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阅读PDF课件
祷告:主耶稣,我们在天上的父,感谢您教导我们什么是感知及其性质。感知就是看到真理就是真理,良善就是良善;以及邪恶就是邪恶,虚假就是虚假。视真理为虚假,视良善为邪恶并非感知;反之,视邪恶为良善,视虚假为真理也并非感知。凡如此行的人都没有感知,只有幻想。听到真理就承认它们,并否认弃绝虚假,并在生活中照之而行,灵里才能真正取得突破和大的成长进步。这需要我们像无知的小学生那样谦卑下来,无条件吸收接受真理,而不是维护原先许多先入为主的虚假观念,或自以为是的东西。否认并弃绝自己里面的恶欲和虚假,也必然伴随着难过,甚至痛苦、绝望的感受,但这却是属灵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愿主保守我们,无论重生的道路怎样难行,都始终坚守在这条路上,愿主的旨意在我们身上成就,阿们!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NJHD分享-感知1
140.关于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来自主的流注看见真理和良善(202, 895, 7680, 9128节)。感知只在那些拥有来自主的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身上才能找到(202, 371, 1442, 5228节)。感知可在天堂里的人身上找到,他们活在世上时将来自圣言的教会教义直接用于生活,而不是先存储在记忆中;因此,他们心智的内层是为接受神性流注而形成的;结果,在天堂,他们的理解力不断进入越来越大的光照之中(104, 495, 503, 521, 536, 1616, 5145节)。他们知道无数事物,并具有不可估量的智慧(2718, 9543节)。那些拥有感知的人不会推理信之真理,他们若进行推理,就会丧失他们的感知力(586, 1385, 5937节)。那些以为他们从自己知道并变得智慧的人不可能有感知(1386节)。学者不明白这种感知是什么,包括亲眼见证的经历(1387节)。
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拥有感知;但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没有感知,而是拥有良心(805, 2144, 2145, 8081节)。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不像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那样出于信来思考,因为在属天国度的人从主获得感知信的一切事物的能力(202,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7877, 8780节)。因此,论到信之真理,属天天使只会说“是,是”,或“不,不”,因为他们感知并看见它们;而属灵天使则推理信之真理,推理某事是否如此(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节);这些章节解释了主的话: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5:37)
属天天使因出于感知知道真理,故甚至不愿说“信”这个词(202, 337节)。属天天使和属灵天使之间的区别(2088, 2669, 2708, 2715, 3235, 3240, 4788, 8521, 9277, 10295节)。关于上古教会之人的感知,上古教会是一个属天教会(125, 597, 607, 784, 895, 1121, 5121节)。
有内在感知和外在感知(2145, 2171, 2831, 5920节)。世上有对公义和公平的感知,但很少有对属灵真理和良善的感知(2831, 5937, 7977节)。感知之光完全不同于确认之光;确认之光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感知,实际上并不是(8521, 8780节)。
《属天的奥秘》摘录:
202.上古之人,也就是属天人具有这种性质:他们不仅被禁止“吃知识树”,也就是从感官事物和记忆知识去学习属于信的事物,甚至不被允许触碰那树,也就是基于感官事物和记忆知识去思想信的任何事物,免得他们从属天的生命滑落到属灵的生命,乃至不断滑落。这也是属天天使的生活,其中更内在的属天天使甚至不允许提及信,也不允许提及任何具有属灵品质,而非属天品质的东西。如果其他人提到信,他们以一种唯独他们自己知道的改变形式而感知为爱,而非感知为信;因此,他们认为凡与信有关之物都源于爱和仁。他们更不能忍受去听关于信的任何推理,最不能忍受去听关于信的任何记忆知识。这是因为他们通过爱而从主获得对良善与真理的感知;凭借这种感知,他们立刻知道一件事是不是这样。因此,当听见关于信的任何讨论时,他们只回答这是真的,或这不是真的,因为他们从主感知到这一点。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所说这句话的意思:
