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主耶稣,我们在天上的父,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是一切邪恶和虚假的根源,对主和邻舍的爱是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根源;属灵生命,也就是良善与真理的生命越在我们里面生长,也就是说,我们越照着主的诫命过仁爱的生活,就越能感知到邪恶和虚假的恶毒和丑陋,从而对作为邪恶和虚假之根源的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的性质越具有深刻的认识。真正的悔改必然伴随着这种清楚的认识,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悔改。主啊,愿您的真理越来越强烈地光照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越来越细微、深入的邪恶和虚假,从而摆脱弃绝它们。阿们!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NJHD分享-悔改和赦罪3
(邪恶就是诅咒和地狱)3513.“给我吃”表示以这种方式采用或变成人自己的。当真理,或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通过愉悦、快乐的形式被注入属世层时,它们就变成人自己的,或说采用就实现了;而当这些真理与属世层的良善联合时,与理性层的真理和良善,因而与理性层本身的交流就实现了。这种交流就被称为“采用或变成人自己的”,因为这些真理属于属世层里面的理性层。事实上,理性层里面的事物或真理之于属世层里面的事物或真理,就如同个体部分之于它们的总体。众所周知,总体是其个体部分的产物;没有个体部分,总体就无法产生。由理性层的个体部分产生的总体就显现在属世层中。它因是总体,故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照着构成它的个体部分的秩序,因而照着由此产生的形式而具有不同形式。如果形成属世层里面的这个总体的,是属天良善和属灵真理的更具体部分和由此衍生的个体部分,那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属天和属灵的形式,并且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里面都有代表某种天堂事物的一个形像。但如果形成属世层里面的这个总体的这些更具体部分和个体部分不是由良善和真理,而是由邪恶和虚假构成的,那么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里面就都有代表某种地狱事物的一个形像。
这就是圣餐中吃与喝所表示的,那里的吃与喝也表示采用或变成自己的;也就是说,“吃”表示采用良善,或将良善变成自己的,“喝”表示采用真理,或将真理变成人自己的。如果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形成内在人或理性人,并经由这理性人形成与其相对应的外在人或属世人,那么此人在细节和总体上都会成为天堂的一个形像,因而成为主的一个形像。但如果对主、对信之良善与真理的蔑视,以及对邻舍的仇恨形成内在人,那么此人在细节和总体上都会成为地狱的一个形像;他若同时以神圣的方式吃了喝了,就更是地狱的一个形像,因为这时会造成亵渎。因此,那些配得上吃喝(圣餐)的人将永生变成自己的,而那些不配的人则将永死变成自己的。
6279.“救赎我脱离一切邪恶的那使者”表示主的神性人身,把人从地狱解救出来的拯救者。 “使者”是指主的神性人身;“救赎”是指解救;“邪恶”是指地狱。“邪恶”之所以表示地狱,是因为地狱本身无非是邪恶;事实上,无论你说地狱里的所有人都是邪恶,或地狱是邪恶,都是一回事。当提及“邪恶(或祸患)”时,就灵义而言,所指的是地狱;事实上,那些知道灵义的人,如天上的天使,在思考和谈论时,并不涉及任何特定的人,而是从人抽象出来,因为他们关心的是普遍和总体;因此,对他们来说,邪恶就是地狱。
当“罪”这个词用来表示主导恶时,这同样适用于它,如创世记: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他。(创世记4:6,7)
此处“罪”表示地狱,当一个人行恶时,地狱就在眼前。而且,人里面的邪恶本身无非是地狱,因为它从地狱流入他;这时,此人便是一个微型地狱,甚至每个地狱居民都是一个微型地狱。反过来也一样,人里面的良善本身就是他里面的天堂;因为良善从主经由天堂流入;处于良善的人就是一个微型天堂,甚至每个天堂居民都是一个微型天堂。
