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主耶稣,我们在天上的父,您教导我们,若要进神的国,人必须重生,若不重生,必在永死中灭亡;而要想获得重生,首先必须从圣言或取自圣言的教义学习真理,并照这些真理生活,使真理从意愿进入行为,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变成真理之良善,主就流入该良善,此后我们就不再被真理引导,而是被良善引导,从而进入迦南地。所以在真理变成良善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良善,我们所知道的良善仍只是理论上的良善。主啊,重生的道路充满艰难和未知,凡正在重生的人,都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愿意重生,您必与我们紧密同在,引导我们走过这死荫之地!愿主在我们身上得胜,阿们!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NJHD分享-重生2
他不会进入天堂,直到他处于被主通过良善引导的状态,也就是他重生之时的情形(8516, 8539, 8722, 9832, 10367节)。
8516.每个人都应当被通过信之真理被引向被称为“仁爱”的基督良善;因为信之真理必不仅教导何为仁爱,还教导它的性质必是什么样。他若不首先通过其教会的教义学习信之真理(因为他绝无可能本能地或凭自己知道它),就不可能做好准备,从而变得适合接受这良善。例如,他必须通过信之教义知道,仁爱绝不涉及为了自我,或为了回报而行善,因而也不涉及通过仁爱的行为而配得拯救;他还必须知道,一切仁之良善皆源于主,丝毫不源于自我;此外还有其它许多教导何为仁爱及其性质的教义。由此可见,一个人若不通过信之真理,是不可能被引向基督良善的。另外,一个人必须知道,真理凭自己不会进入良善,而是良善接受真理,并将它们附着于自己;因为信之真理在一个人的记忆里,如同在一块延伸于内视之下的田地里。来自主的良善通过这视觉流入,从存在于那里的真理拣选与它一致的真理,并将它们与自己相结合。在下的真理不可能流入在上的良善,因为低层之物流入高层之物完全违背秩序,而且也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基督良善如何与他一起出生,因而也可以看出当此人已经重生时,他会是什么样,即:他出于良善,而非出于真理行事,也就是说,他被主通过良善引导,不再通过真理被引导,因为现在他处于仁爱,也就是处于对行该良善的一种情感。凡在天堂里的人都以这种方式被引导,因为这符合神性秩序。因此,他们所思所行的一切可以说自动、自由地涌流。如果真理塑造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时他们会思想他们应不应该做某件事,从而会在细节上犹豫不决,这样做会模糊他们所拥有的光。最终,他们会照着自己的所爱,因而照着迎合他们自己的爱之事物去行事,这是被自我引导,而不是被主引导。
8539.“他们吃吗哪,直到进了迦南地的边界”表示他们继续将来自真理的良善变成他们自己的,直到他们到达天堂的区域。“吗哪”是指真理之良善;“吃”是指变成人自己的;“迦南地”是指天堂,因此,“迦南地的边界”是指天堂的入口,或天堂开始的区域。从这些含义明显可知,“他们吃吗哪,直到进了迦南地的边界”表示他们正将真理之良善变成他们自己的,直到他们到达天堂的区域。
这一切的性质可从前面关于通过真理获得良善的阐述明显可知,即:在重生之前,一切良善都是通过真理获得的;但重生之后,人被主通过良善引导;前一种状态由第七天之前的“六天”来表示,后一种状态由“第七天”或“安息日”来表示。由此也明显可知,前一种状态由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来代表,后一种状态由他们被领进迦南地来代表。事实上,情况是这样:只要人出于真理,而非良善行事,他就在天堂之外;当他出于良善行事时,便进入天堂,因为那时,他被主照着天堂的秩序驱使;在他做好准备,也就是当他通过真理被带向良善时的情形发生之前,他不会获得这种秩序,因而也不会进入秩序所在并且就是秩序的天堂。