你们的话,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邪恶。(马太福音5:37)
创世记的这一节经文说,他们甚至不可以摸知识树的果子,因为他们若摸了,就会陷入邪恶,也就是说,他们会因此死亡。尽管如此,属天天使和其他天使一样,也彼此谈论各种话题,不过是以属天的语言来谈论的;属天的语言是从爱形成的,并源于爱,比属灵天使的语言更难以形容。
7680.“整整一昼一夜”表示侵扰者的一切感知,无论模糊的还是不模糊的,也就是说,有了毁灭。“昼”是指不模糊的感知的状态;“夜”是指模糊感知的状态。因为白天的时间段,即早晨、中午、晚上和夜间,对应于属聪明和智慧的启示状态,因而对应于感知的状态,总体上的昼夜也是如此。“昼夜”在此之所以被称为感知的状态,而非启示的状态,是因为侵扰的恶人没有启示,尽管他们仍有感知。只要他们仍留有从自己所生活的教会那里获得的真理和良善的任何知识,他们就拥有感知。因为他们通过真理和良善与那些住在天堂里的人交流。不过,一旦他们被剥夺这些知识,如他们经历荒凉时的情形,他们就不再拥有任何感知。诚然,地狱里的人能证明他们的邪恶是正当的,也能证明他们的虚假是正确的;但这不是感知。感知就是看到真理就是真理,良善就是良善;以及邪恶就是邪恶,虚假就是虚假。而视真理为虚假,视良善为邪恶并非感知;反之,视邪恶为良善,视虚假为真理也并非感知。凡如此行的人都没有感知,只有幻想;这幻想产生一种感知的表象,这些人由此知道如何通过诸如显明给感官并支持恶欲的那类观念来使得虚假和邪恶合理化。
371.上古之人以“耶和华说”来表示感知,因为他们知道,主赋予他们感知力。只要爱是首要事物,这种感知力就持续存在。当对主之爱,因而对邻之爱灭绝时,感知就消失;但只要爱依然存在,感知就存在,或说所保留的爱的量决定了他们所拥有的感知的量。这种感知力是上古教会所特有的,但当信与爱分离,如在大洪水后的人当中的情形,仁通过信被赋予时,良心就取代了感知。这种良心也会给予指示,只是方式不同。当良心指示时,在圣言中,经上同样会说“耶和华说”,因为良心是由启示,认知或知识和圣言形成的。当圣言说或指示时,就是主在说。因此,当涉及良心或信仰的问题时,再没有比说“主说”更常见的了,甚至如今也是这样。
1442.“摩利橡树林那里”表示第一种感知。显然,一旦耶和华以祂的属天事物向主显现,主就获得感知。属天事物是一切感知的源头,或一切感知皆来自属天事物。当到达属天事物时,人人都能从主获得感知。所有变成属天人的人,如上古教会成员,都会获得感知。然而,所有变成属灵人,也就是从主那里获得仁爱的人,都拥有某种类似感知的东西,确切地说,拥有良心的声音,或强或弱,取决于他们处于仁之属天事物的程度。仁之属天事物就具有这种感知,因为主唯独存在于这些事物里面,并在其中向人显现祂自己。这必然更多地适用于主,因为祂自婴孩起就走近耶和华,与祂联结并结合,以致他们为一。
5228.“说”表由此产生的感知。至于何谓由思维产生的感知,无法给予清楚的解释,因为如今根本没有人知道何为属灵的感知;人不知道的东西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无论向他描述得有多好。因为感知无非是与人同在的天使的言语和思维。当这种言语或思维流入时,它就变成了对事情是否真实的感知。然而,这只发生在那些处于爱与仁之良善的人身上,因为它通过良善流入。对这些人来说,这种感知产生思维,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感知能力是他们思维的总源头。然而,由思维产生的感知的确被赋予了,但它只是一种表象。关于这个奥秘,我们无法详述,因为如今根本没有人知道何为感知。
104.现在的人不知道何为感知。它是一种唯独来自主、对一件事是不是真理和良善的内在感觉;上古教会十分清楚这种感知。这种感知在天使那里如此完美,以致他们知道并认识何为真理和良善,什么是从主而来的,什么是从他们自己而来的,对于凡靠近他们的人,仅仅从他靠近的方式、仅仅从他的一个观念就知道并认识他的品质。属灵人没有这种感知,而是有良心。死人甚至连良心也没有。大多数人不知道何为良心,更不知道何为感知。
495.除非知道感知是什么,否则就不会清楚明白上古教会是如何衰落的,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感知恩赐的教会,而这种感知如今已不复存在。一个教会的感知在于:其成员从主感知何为良善和真理,就像天使那样;与其说是对世俗社会的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不如说是对源于对主之爱和对主之信的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从一个人的信仰表白,一个被生活所确证的表白能清楚看出感知的性质,以及它是否存在。