7155.“以色列人的官长就见他们遭遇祸患了”表示他们发现自己接近诅咒。“见”是指感知;“官长”是指那些最近距离地接受并传递侵扰的人;“祸患”是指诅咒,因为就本身而言,祸患(即邪恶)就是地狱,因而是诅咒。“遭遇祸患”(即陷入邪恶)之所以表示接近诅咒,是因为那些最近距离地接受并传递侵扰的人会受到伤害,这一点由他们受督工责打来表示,还因为不断引入的虚假的侵扰甚至使他们陷入绝望。正因如此,“他们就见他们遭遇祸患了”表示他们感知到自己接近诅咒。事实上,那些陷入绝望的人以为自己再也经不起它们的攻击,故以为他们除了像囚犯一样向虚假投降外,别无选择。这就是绝望的状态;然而,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开始如释重负,从中被提升上来,可以说从黑暗被引入光明。
(没有人知道何为地狱,除非他知道何为邪恶)7181.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知道在他里面的,是天堂还是地狱更重要的了;因为他将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生活到永远。为叫人知道这一点,有必要让他知道何为良善,何为邪恶,因为良善构成天堂,邪恶构成地狱;而仁之教义则教导这两者。
(邪恶可以说是沉重的,会自动坠入地狱;来自邪恶的虚假也是如此) 8298.“他们寻求深处,如铅”表示邪恶像世上的重物那样把他们拖至低层。“深处”是指低层,以及邪恶方面的地狱,故“寻求深处”是指被邪恶拖至这些较低的地方。恶人因自己如同世上重物那样的邪恶而沉下地狱。经上之所以说“如铅”,是因为“铅”表示邪恶。然而,第5节经文说,“他们好像石头坠到深处”,因为在那里,“石头”表示虚假。虚假和邪恶都是沉重的,所以两者都下沉。尽管如此,制造了灵义上的沉重,从而就像因重物那样下沉的,正是邪恶。虚假本身并不沉重;它如此沉重,仅仅是因为存在于它里面的邪恶。因为虚假本身根本没有重量,而是从邪恶获得重量,从而下沉。
要知道,所有金属都表示良善或真理,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邪恶或虚假。“铅”因不如其它金属贵重,故表示最低层的邪恶,诸如属于外层属世层的邪恶;但在正面意义上表示最低层的良善;如在以下经文:
他们都是悖逆中最悖逆的,是毁谤者,是铜是铁;他们都是破坏者。风箱发热;铅被火烧毁,他炼而又炼,终是徒然;因为恶劣的还未除掉。因为恶者还未除掉。人必称他们为被弃的银子,因为耶和华已经弃掉他们。(耶利米书6:28-30)
以西结书:
人子啊,以色列家在我看为渣滓,他们都是炉中间的铜、锡、铁、铅,都是银渣滓。(以西结书22:18)
(没有人知道何为邪恶,除非他知道何为爱自己、爱世界)7178.没有人知道何为良善,就是灵义上所理解的良善,除非他知道何为爱邻和爱神;也没有人知道何为邪恶,除非他知道何为爱自己和爱世界。谁也不能从心里承认并因此知道何为构成信的真理,除非他知道何为良善并处于良善;谁也不知道何为虚假,除非他知道何为邪恶。因此,没有人能自我反省,除非他从伴随良善的两种爱知道何为良善,从良善知道何为真理;并且除非他从伴随邪恶的两种爱知道何为邪恶,从邪恶知道何为虚假。
(一切邪恶都来自这些爱)1308.“我们要为自己立名”表示他们由此可以获得权力的声誉。事实上,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进行某种敬拜,因为这种渴望是所有人都共有的,甚至存在于所有外邦民族或非基督徒当中。凡深思宇宙,尤其思想宇宙秩序的人都承认某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或实体;他因寻求自己的福祉,所以就向这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或实体献上自己的崇拜。此外,内在也有某种东西指示这一点,因为这种指示从主经由与每个人同在的天使流入。凡感觉不到这种流入的人都在地狱灵的控制之下,并且不承认神。那些建巴别塔的人因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就利用教义和神圣事物为自己立名,否则,他们就无法受到敬拜,这就是接下来这句话的意思,即“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面上”,也就是说,他们不会被承认。由此也可推知,这些人越能把头抬到天上,就越为自己立名。他们的统治权在那些拥有某种良心的人中间是最大的,因为他们可以随意把这些人带到任何地方;至于那些没有良心的人,他们则利用各种外在约束来掌控。
1321.“在那里变乱他们的语言”表示没有人知道任何教义的真理。“语言(或嘴唇)”是指教义。由此可知,“变乱语言”是指混乱构成教义的事物,也就是教义真理。“变乱”在内义上不仅表示变暗,还表示抹除和驱散,以至于真理荡然无存。当自我崇拜取代对主的敬拜时,一切真理不仅被扭曲,甚至被废除,最终虚假取代真理被承认,邪恶取代良善被承认。因为一切真理之光都来自主,一切黑暗都来自人;当人取代主成为敬拜的对象时,真理之光就变成幽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把光明视为幽暗,把幽暗视为光明。
