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c.从以下经文进一步明显看出,这就是“牙”的含义。如耶利米书:
当那些日子,人不再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齿酸倒了。 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孽死亡;凡吃酸葡萄的,那人的牙齿必酸倒。(耶利米书31:29, 30; 以西结书18:2–4)
显然,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儿子和后代不会因父母的邪恶而招致惩罚;相反,每个人都因自己的邪恶而招致惩罚。“吃酸葡萄或野葡萄”表示将邪恶之虚假归为己有,因为“酸葡萄或野葡萄”,就是又苦又坏的葡萄,表示邪恶之虚假,“吃”表示占有或归为己有;“牙齿酸倒”表示由此处于邪恶之虚假。因为“牙齿”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终端或感官人里面的虚假,被称为遗传之恶的父母的邪恶在孩子里面尤其隐藏在终端或感官人中;“酸倒”表示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占有。因为人不会因遗传之恶,只会因他自己的受惩罚,并且前提是他将遗传之恶变成了他自己里面的实际邪恶;因此,经上说:“各人必因自己的罪孽死亡;凡吃酸葡萄的,那人的牙齿必酸倒。”
约伯记:
所有人都憎恶我;我的骨头紧贴皮肉,我只剩牙皮逃脱了。(约伯记19:19, 20)
从字义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变得如此瘦骨嶙峋;但从灵义上说,它表示试探如此压制他心智的内层,以致他变得感官化,只思想最外在的事物,但仍不思想虚假,而是思想真理;这由“我只剩牙皮逃脱了”来表示,没有皮的“牙”表示虚假,但有皮的“牙”不表示虚假,因为它们仍在某种程度上被包裹着。
阿摩司书:
我使你们在一切城中牙齿空虚,在你们各处粮食缺乏。(阿摩司书4:6)
“城中牙齿空虚”表示教义中的真理的缺乏,“各处粮食缺乏”表示生活中来自教义的良善的缺乏。
撒迦利亚书:
我必除去他口中的血和牙齿间的可憎之物。(撒迦利亚书9:7)
这话论及推罗和西顿,推罗和西顿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在此表示被歪曲的这些知识或认知;“口中的血”表示对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歪曲;“牙齿间的可憎之物”表示对良善的知识或认知的玷污;良善的知识或认知也是真理,因为认识良善来自理解,而理解属于真理。
诗篇:
大水早就漫过我们,狂傲的水淹没我们的灵魂。耶和华当受祝福,祂没有把我们交给他们的牙齿作猎物。(诗篇124:4–6)
“早就漫过的大水”表示流入或泛滥,可以说淹没处于试探之人的虚假;故经上说“耶和华当受祝福,祂没有把我们交给他们的牙齿作猎物”,也就是说,没有交给通过虚假摧毁真理的地狱,因而交给具有毁灭性的虚假。
约伯记:
我打破恶人的大牙,由他牙齿中夺出猎物。(约伯记29:17)
约伯的这些话论及他自己。“我打破恶人的大牙”表示他与虚假争战,并征服它们,恶人的“大牙或颌齿”表示来自圣言的字义、被用来确认藉以摧毁真理的虚假的知识或科学;“由他牙齿中夺出猎物”表示他通过教导其他人而把他们从虚假中救出来。
由于“牙齿”表示最外在事物中的虚假,所以在以下经文中,“咬牙或咬牙切齿”表示出于虚假激烈而愤怒地与真理争战。约伯记:
祂在忿怒中撕裂了我,恨恶我;我的仇敌向我咬牙切齿,锐眼瞪我。(约伯记16:9)
诗篇:
我所不认识的瘸子聚集攻击我,他们撕裂我,也不静默。他们向我咬牙。(诗篇35:15, 16)
又:
恶人设谋害义人,又向他咬牙。(诗篇37:12)
又:
恶人看见就恼怒,必咬牙而消化。(诗篇112:10)
弥迦书:
论到使百姓走入歧途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弥迦书3:5)
耶利米哀歌:
耶路撒冷的女子啊,你所有的仇敌张口来攻击你,嘘唏而切齿。(耶利米哀歌2:16)
马可福音:
有一个人对耶稣说,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巴的灵附着;无论在哪里,那灵拿住他,撕裂他,他就流着白沫,咬着牙齿,日渐憔悴;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那灵赶出去,他们却不能。耶稣对他说,你这聋哑的灵,我命令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马可福音9:17, 18, 25)