503.上古教会的感知力不仅在于感知何为良善和真理,还在于行善的欢喜和快乐。没有行善的这种欢喜快乐,感知力就没有生命,欢喜快乐是感知力的生命的源头。诸如上古教会所享有的那种爱和源于爱的信之生命,是发挥功用的生命,也就是伴随功用的良善与真理的生命。主从功用,通过功用并照着功用赋予生命。没有用的东西不可能有生命在里面,因为凡没有用的东西,都被丢弃。在这方面,上古之人是主的样式,因而在感知力上也成为祂的形像。感知力在于知道何为良善与真理,因而知道何为信的实质。人若拥有爱在里面,就不会满足于知道,还要以行良善和真理,也就是致力于功用为快乐。
521.“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了”表示该教义被保存,以备后世所用。以诺的情况是这样:他将上古教会所感知到的东西转变为教义,这种事在上古教会的时代是不允许的。因为通过感知知道完全不同于通过教义来学习。拥有感知的人不需要通过所制定的教义来学习他们早已知道的东西。例如,人若知道如何有效思考,就无需学习思考的艺术,因为这样他的有效思考能力就会受损,如那些陷入学术尘埃而不能自拔之人的情形。那些基于感知认识良善和真理的人通过一种内在途径从主获得这种直觉。那些基于教义来认识的人则通过一种外在途径,也就是肉体感官获得他们的知识。这种区别就像光与暗之间的区别。此外,属天人的感知永远无法描述,因为它们进入最微小、最具体的细节,并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状态和环境。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上古教会的这种感知力将会消亡,此后人类将通过教义来学习何为真理和良善;换句话说,他们要穿越黑暗才能到达光明。所以此处经上说“神将他取去”,也就是说,神保存这教义,以备后世所用。
536.前面大量论述了存在于大洪水之前的教会所拥有的感知力,如今感知却成了完全不为人知的东西。对它的这种无知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以为它是一种持续的启示,或人里面与生俱来的东西。有的以为它纯粹是幻想,有的则以为它是其它某种东西。但无论他们怎么想,事实都是,感知是主赋予那些拥有爱之信的人的属天品性本身;具有无穷变化的感知遍及整个天堂。
1616.“亚伯兰就挪移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居住”表示主到达一种更内在的感知。“挪移帐棚”,就是挪动并固定帐棚,是指结合的过程,因为“帐棚”是指敬拜的神圣,外在人通过这外在的神圣与内在人结合;“橡树林”是指感知,那里出现了“摩利橡树林”这个短语,意思是第一种感知,而此处以复数形式提到的“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更充分,也就是更内在的感知。这种感知被称为“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
关于“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一种更内在的感知,情况如下:属于外在人的事物越与属于内在人的属天事物结合,感知就越增长,并变得更内在。与属天事物的结合会赋予感知,因为内在人的生命本身就住在属于对耶和华之爱的属天事物里面;或也可说,耶和华存在于属于爱的属天事物里面,也就是存在于属天之爱里面;这种存在在外在人中是感知不到的,除非实现结合;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
从此处的内义清楚可知主的情形如何,即:随着知识或认知的增多、繁殖,祂的外在人,即人身本质逐步与神性本质结合。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任何人,只要他是人,都永远不能与耶和华或主结合,因为一个人正是通过知识或认知而成为人。这也适用于主,因为主和其他人一样出生,也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然而,属天事物不断被灌输到祂作为器皿的知识或认知中;结果,祂的知识或认知不断变成接受属天事物的器皿;这些器皿本身也变成属天的。
主以这种方式不断朝婴孩的属天事物前进,属于爱的属天事物从最早的婴儿期直到童年时期,再到青春期就被灌输给一个人。他因是一个人,所以那时和以后就被赋予知识和认知(无论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如果一个人是那种能重生的人,那么这些知识或认知就会充满属于爱和仁的属天事物,并因此被植入他自婴儿直到童年和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他的外在人就这样与他的内在人结合。它们首先被植入他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然后被植入他童年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最后被植入他婴儿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这时,他就是一个“小孩子”;论到小孩子,主说“神的国是属于这样的人的”。唯独主实现这种植入;因此,属天之物若非来自并属于主,就不会,也不能存在于人身上。