8722.“这众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来到自己的地方”表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将因此处于良善,并通过良善被引导。“百姓”是指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因为“百姓”是指以色列人,而以色列人代表属灵教会;“来到一个地方”是指抵达他们要被引向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良善的状态,因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当他们抵达良善时,便来到自己的地方,“地方”表示状态;“平平安安”是指在良善里面的神性,因为“平安”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并因此是指它从至内在影响良善,就是那些处于良善之人的幸福的本质。只要一个人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他就没有宁静;但当处于良善时,他便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从而处于平安。原因在于,恶灵不能攻击良善,而是一发觉它,就逃之夭夭;但他们能攻击真理。正因如此,当人们处于良善时,他们便处于平安之中。这些就是“这众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来到自己的地方”所表示的事。
10367.“但第七日是完全安息的安息日”表示被视为目的的良善的状态,因而当一个人成为教会或教会的一个化身并进入天堂时的状态。“第七日”是指被视为目的的良善状态。因为既然之前的六日表示在天堂婚姻之前到来并为该婚姻所预备的人的状态,那么第七日就表示当这婚姻实际存在于这个人里面时。该婚姻是指与人同在的真理和良善的结合,因而是指当此人成为教会或教会的化身,并进入天堂时。当一个人处于良善时,他之所以进入天堂,并成为教会或教会的一个化身,是因为主流入与一个人同在的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他的真理。祂流入内在人,就是这个人里面的天堂所在之处,并通过内在人流入外在人,就是这个人里面的世界所在之处。因此,除非此人处于良善,否则他的内在人就不会打开,而是仍旧关闭,无论他知道多少教义层面的真理。由于天堂存在于他的内在人里面,所以可推知,当这内在人打开时,此人就在天堂;因为天堂并非存在于某个地方,而是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层中。人是照着天堂和世界的形像被造的,他的内在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被造的,他的外在人是照着世界的形像被造的。
凡停下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人都能看出,整个人是什么样,完全取决于其良善的本质,而非取决于其没有良善的真理。因为他通过并照着他的良善而对待他人,或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产生共鸣,并与他人联系在一起,让自己被他人引导;而不是照着他的真理如此行,除非这真理与他的良善一致。此处所说的“良善”是指此人的快乐、愉悦,或他的爱,因为属于这些的一切构成他的良善;只要他独自一人,凭自己思考,就会视那些支持这些良善的事物为真理。由此可见,一个人与主的结合是通过良善,根本不是通过没有良善的真理实现的。
虽然前面论述人的重生时,常常论述通过良善与主的结合,但由于如今教会之人大量关注属于信的真理,很少关注属于爱的良善,因而不知道什么叫良善,所以让我们进一步说一说被称为天堂婚姻的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人生在各种邪恶中,从而生在各种虚假中,以至于若任由他自己,他注定下地狱。所以若要从地狱中被救出来,他必须完全重生,从主而生,这种再次出生就被称为重生。因此,为了获得重生,他必须先学习真理;属教会的人必须从圣言或取自圣言的教义学习真理。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教导什么是真理和良善,真理和良善则教导什么是虚假和邪恶。人若不知道这些事,绝无可能重生;因为他仍沉浸在自己的邪恶和随之而来的虚假中,称这些邪恶为良善,称这些虚假为真理。