人若不知道圣言的灵义,可能会以为上述经文说他们咬牙切齿,只是因为他们发怒,意图邪恶,因那时他们咬牙;但说他们咬牙切齿,是因为咬牙切齿是指摧毁的努力,以及通过虚假摧毁真理的行为;圣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牙”表示最外在事物中的虚假,“咬牙切齿”表示为它们争战的激烈程度。这种努力和行为也是由于对应。
此外,主所赶出的聋哑灵也是这样;因为所有灵人都来自人类;这个灵来自为了虚假而与真理激烈争战的那种世人;因此,被他附的那个人“流着白沫,咬着牙齿”。主称他为“聋哑”,是因为他不想感知和理解真理,这些人由“聋子和哑巴”来表示。由于这灵坚决、顽固地反对真理,并确认虚假,所以门徒不能把他赶出去;事实上,他们还不能驱散他为之争战的虚假,因为他们尚未达到合适的状态,主也因此责备门徒。“那灵撕裂他”,被附的人日渐憔悴,表示这个灵具有这种性质,但被他附的那个人不是这样;主命令那灵再不要进入他。
这一切清楚表明,马太福音(8:12; 13:42, 50; 22:13; 24:51; 25:30)和路加福音(13:28)中提到的咬牙切齿表示什么。地狱里的“咬牙切齿”表示虚假彼此间,并与真理不断的争论和争战,因而那些处于虚假的人不断的争论和争战,还伴随着对其他人的蔑视,敌意,讥讽,嘲笑,亵渎,这些也爆发为把彼此撕成碎片的努力或企图,因为每个人都出于对自我、学识和名声的爱而为自己的虚假争战。这些争论和争战在这些地狱之外听上去就像咬牙切齿,并且当真理从天堂流入那里时,也转变为咬牙切齿。关于这个主题,详情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75节)。
由于对恶人来说,牙齿对应于他们在其被称为肉体-感官层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中所拥有的虚假,所以具有这种性质的灵人面部出现变形,大部分脸是由一种咧嘴一笑时的突出、像格珊那样分开很宽的牙齿构成的,这是因为这种咬牙切齿对应于对为虚假而与真理争战的爱和渴望。
由于牙齿对应于被称为感官层的人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当这些与被称为属灵的内层理解力的真理分离时,它们就处于邪恶之虚假,但当这些没有分离时,它们则对应于感官层里面的良善之真理,所以在圣言中,“牙齿”也表示终端真理,如在约伯记(19:19, 20)和阿摩司书(4:6),可参看前面的解释。
由于主荣耀了祂的整个人身,也就是把它变成神性,所以在摩西五经,经上论到祂说:
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创世记49:12)
“眼睛因酒红润”表示祂的智力或理解力是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牙齿因奶白亮”表示祂的感官层同样是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因为此处(即创世记5:10)的“细罗”表示主。
由于“牙”对应于被称为感官层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所以善灵和天使都有像世人那样的牙齿;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牙齿对应于终端感官层中的真理,因为对他们来说,感官层没有与被称为属灵的内层理解力的真理分离。
557.启9:9.“它们有胸甲,好像铁甲”表示他们为了争战而给自己束上的说服,属灵的理性人或理性的属灵人的真理无法战胜这些说服。这从“胸甲”的含义清楚可知,“胸甲”(或铠甲)是指在争战中对邪恶和虚假的抵御,但在此是指邪恶和虚假对良善和真理的抵御,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处于反对真理的邪恶之虚假的人。此处“胸甲”表示说服,因为此处所描述的处于邪恶之虚假的感官人不是出于推理与真理争战;事实上,他们看不见真理,只看见虚假,因而处于这样的说服,即:虚假是真理,所以他们只出于虚假的说服争战;对他们来说,这种说服具有这种性质:属灵-理性人所提出的真理无济于事,因为它们就像剑从胸甲或铠甲那里一样被击退。因此,“像铁甲的胸甲”表示真理无法战胜的说服。感官人身上的这种说服如此令人迷恋和窒息,以至于属灵-理性人无法战胜它(可参看AE 544, 549, 556a节)。此外,胸甲或铠甲遮盖被称为胸部或胸腔的身体部位,这个部位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一切情感都包含在与话语一起从胸部出来的语气中。但那些在此由“蝗虫”所表示的人是诸如处于虚假的那种感官人,他们只有自我之爱的情感。这种情感充满自信,也充满说服,即:他们的虚假是真理;由于这种情感就在与话语一起从胸部出来的语气中,所以蝗虫以像铁甲那样的胸甲出现。此外,“铁”表示终端中的真理,同样表示那里的虚假,同时表示坚硬的东西;他们所拥有的说服力使虚假如此坚硬,以至于反对它的真理反弹回来,就好像它们毫无意义,或无济于事。由于出于自信处于虚假的感官人的说服具有这种性质,并且对灵人来说如此强大,以至于窒息并熄灭在灵人界与他们交谈的其他灵人的理性,所以它在灵人界被严厉禁止;那些使用它的人被送到灵人当中,在那里,他们被来自其他灵人的更强烈的说服骚扰,甚至到了昏厥的地步,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他们停止为止。