然而,主凭自己的能力将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起来,并以属天事物充满祂的知识或认知,按照神性秩序把它们植入属天事物。首先,主将它们植入祂童年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的属天事物,接着植入童年时期与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与童年时期)之间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属天事物,最后植入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童年时期)的属天事物。同时祂以这种方式在人身本质方面也变成纯真本身和爱本身;这纯真本身和爱本身是天上和地上的一切纯真和一切爱的源头。这种纯真是真正的婴孩(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真正的童年),因为它同时也是智慧。而婴孩的纯真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变成智慧的纯真,就毫无用处;这就是为何在来世,小孩子都被赋予知识或认知。主因将知识或认知植入属天事物,故拥有感知,因为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当主植入童年时期获得的记忆知识或事实时,祂便拥有了祂的第一种感知,这种感知由“摩利橡树林”来表示;当祂植入知识或认知时,便拥有了祂的第二种感知,也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它更为内在;这种感知由“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来表示。
5145.人的内层被分为不同层级,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终端,以将它与在它之下的层级分开。从最内层到最外层的每一层级都是如此。内层理性层构成第一层级;属天天使,即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就在该层级。外层理性层构成第二层级,属灵天使,即中间或第二层天堂就在该层级。内层属世层构成第三层级,善灵,即最后和最低,或第一层天堂就在该层级。外层属世层或感官层构成第四层级,世人就在该层级。
这些层级也存在于人里面,各层级彼此完全不同,又互相分离。正因如此,若人过着一种良善生活,那么就其内层而言,他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或说他的内层对应于三层天堂;也正因如此,若人过着一种仁与爱的生活,他死后就能被一直提升到第三层天堂。不过,为叫他具有这种特质,他里面的各个层级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终端,以将它与下一层级分开。当这些层级有了这些使它们彼此不同而又互相分离的终端时,每一层级都是一个从主所流入的良善能止于其上,并在那里被接受的一个层级。没有作为层面的这类终端,良善就不被接受,而是直接流过去,如同流过里面有洞的筛子或筐子,一直向下流入感官层。此时,这良善因一路上没有任何方向,于是就转变为污秽,尽管在那些在这最低层接受它的人看来,污秽好似良善。也就是说,良善被变成属于爱自己爱世界的那种快乐,因而被变成属于仇恨、报复、残忍、奸淫和贪婪的那种快乐,或被变成纯粹的快感和奢侈享受。如果人的意愿层级中间任何地方都没有终端,也就是说“它们上面有洞”,这种情形就会发生。
人其实能知道这些终端、因而层面是否存在;因为人有能力感知良善与真理,如他们的良善就能指示这一点。对那些像属天天使那样有能力感知良善与真理的人来说,终端存在于每一层级,从最初层级直到最后层级。若非各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终端,诸如此类的感知能力是不可能存在的。对那些像属灵天使那样拥有良心的人来说,终端同样存在,但只存在于第二层级或第三层级,直到最后层级。因为对这些天使来说,第一层级是关闭的。之所以说“在第二层级或第三层级”,是因为良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内层与外层。内层良善是涉及属灵良善与真理的良心,外层良善是涉及公义与公平的良心。良心本身是神性良善的流注终止于其中的一个内层层面。但那些没有良心的人没有接受该流注的任何内层层级;对这些人来说,良善直接流入外层属世层或属世感官层;并在那里变为污秽的快乐。有时这些人会感到痛苦,貌似良心的痛苦,但这不是良心。这种痛苦是由于其快乐的丧失造成的,就是诸如地位、利益、名声、生命、乐趣,或像他们那样之人的友谊的丧失。他们遭受痛苦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终端在于这类快乐。由此可见“筐子上面有洞”在灵义上是什么意思。