此外,这恰是这些人死后的生命。对他们来说,虚假的生命看似光明,而真理的生命则看似幽暗。但当他们接近天堂时,这种生命之光就变成完全的黑暗。只要还在世上,他们的确能谈论真理,甚至滔滔不绝,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并且他们一直在考虑自己,所以觉得真理似乎也在他们的脑子里。但他们的真正目的因是自我崇拜,所以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以致他们不承认真理,除非自我存在于这真理中。当一个人只是将真理挂在嘴上时,他就具有这种特征;显然,他没有真理在里面。这在来世是很明显的,因为在那里,这种人不仅不承认他们活在肉身时所宣称的真理,还仇恨并迫害它;他们的傲慢或自我崇拜越未除去,他们就越猛烈抨击真理。
1691.“山”是指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一切邪恶和虚假都源于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它们没有其它来源。事实上,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是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的反面。它们因是反面,故是不断努力摧毁神国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爱。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产生一切仇恨,仇恨则产生一切报复和残忍,报复和残忍又产生一切欺骗;简言之,产生一切地狱。
在圣言中,“山”表示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人高傲的眼目必降卑,人的崇高必降低。万军之耶和华的日子必临到一切骄傲高大的人,又临到一切高山和一切抬高的山冈。又临到一切高塔。(以赛亚书2:11-12,14-15)
“高山”明显表示对自己的爱,“被举高的小冈”表示对世界的爱。
同一先知书:
一切山谷都要抬高,一切大小山冈都要削低。(以赛亚书40:4)
此处“大小山冈”也明显表示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又:
我要使大山小冈荒废,使其上的一切草本都枯干。(以赛亚书42:15)
此处“大山”同样表示对自己的爱,“小冈”表示对世界的爱。以西结书:
众山必倾覆,陡地必塌陷,所有墙垣都必倒在地上。(以西结书38:20)
耶利米书:
看哪,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就是毁灭全地的山,我与你反对。我必向你伸手,将你从岩石滚下去,使你成为烧毁的山。(耶利米书51:25)
这描述的是巴比伦和迦勒底,它们分别表示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摩西之歌:
在我怒中有火燃起,要一直烧到最低的地狱,把地和地的出产都烧灭掉,连山的根基也烧着。(申命记32:22)
“山的根基”表示地狱,这一点说得很明确;它们被称为“山的根基”,是因为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在那里掌权,并来自那里。
约拿书:
诸水包围我,直至我的灵魂,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我下到山根,地的门闩永远在我上面;耶和华我的神啊,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拉上来。(约拿书2:5-6)
约拿在大鱼腹中时以这种预言的方式描述了主与地狱争战的试探。其它圣言经文,尤其诗篇同样如此。一个经历试探的人就在地狱之中;在地狱中根本不是地方的问题,而是状态的问题。
由于“山”和“塔”表示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所以清楚可知,主被带到高山和殿顶表示什么,即:祂被引入试探的争战,而且是最极端的,就是反对爱自己、爱世界,也就是反对地狱的试探。大山也有正面意义,这是很常见的,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