这解释了为何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必须首先到来,并光照一个人的理解力。因为理解力被赋予人,是为了叫它能通过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被光照,以便它们能被他的意愿接受,并转化为良善。当此人意愿真理,并出于意愿它们而实行它们时,真理就转化为良善。由此明显可知,与人同在的良善是如何形成的,并且人若不处于良善,就不会新生或重生。因此,当一个人的意愿由良善构成时,他的理解力就由与该良善结婚的真理构成。此人的理解力实实在在地与他的意愿行如一体,因为一个人所意愿的,他在独自一人时会去思想。这就是那被称为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或天堂婚姻的。无论你说意愿良善,还是说热爱良善,都是一回事;因为一个人所爱的,他就会去意愿。同时,无论你说理解与良善结婚的真理,还是说相信这真理,同样都是一回事。由此可推知,对一个已经重生的人来说,爱与信行如一体。这种结合,或这种婚姻就是那被称为教会、天堂,以及主之国度的,在至高意义上就是与人同在的主。
但那些热爱自己的邪恶,无论他们通过遗传所获得并自童年起就在自己里面变强的邪恶,还是他们为自己添加、新充满的邪恶之人,的确能领会并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从圣言或取自圣言的教义所获得的真理;但他们仍无法重生。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力都被主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好叫他能够重生。但当人热爱自己的邪恶时,这些真理就不会被赋予他内在人中的理解力,只被赋予外在人中的理解力;而这种理解力不过是关于真理的纯粹的记忆知识而已。这种人不知道何为良善,也不想知道,只知道何为真理。正因如此,他们认为教会和天堂在于被称为信之事物的真理,而非在于善行,也就是生活的事务。他们还以各种方式解释圣言,以支持他们自己的基本假设或原则。因此,对这种没有同时在生活上处于真理的人来说,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是不存在的;因此,教会和天堂也是不存在的。此外,在来世,被他们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与他们分离;因为意愿中的邪恶会逐出它们,它们的位置被与他们所沉浸的邪恶一致的虚假取代。
由此可见,何为“安息日”所表示的良善与真理的结合。这种结合因它所带来的安息而被称为安息日,因为“安息日”在于安息。当一个人处于第一种状态,也就是正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时,他会跟与他同在的邪恶和虚假争战。通过这些争战,也就是试探,邪恶及其虚假就被驱散和分离;然而,由此并不能获得安息,直到良善与真理结合。这时,人才会安息,并且主也安息,因为与邪恶和虚假争战的,不是这个人,而是与他同在的主。
就至高意义而言,“安息日”之所以表示主的神性人身,是因为当主在世时,祂通过祂的人身与所有地狱争战,并征服它们,同时恢复天堂的秩序;经过这种劳碌之后,祂使祂的人身与神性合一,还将它变成神性良善。因此,这时,祂安息了,因为地狱无法对神性良善动一根手指头。这解释了为何就至高意义而言,“安息日”表示主的神性人身。
对未重生的人来说,外在人或属世人掌权,内在人是它的仆人(3167, 8743节)。
8743.对尚未重生的人来说,外在人或属世人是主人,而内在人或属灵人是仆人。但对已经重生的人来说,内在人或属灵人是主人,外在人或属世人是仆人。若不通过被主重生,角色的这种转换根本不可能实现。
因此,人的生命状态自他出生时起就已颠倒,必须被彻底翻转过来,以便他能够得救(6507, 8552, 8553, 9258节)。
6507.“埃及人为他(雅各)哀哭”表示教会记忆知识的悲伤。“哀哭”是悲伤的顶点,是代表内在悲痛的一种行为;“埃及人”是指教会的记忆知识。“埃及人为他哀哭”所表示的教会记忆知识的悲伤,并非表示由于他的死亡而悲伤,因为这是字义。相反,此处他们的悲伤表示,因为“以色列”所代表的教会良善当从教会的外在上升到教会的内在,就是真理之良善时,就离开记忆知识,就是教会的外在。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再像以前那样看记忆知识与它自己同在,而是看它们在它自己之下。因为当属灵教会的真理变成良善时,就会发生一种反转,此人不再从真理的角度,而是从良善的角度看真理。这种反转前面已讨论过好几次了。悲伤由此而来,这也是由以下事实产生的:那时,一种不同的秩序被引入到记忆知识里面,这种事不经痛苦是不能实现的。
