善与真理。这些良善与真理是从婴幼儿甚至直到改造之时所获得的,并且在这个人身上可能多一些,在那个人身上可能少一些。它们被保存在他的内在人里面,无法被带出来,除非他的外在人被带入与内在人相对应的状态,这种对应状态主要通过试探,以及多种多样的消磨实现。事实上,在违背良善与真理(这就是那些构成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渴望的性质)的渴望沉寂之前,属于对良善与真理情感的属天和属灵的渴望无法流入进来。这就是为何各人照自己的状态和能力被改造的原因。这也是主以往国外去的人为比喻所教导的:他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那领五千的拿它们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马太福音25:14-17等)。(AC 2967)
马太福音25:14-30.好比一个人要往遥远的国家去……
“人”在此表示主,祂“往遥远的国家去”表示祂离开世界,这时可以说不在了。祂所叫的“仆人”表示所有世人,尤其那些属教会的人。祂所赐给他们的“才干”表示源于圣言的真理与良善的一切知识,以及理解它们的能力,因为“才干”,也就是银子和工钱,表示真理的知识和理解的能力;“做买卖”表示通过这些知识为自己获得聪明和智慧。用五千另外赚了五千的仆人表示那些为自己获得大量聪明和智慧的人;把主人的银子藏在地里的仆人表示那些没有给自己获得丝毫聪明的人;之所以将才干从没有给自己获得丝毫聪明的人那里夺走,并给予获得大量聪明的人,是因为人死后成为一个灵人时,会带走他的一切,以及他从圣言和教会的教义所吸收的一切细节。但那些没有通过这些事物为自己获得丝毫聪明的人内在是邪恶的,因而滥用他们纯粹在记忆中所拥有的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以获得统治权,向在最末层天堂的简单善人行恶。这就是为何那些真理与良善从他们那里被夺走,被赋予那些有大量真理与良善之人的原因,因为后者不滥用他们,而是通过它们执行功用。那些在世时没有通过源于圣言的真理与良善的知识为自己获得属灵聪明的人是邪恶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所有人都生在各种邪恶中,这些邪恶若不通过源于圣言的神性真理,即通过把它们付诸于功用,因而在生活上对它们的接受就无法被移除。因此,主人对那些又赚了的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少许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25: 21, 23);对没有赚的人说:“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25:30)。(AE 675.也可参看AE 193)
思维没有超越字义的人只知道这许多数字,即五、二、一,凑起来只是为了编织寓言故事,并不涉及更多东西;而事实上,这些数字本身就包含某个奥秘在里面。“那领五千银子的仆人”表示那些已经领受从主而来的良善与真理,因而已经接受余剩的人;“那领二千的”表示那些在生命后期已将仁联结于信的人;“那领一千的”表示那些接受无仁的唯信之人。论到这第三个仆人,经上说:“他将主人的银子藏在地里”;因为他所拥有的“银子”在内义上表示系信之真理的真理;无仁之信不能获利,或结出果实。(AC 5291)
每个人,无论受到诅咒的,还是得救的,都能在一定量上变得完全。恶人,或那些受到诅咒的人都有一定量的邪恶与虚假;而善人,或那些得救的人则都有一定量的良善与真理。属于每个人的这量在来世被充满;然而,有的量更大一些,有的量更小一些。这量在世界上通过属于爱的情感而得。人在何等程度上更爱邪恶与源于邪恶的虚假,就在何等程度上为自己获得更少的量;人在何等程度上更爱良善与真理,他的量就在何等程度上更大。在来世,这量的极限和程度显而易见,在那里无法被超越,只能被充满,而且事实上也被充满了,即:对那些处于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之人来说,被充满良善与真理;而对那些处于对邪恶与虚假的情感之人来说,则被充满邪恶与虚假。由此明显可知,这量就是要么接受在世上所获得的邪恶与虚假,要么接受在世上所获得的良善与真理的能力;主在关于“才干”(马太福音25:14-31)、“弥拿”(路加福音19:13-25)的比喻中就描述了这种状态;最后则以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来描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29)。(AC 7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