尤其在来世,人能辨别出人的意愿层级是否具有终端。对具有终端的人来说,有一种对属灵的良善与真理,或对公义与公平的热情存在。因为这种人为了良善或真理而行良善,并为了公义或公平而践行公义,而不是为了利益、地位等等。凡意愿的内层具有终端的人都被提升进入天堂,因为所流入的神性能把他们引到那里。但是,凡意愿的内层没有终端的人则下入地狱;因为神性直接流了过去,被变成地狱之物,正如太阳的热落到污秽的粪便上,发出刺鼻的恶臭之时的情形。因此,凡有良心的人都会得救;但那些没有良心的人不能得救。
当对良善与真理,或公义与公平没有情感,以及与其它事物相比,这些美德被视为一文不值,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又或被重视只是为了获得利益或地位时,就可以说意愿的层级上面有洞。情感就是那提供终端,用来关闭的东西,这也是为何它们被称为约束或束缚: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是“内在约束”,对邪恶与虚假的情感是“外在约束”。若非对邪恶与虚假的情感起到约束作用,人必要疯狂;因为疯狂无非是对这类约束的放松,以致终端在这类人里面不存在。尽管如此,就思维与情感而言,这些人没有任何内在约束,因而内心是疯狂的,而他们没有爆发是因着外在约束,这些约束就是为了自己而对利益、地位或名声的情感,因而是对法律和生命丧失的畏惧。
2718.“来自埃及地的妻子”表示属灵教会成员所拥有的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妻子”是指情感或良善;“埃及”是指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本节描述了就其良善的性质,也就是其生命的本质而言的属灵教会成员,即:与他同住的良善是模糊的,但被主的神性人身光照。从对它的这种光照中,对真理的情感出现在其心智的理性部分,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则出现在属世部分。对良善的情感之所以无法像在属天人里面那样在属灵人里面产生,取而代之的是对真理的情感,是因为属灵人里面的良善被植入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与属天人的良善相比,是模糊的。从这种模糊的良善中在其理性心智里面只能产生并获得对真理的情感,并通过对真理的情感而在其属世心智里面产生并获得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里的“真理”不是指其它真理,而是指一个人信以为真理的那种真理,即便它本身可能不是真理。记忆知识或“知识”也不是指学者所拥有的那种知识,如艺术和科学,而是指一个人从他所经历的、在日常生活中所听来的,以及从教义、圣言所能吸收的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属灵教会成员对这种真理和知识拥有一种情感。
为使人们了解什么叫对真理的情感,什么叫对良善的情感,必须对它们作一个简要说明。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思考、调查并讨论一件事是否真实、正确。当确信这事真实、正确时,他们又思考、调查并讨论它是怎么回事。他们就这样在第一道门槛处裹足不前,无法进入智慧,直到他们不再有任何怀疑。相比之下,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从他们所处的良善本身认识并感觉一件事是真实的。因此,他们没有停留在第一道门槛处,而是在内室,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智慧。
以这个观念为例,即:从对良善的情感,或从良善思考和行事是一种属天的天赋。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讨论这是不是真的,这种天赋有没有存在的可能,它是怎么回事。只要对它充满怀疑,他们就无法进入智慧。但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既不讨论,也不忙着怀疑,而是说:“是的,这是真的”,从而进入智慧。因为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天人,是从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灵人停顿的地方开始的;因此,后者所抵达的终点或最远边界恰好是前者的起点。正因如此,属天人得以看见、知道并感觉对良善的情感数不胜数,事实上,和天上的社群一样多。他们还看到,主把这一切社群都联结在一起,形成天堂的形式,以至于可以说构成一个人。同时他们还得以凭感知区分每种情感所属的属和种。