8551.人不断倾向并陷入他所遗传来的东西。他通过如此行而强化了他自己里面的这邪恶,还添加了更多来自自己的邪恶
8552.这些邪恶与属灵生命完全相反。它们摧毁属灵生命。因此,一个人若不通过重新成孕、重新出生、重新被抚养长大,也就是被新造从主接受属灵生命,就会受到诅咒。因为除了属地狱的东西外,没有什么占据他的意愿,从而占据他的思维。
8553.当一个人具有这种秉性时,他里面的生命秩序就颠倒了。作主人的东西成了仆人,作仆人的东西成了主人。如果人要得救,人里面的这种生命秩序必须彻底反转过来;这一切通过重生由主实现。
重生的目标是,内在人或属灵人要掌权,外在人或属世人要作它的仆人(911, 913节)
911.对重生之人来说,外在事物对应于内在事物,也就是说,适合并顺从内在事物。当人正在重生时,外在事物会变得顺从,这时他成为天堂的形像。而在他重生之前,外在事物掌控内在事物;在此期间,他是地狱的形像。秩序在于,首先属天事物掌管属灵事物,然后通过属灵事物掌管属世事物,最后通过属世事物掌管肉体事物。但当肉体和属世事物掌控属灵和属天事物时,秩序就被破坏了。一旦秩序被破坏,人就是地狱的形像;因此,主通过重生恢复秩序;一旦秩序恢复,人就成为天堂的形像。主就这样把人从地狱中拉出来,并将其提入天堂。
至于外在人与内在人的对应关系,现简要解释如下:每个重生之人都是一个微型天堂,也就是整个天堂的一个复制品或形像,这也是为何在圣言中,其内在人被称为“天堂”。天堂的秩序是这样:主通过属天事物统治属灵事物,通过属灵事物统治属世事物,以这种方式统治整个天堂,如同统治一个人,天堂因此被称为大人。此外,天堂里的每个人都有类似秩序。当这秩序也适用于人时,他同样是一个微型天堂,换句话说,他是主的国,因为主的国在他里面。就他的情况而言,外在事物对应于内在事物,也就是说,它们顺从内在事物,正如它们在天堂的情形。因为天堂有三层,它们相互关联,如同一个人;其中灵人构成外在人,天使灵构成内层人,而天使则构成内在人或至内层的人。
对那些将生命仅置于肉体事物,即身体的欲望、快感、食欲和感觉,只喜欢属于爱自己、爱世界的事物,也就是说,只喜欢属于仇恨凡不支持并服务他们之人的事物的人来说,情况则恰好相反。对这些人来说,由于肉体和属世事物掌控属灵和属天事物,所以外在事物不仅不对应或顺从,还完全相反,从而使得秩序遭到彻底破坏。由于秩序就这样遭到破坏,所以他们只能是地狱的形像。
913.“叫它们遍及大地”表示内在人对外在人的运作,“繁殖”表示良善的增长,“增多”表示真理的增长,“在地上”表示在外在人里面。在圣言中,“繁殖”论及良善,“增多”论及真理。“地”表示外在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人重生之后,内在人对外在人的运作。也就是说,当外在人变得对应或顺从时,良善就开始“繁殖”,真理开始“增多”。在此之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肉体欲望反对良善,感官幻觉反对真理;前者消灭对良善的爱,后者消灭对真理的爱。良善的繁殖和真理的增多在外在人中进行:良善的繁殖在其情感中进行,真理的增多在其记忆中进行。外在人在此被称为“地”,良善和真理遍及这“地”,并在上面繁殖、增多。
人重生之后,这一切实际上就实现了(5128, 5651, 8743节)。因为重生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不再是对自己和世界的爱,而是对主和邻舍的爱;因此,掌权的是主,而不是人(8856, 8857节)。
8856.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仁通过信被植入,直到它占主导地位;当仁占主导地位,他就有了一个新生命,因为这时仁不断出现在他的思维中,也不断出现在他的意愿里。事实上,它存在于它们的方方面面,哪怕他正在思想其它东西,或正忙着处理其它事务。
8857.对主的爱也一样。当这爱占主导地位时,它存在于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当他爱自己的君主或父母时,在他们面前,他对他们的爱就从他脸上的每一个部位散发出来,在他说话的每一个音节中听出来,在他的举手投足中看出来。这就是理解以下诫命的方式,即:眼前要始终有主或神,要全灵魂全心爱祂胜过一切。
由此可见,人不可能得救,除非他重生(5280, 8548, 8772, 10156节)。