7255.由于良善构成与人同在的天堂,而邪恶构成地狱,所以知道何为良善,何为邪恶是极其重要的。属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是良善;属于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的,是邪恶。由此可知,从这些爱,并且只有从这些爱才能知道何为良善,何为邪恶。
7376.由此可见,这两种爱是一切邪恶的源头,因为它们与爱邻、爱主截然对立;因而与天堂截然对立,而在天堂掌权的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因此,正是这些爱,即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构成与人同在的地狱;因为在地狱掌权的,就是这两种爱。
7488.从关于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的一切阐述明显可知,它们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并且它们因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故是一切虚假的根源。而另一方面,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是一切良善的源头;并且它们因是一切良善的源头,故是一切真理的源头。
7489.既然如此,那么显而易见,人在何等程度上陷入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就在何等程度上未处于对邻之爱,更未处于对主之爱。因为这两类爱是对立面。
9348.“因为这必成为你的网罗”表示由于邪恶的诱惑和欺骗。 “网罗”当论及邪恶时,是指诱惑和欺骗。邪恶之所以会进行诱惑和欺骗,是因为一切邪恶皆源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出于这些爱感受其生命的快乐;事实上,他的生命就来自它们,或说他由此而拥有生命。因此,这些爱就像河中的暗流,不断将人的思维和意愿从主引向自我,从天堂引向世界,因而从信之真理和良善引向虚假和邪恶。这时,基于感官幻觉的推理尤其占主导地位,被错解、错用的圣言字义也是。
这两个错误源头就是“网罗”、“圈套”、“坑”、“网”、 “绳索”、“脚镣”,以及“诡诈”和“欺骗”在圣言的灵义上所表示的;如这些经文:
地上的居民哪,恐惧、陷坑、网罗都临到你。躲避恐惧声音的必坠入陷坑;从陷坑上来的必被网罗缠住。因为高处的闸门都开了,地的根基也震动了。(以赛亚书24:17,18)
耶利米书:
摩押的居民哪,惊恐、陷坑、网罗都临到你。躲避恐惧的必坠入陷坑;从陷坑上来的必被网罗缠住。(耶利米书48:43,44)
“恐惧”和“惊恐”是指当心智徘徊在邪恶和良善,因而徘徊在虚假和真理之间时,它的扰乱和骚动;“坑”是指由基于支持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的感官幻觉的推理所制造的虚假;“网罗”是指由它产生的邪恶的诱惑和欺骗。
以赛亚书:
他们往前行却后仰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以赛亚书28:13)
“后仰跌倒”表示远离良善和真理;“跌碎”表示驱散真理和良善;“陷入网罗”表示被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诱惑;“缠住”表示被它们冲昏头脑。
以西结书:
以色列首领的母亲是个母狮子。在她小狮子中的一只,学会抓食而吃人。列族听见他,就把他捉在他们的坑中,用钩子拉到埃及地去。后来他蹂躏寡妇,使城邑荒凉;因它咆哮的声音,地和其中所充满的就都荒废。于是四围各省的列族埋伏攻击他,将网撒在他身上,捉在他们的坑中。他们用钩子把将他放在笼中,带到巴比伦王那里,将他放在网里,使他的声音在以色列山上不再听见。(以西结书19:1-4,7-9)
这描述了通过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的诱惑而对真理的连续亵渎;“以色列首领的母亲”是指首要真理所在的教会,“母亲”是指教会,“以色列的首领”是指首要真理;“母狮子”是指由邪恶产生并败坏教会真理的虚假;“小狮子”是指在其能力中的邪恶;“抓食而吃人”表示摧毁真理和良善,因为“人”是指教会的良善;“列族”是指邪恶;他被列族捉在的“陷坑”是指邪恶所产生的虚假;他被钩子拉到的“埃及地”是指记忆知识,虚假经由它而来;“蹂躏寡妇”表示败坏渴望真理的良善,“蹂躏”表示败坏,“寡妇”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使城邑荒凉”表示摧毁教会的真理教义;“地和其中所充满的就都荒废”表示摧毁教会的一切;“狮子咆哮的声音”是指虚假;“将网撒在他身上”表示通过属于世俗之爱的快乐和归因于它们的推理进行诱惑;“带到巴比伦王那里”是指对真理的亵渎。