由于胸甲或铠甲在战争中使用,披上它们表示为战争做好准备,从而作战,所以在圣言中,经上说那些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披上铠甲,或贯甲。因此,在耶利米书:
你们马兵要装备马匹,并骑上;顶盔站立,磨枪贯甲。(耶利米书46:4)
这些话不是指一支军队与另一支军队的争战,而是指属灵-理性人与出于被错误应用的知识或科学而与真理和良善交战的属世人的争战。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巴比伦王所击打的埃及王法老的军队,“埃及王法老”就表示这样一个属世人,在幼发拉底河附近的“巴比伦王”表示属灵-理性人,所以“你们马兵要装备马匹,并骑上;顶盔站立,磨枪贯甲”表示诸如涉及属灵-理性人与处于虚假的属世人的争战的那类事物;“马”表示理解力的事物,套马的“战车”表示那些属于教义的事物;“马兵”表示聪明,“(头)盔”表示属于推理的事物,“枪”表示进行争战的真理,“(铠)甲”表示在争战和抵抗中的能力或力气和力量。“铠甲”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它围住胸部,而一切争战和抵抗的力量都通过手臂来自胸部。
同一先知书:
要让他拉弓射巴比伦,让拉弓的射箭,贯甲挺身射她。(耶利米书51:3)
此处“(铠)甲”也表示争战和抵抗的能力。以赛亚书:
祂穿上公义为铠甲,将拯救的头盔戴在头上。(以赛亚书59:17)
这些话论述主,以及祂对众地狱的征服;“为铠甲的公义”表示将信徒从地狱中救出来的热情和拯救人类的神性之爱;由于主正是出于神性之爱的热情和由此而来的能力而争战并得胜,所以祂的公义被称为“铠甲”;而“拯救的头盔”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通过神性真理而有拯救;“头盔”与头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头盔戴在头上;“头”当论及主时,表示神性真理和神性智慧,这一点可见于下文。
558.“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表示好像来自从圣言所理解的教义真理的推理,他们必须为它们激烈争战。这从“翅膀的响声”、“车的响声”、“马”和“奔赴战场”的含义清楚可知:“翅膀的响声”是指推理(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车的响声”是指来自圣言的教义,或教义真理(对此,我们也很快就会谈到);“马”是指对圣言的理解(对此,参看AE 355, 364, 372a, 373, 381, 382节);“奔赴战场”是指战争的热情,因为“战场”表示属灵的争战,“奔赴”表示对它的热情。由此可见,“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表示好像来自从圣言所理解的教义真理的推理,他们必须为它们激烈争战。为了可以理解这些事,需要说明的是,属灵的争战,也就是真理与虚假的争战,是靠圣言来维持的,并被一系列论据和结论确认,心智由此被光照,并完全信服。因此,这就是“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所表示的。感官人出于虚假并代表虚假的推理在外在形式上与属灵人的推理十分相似,但它们在内在形式上完全不同;因为它们没有任何系列的论据和结论,只有源于感官知识或科学的说服,心智迷恋这些知识或科学,但并不信服;下文会解释这些知识或科学是何品质或性质。“翅膀”表示属灵真理,因此“翅膀的响声”表示基于它们的讨论,因而表示推理,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属灵之物,也就是神性真理(可参看AE 283节);“车”表示教义或教义真理,这在前面(AE 355节)论述马的含义时已经说明,“马”表示理解力或智力,在论述圣言的地方,“马”是指对圣言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