5280.每个人都必须被改造,新生或重生,以便他能进入天堂,因为“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5,6)。人生在罪中,这罪随着它沿着长长的家系从父母、祖父母和列祖那里传下来而增加,并变得具有遗传性,因而被传给后代。凡出生的人都生在众多如所描述的那样逐渐增加的遗传之恶中,以致他无非就是罪;因此,他若不重生,仍全然留在罪中。但为叫人能重生,他必须先被改造,改造通过信之真理实现;因为他必须从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学习何为良善。从圣言,或取自圣言的教义所获得的关于良善的知识被称为信之真理,一切信之真理皆源于良善,并流向良善,因为它们以良善为关注的目的。
这种状态首先到来,被称为改造的状态。教会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幼年到青春期这段时间被引入这个状态,然而却很少有人重生;因为教会里的大多数人学习信之真理,或关于良善的宗教知识,只是为了名声和地位,以及物质利益。当信之真理通过对这些事物的爱而被引入时,人不可能新生或重生,除非这爱被除去。因此,为了能除去这爱,此人被引入试探的状态。试探发生的方式如下:他对名声、地位和物质利益的爱被地狱团伙激活,因为该团伙渴望活在对这些事物的爱中。而与此同时,天使也激活对真理与良善的情感,这些情感自幼年时就在纯真的状态下被植入,后来从内在被储存起来,并为了这个特殊目的而得以保存。结果,恶灵与天使之间便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人里面被他感觉为试探;由于此时的冲突涉及真理与良善,所以最初灌输的真理可以说被恶灵注入的虚假驱逐,以致它们不再出现或看不见了。这时,由于此人允许自己重生,于是主便经由一种内在途径将良善所放射的真理之光引入属世层;在这光中,真理以其适当次序在那里得以恢复。
这就是正经历重生之人的情形;不过,如今很少有人被允许进入这种重生状态。只要允许它发生,所有人的确开始通过他们在属灵生命的真理与良善上接受教导而被改造;不过,他们一到青春期,就容许世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于是他们就转到地狱灵那一边,而地狱灵则使他们逐渐远离天堂;这些灵人使他们远离得如此彻底,以致他们几乎不再相信天堂的存在。因此,这些人不会被引入任何属灵试探,因为他们若被引入,必要屈服、垮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马太福音12:45)。
8548.凡不接受属灵生命,也就是没有从主重生的人都不能进天堂,如主在约翰福音所教导的:
我实实在在地对你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
10156.“是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表示被主从地狱中拯救出来。“从埃及地领出来”是指从地狱被释放出来,从而得救。“埃及地”之所以表示地狱,是因为就真正的本义而言,埃及地表示属世人和那里的记忆知识;从属世人及其记忆知识中被领出来,并被提升到属灵人及其聪明和智慧中,也是从地狱中被领出来。因为人生来是属世的,但通过重生变得属灵;他若没有变得属灵,就在地狱中。属世人,也就是一个没有重生的人所拥有的记忆知识住在世界之光中;而属灵人,也就是重生之人所拥有的聪明住在天堂之光中。只要一个人仅在世界之光中看事物,他就在地狱;但当他同时在天堂之光中看它们时,就在天堂。
此外,那些只拥有属世的记忆知识,因而只在世界之光中,而不在其它任何光中看事物的人,根本不信属于天堂的事物。即便愿意凭他们自己那被称为属世光照的光进入它们,他们也会遭遇一种幽暗,这幽暗使他们瞎眼,并抹去天上的事物,使它们如同无有。因为在心智中看似幽暗的东西等于没有。这解释了为何纯属世人,无论他多么自认为比别人更蒙光照,心里仍否认神性和天上的事物。这也是为何那么多有学问的人因自己的知识而变得如此愚蠢、疯狂;因为他们当中否认构成教会和天堂的信之事物的人,比简单人当中的更多。而那些允许自己被主提升至天堂之光的人则不然。这些人首先被提升到属世人所拥有的记忆知识之上;然后在天堂之光中观看在其属世人里面、被称为记忆知识的事物,并清楚地区分它们,选择那些可以理解和一致的事物,弃绝或搁置那些不理解和不一致的事物。
简言之,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只要一个人是纯属世的,那么他那在天堂之光中看事物的内层就是关闭的,而他那在世界之光中看事物的外层则是打开的。这时,此人向下看,也就是看向世界和自己;因为构成其意愿和思维的一切都朝那个方向倾斜。一个人朝哪个方向看,他的心,也就是他的意愿和爱就转向哪个方向。但当一个人变得属灵时,他那在天堂之光中看事物的内层就打开;这时,此人就向上看,向上看是通过被主提升实现的;因此,他看向天堂和主。构成他的意愿和思维,因而构成他的心,也就是爱的一切也朝这个方向被提升。