当一个人不爱自己爱世界高于一切时,这些事不会发生,这一点在阿摩司书被如此描述:
狮子若无猎物,岂能在森林中咆哮呢?若没有圈套,鸟儿岂能陷在地上网罗里呢?网罗若无所得,岂能从地上翻起呢?(阿摩司书3:4-6)
谁都能明显看出,“网罗”在灵义上表示经由爱自己、爱世界而来的诱惑和欺骗,因而表示邪恶的诱惑和欺骗,并且这一切是通过基于感官幻觉并支持这些快乐的推理来运作的。因为对人的诱捕和俘获并非来自其它源头。当魔鬼团伙向一个人发起攻击时,它会专攻他的爱;这些爱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引诱他,直到把他迷住为止;当他被迷住时,这个人就会出于虚假推理反对真理,出于邪恶推理反对良善。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还以网罗他人,引诱他们走向虚假和邪恶为乐。他还以此为乐的原因是,现在他也是这个魔鬼团伙当中的一员。
“网罗”、“圈套”、“网”因表示这类事物,故也表示对属灵生命的摧毁和灭绝;事实上,属于这些爱的快乐就是那摧毁并灭绝它的,因为如前所述,一切邪恶皆源于这些爱。从自我之爱所涌出的,是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然后就是对他们的嘲笑和诋毁;如果他们不同意自己,随之而来的就是敌意,最后是伴随仇恨、报复,因而强暴或无人性,甚至野蛮残忍的快乐。在来世,这爱爬得如此之高,以致若非主向这些人施恩,并恩准他们统治其他人,他们不仅蔑视祂,还会嘲笑论述祂的圣言,最后出于仇恨和报复反对祂;他们越不能做任何反对祂的事,就越将他们的仇恨和报复野蛮、残忍地发泄到所有信奉祂的人身上。由此明显可知,魔鬼团伙的本质从何而来,即来自自我之爱。因此,“网罗”因表示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故也表示对属灵生命的摧毁和灭绝;因为凡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掌权的地方,对主之信和爱的一切,以及对邻之爱的一切都被这爱的快乐摧毁。
这些爱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地狱就由它们产生并存在于它们里面,这些爱是地狱之火,这一事实在当今世界尚不为人知。然而,人们可以从这一事实知道这一点:这些爱是对邻之爱和对神之爱的对立面,也是内心谦卑的对立面;而且,一切蔑视、一切仇恨、一切报复,以及一切强暴和残忍都唯独源于这些爱;凡对这个问题稍加思考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因此,“网罗”表示对属灵生命的摧毁和灭绝,这一点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诗篇:
耶和华要向恶人密布网罗,烈火、硫磺。(诗篇11:6)
此处“烈火和硫磺”是指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火”具有这种含义;“硫磺”也是;由此明显可知“网罗”表示什么。路加福音:
恐怕那日子忽然临到你们,因为它如同网罗临到全地面上一切居住的人。(路加福音21:34,35)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最后阶段,这时没有了信,因为没有了仁,那时掌权的是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从这些爱而来的是“网罗”所表示的灭绝。耶利米书:
因为在我民中发现了恶人,他们窥探,好像设下网罗捕鸟的人;他们设立圈套捕捉人。(耶利米书5:26)
诗篇:
那寻索我灵魂的设下网罗;那谋求要害我的,直讲灭绝的事,终日沉思诡计。(诗篇38:12)
又:
求你保护我脱离他们为我设的圈套之手和作孽之人的网罗。愿恶人落在自己的网里,我却得以逃脱。(诗篇141:9,10)
以赛亚书:
祂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两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网罗和圈套。他们当中必有许多人绊脚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以赛亚书8:14,15)
此处论述的是主。“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表示所放的绊脚石;“网罗和圈套”表示那些通过支持爱自己、爱世界的虚假而攻击并试图摧毁对主之信的真理和良善之人所实现的灭绝;因为对所有骄傲的人来说,以下事实不仅是绊脚石,还是一个网罗,即:神性曾以一个人的形式显现,但祂不是以王权的威严,而是以遭蔑视的样子显现的。由此明显可知,“它必作网罗”表示邪恶的诱惑和欺骗,以及由此而来的灭绝;在摩西五经的其它地方也是:
不可与你所去那地的居民立约,恐怕成为你们中间的网罗。(出埃及记34:12)
申命记:
你也不可事奉他们的神,因这必成为你的网罗。(申命记7:16)
又:
那时你要自己谨慎,不可随从列族,陷入网罗,也不可寻问他们的神说。(申命记12:30)
“列族”是指邪恶和由它们产生的虚假。
10038.“都要用火烧在营外”表示这些事物必须被逐入地狱,被自我之爱的邪恶吞灭。“用火烧”是指被自我之爱的邪恶吞灭,“烧”表示吞灭或摧毁,“火”表示自我之爱的邪恶;“营”是指天堂和教会,在反面意义上是指天堂和教会不存在的地方,因而是指地狱存在的地方。“用火烧”之所以表示被自我之爱的邪恶吞灭,是因为这爱吞灭一切信之良善与真理。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这爱是这样的,因而也不知道这爱构成与人同在的地狱,这才是“地狱之火”的意思。
有两种生命之火与人同在;一种是自我之爱,另一种是对神之爱。那些自我之爱占主导地位的人不可能处于对神之爱,因为这些爱是对立面。它们之所以是对立面,是因为自我之爱产生一切邪恶,这些邪恶就是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对那些不偏向自己之人的敌意,以及最终的仇恨、报复、残暴和残忍;这些邪恶与神性流注完全对立,因而消灭信与仁之真理与良善,因为这些就是那从主流入的事物。凡停下来反思的人都能知道,每个人的爱都是他的生命之火;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生命,爱如何,生命就如何,或说爱的性质决定了生命的性质;由此可知,自我之爱产生各种邪恶,并且人只关注自己,也就是说,自我之爱在他里面掌权到何等程度,这爱就在何等程度上产生邪恶。最糟糕的自我之爱是为了自己而对掌权或统治的爱,也就是说,喜爱掌权只是为了地位和利益。诚然,这爱占主导地位的人也能拥有信和仁;但他们只是口头上拥有,心里并没有。事实上,他们当中最坏的人将属于信与仁的事物,因而将教会的神圣事物视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以色列所安的“营”代表天堂和教会,因此,“营外”代表天堂和教会不存在的地方,因而代表地狱,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营地和安营的地方清楚看出来,如以下摩西五经中的话:
以色列人安营,要照他们的军队,各人归本营,各人归本旗。利未人要在法柜居所的四围安营,免得忿怒临到以色列人的会众。(民数记1:52)
民数记:
犹大、以萨迦和西布伦的支派在东边安营;流便、西缅和迦得的支派在南边安营;以法莲、玛拿西和便雅悯的支派在西边安营;但、亚设和拿弗他利的支派在北边安营;但利未人在营中间。(民数记2章)
他们按这种次序安营,是为了叫他们可以代表天堂和教会。此外,以色列人安营所依照的各支派代表整体上属于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耶和华住在营中间”(民数记5:3);“祂在营中间行走,所以营要圣洁”(申命记23:14);又为何在巴兰所发的预言中,经上说:“巴兰看见以色列照着支派居住,他说,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居所何其华丽。”
由于营代表天堂和教会,所以可知,“营外”表示天堂和教会不存在的地方,因而代表地狱;这就是为何凡不洁之人,以及凡有罪的人都被送到营外,这从下列经文可以看出来:
你要把一切长大麻疯的,一切患漏症的,并一切因一个灵魂而不洁净的,都送到营外去。无论男女,都要把他们送到营外,免得他们玷污营地,耶和华住在营中间。(民数记5:2,3;利未记13:45,46)
申命记:
若有人夜里因意外事而不洁净,就要出到营外,不可进入营中间。他要用水洗澡,及至日落了才可以入营。你在营外要有一个地方,你可以出去在那里方便。你要用一把锹掩盖你的粪便,因为耶和华要在营中间行走,所以营要圣洁。(申命记23:10-14)
经上还吩咐,要在营外用石头打死人。由此明显可知,“小公牛的肉、皮、粪都要用火烧在营外”表示这些事物所表示的邪恶必须被逐入地狱。营和营外的区域所代表的那些事物也由迦南地作为产业在以色列人当中被划分之后的迦南地和那地周围的地来代表。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迦南地”或仅仅“地”表示天堂和教会,“以色列人”表示那些在天堂和教会里的人。“地”表示天堂和教会;“以色列人”表示那些在那里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