因为人是以这种方式被造的,他的内在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形成的,他的外在人是照着世界的形像形成的,以便天堂和世界能在人里面结合在一起。这样主就会通过他从天堂流入世界,并能掌管世界,用每个人来具体掌管,用所有人来总体掌管,以这种方式将两者联结在一起,由此使得天堂的形像也存在于世界上。然而,当一个人只关心世界时,与他同在的天堂就关闭;而当他允许自己被主提升时,与他同在的天堂就打开,世界则从属于它。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地狱就与他分离并被移走;这时,而不是以前,此人才第一次知道何为良善,何为邪恶。这就是那与人同在的被称为“神的形像”的(创世记1:26,27)。
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何为属灵人,何为属世人,并且除非纯属世人被主变得属灵,否则他就在地狱,是地狱的一个化身;因此是为了叫他们知道为何“埃及”表示地狱,因为它也表示属世人和那里的记忆知识。“埃及”表示记忆知识,由此表示属世人,也表示地狱。
重生是完善人的生命,直到永远的一个基础层面(9334节)。
已经重生的人会不断被完善,直到永远(6648, 10048节)。
6648.事实上,就人里面的教会而言,情况是这样:当它正在建立时,此人处于真理,良善通过真理增长。可一旦教会在他里面建立起来,那么此人便处于良善,并通过良善处于真理;这时,真理不断增多。当他活在世上时,只有小的增长或增多,因为在世上,对衣食和其它事情的忧虑会成为它的一个阻碍。而在来世,增长或增多是巨大的,并且会持续下去,直到永远;因为来自神性的智慧是没有止境的。天使以这种方式不断变得更完美,所有进入来世变成天使的人都以这种方式变得完美;因为属于智慧的一切都能无限延伸,智慧的事物在数量上是无限的。由此可见,智慧能持续增长到永恒,然而仍远远达不到第一层级;因为神性是无限的,来源于无限的东西必是这样。
重生之人的性质和未重生之人的性质(977, 986, 10156节)。
977.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重生之人,所以需要作一个简短的陈述来解释一下相对于未重生之人,重生之人是何性质。从这种对照中就可以知道这两种人各自的性质。重生之人拥有对良善和真理的良心,他出于良心实行良善、思想真理。他所行的良善是仁之良善,所思的真理是信之真理。而没有重生之人没有良心,即便有,它也不是对实行来自仁爱的良善、思想源于信仰的真理的良心;相反,它来源于关注自己或世界的某种爱,因而是一种虚假或扭曲的良心。当重生之人照着良心行事时,他会感到喜乐;而当被迫违背良心行事或思考时,会感到焦虑。但未重生之人则不然,因为这种人大多不知道什么叫良心,更不知道什么叫照着良心行事,什么叫违背良心行事,只知道如何随从自己的爱欲行事,这给他们带来喜乐,而违背自己的爱欲则给他们带来焦虑。
重生之人拥有一个新意愿和一个新理解力。这新意愿和新理解力就是他的良心,也就是说,它们存在于他的良心中,主通过这良心使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运转。而未重生之人没有意愿,只有恶欲和由此产生的朝向一切邪恶的倾向;他也没有任何理解力,只有推理和由此产生的朝向一切虚假的陷落。重生之人拥有属天和属灵的生命,而未重生之人只有肉体和世俗的生命。人思考和理解何为良善和真理的能力经由前面提到的余剩而来自主的生命,这也赋予他反思能力。
对重生之人来说,内在人是主人或掌权,外在人是仆人或顺服;而对未重生之人来说,外在人是主人或掌权,内在人则保持沉默,仿佛不存在。重生之人知道或经反思能知道何为内在人、何为外在人,而未重生之人则全然不知。即便反思这个问题,他也不能知道,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源于仁爱的信之良善和真理。由此可见,重生之人和未重生之人各自是何性质,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像夏天与冬天,或光明与黑暗的区别。因此,重生之人是活人,而未重生之人是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