另举一例:一切快乐、祝福和幸福唯独属于爱;爱的性质决定了快乐、祝福和幸福的性质。属灵人使自己的心智纠缠在这些问题上:这是不是真的,快乐、祝福和幸福有没有可能来自其它源头,如来自社会交往、交谈、沉思、学习,或财产、地位、名声和这些所带来的荣耀。只要问这些问题,他就不会确认这一事实:这些东西都不起任何作用;起作用的,唯有投入在它们里面的爱之情感和这情感的性质。然而,属天人不会深陷在这些初步问题的泥潭中,而是说:“是的,这是真的。”因此,他关心的是目的本身和功用或该目的的实现。换句话说,他关心的是爱所生的实际情感;这些情感数不胜数,其中每一种情感都包含无法形容的事物;这些事物在快乐、祝福和幸福方面永远都在变化。
再举一例:应当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思考、调查并讨论这是不是真的,或它是否正确。他们会问,什么叫邻舍,什么叫良善。他们不再往前迈一步,从而向自己关闭了智慧之门。然而,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会说:“是的,这是真的”,因而不向自己关闭智慧之门,而是进去,并从良善看见、知道并感觉谁比别人更是邻舍,以及他是哪个程度的邻舍,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而为邻舍。因此,与那些只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相比,他们感知到无法形容的事物。
又举一例:人若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就是爱主。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仔细检查这个观念是否正确。你告诉他们,人若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就是爱良善,并且由于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主就存在于良善中,所以当人爱良善时,他也在爱主,主是这良善的源头和实质。他们会再次检查是不是这样,还会问什么叫爱良善、什么叫良善,主是不是更多地存在于良善中,而不是存在于真理中。只要纠缠于这类问题,他们甚至无法从远处看到智慧。但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则凭感知认识到事情就是这样,并立刻看见甚至通到主那里的整个智慧领域。
从这些例子清楚可知为何与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天人相比,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灵人有困扰他们的模糊。尽管如此,属灵人仍能从模糊进入光明,只要他们愿意采取肯定的态度,即肯定一切良善都属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爱与仁构成属灵的结合,并且是一切祝福和幸福的源头;因此,天堂的生命在于从主所获得的爱之良善,而不在于与良善分离的信之真理。
9543.“桌子要用杠来抬”表示由此而牢固保持存在。“抬”是指存在和持续存在,因而也指牢固保持存在;“桌子”是指天上赐福或事物的容器。这一切都是用来描述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如何从主接受良善的;因为“陈设饼”是指来自主的天上良善;摆有这些饼的“桌子”是指这良善的容器。不过,我未被允许详细描述每一个真实的细节,因为在主的属天国度,大多数事物超越人类的思维范畴,几乎超越住在最低层天堂的天使灵的思维范畴。事实上,在主的属天国度,一切事物都建立在属于爱的良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属于信的真理基础上。此外,那里的人通过爱之良善彼此交流,而不像主的属灵国度里的人那样通过信之真理交流。
主的属天国度是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存在于这层天堂里面的事物是不可理解、无法描述的,也就是说,这些事物从未进入任何人的脑海,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的,如众所周知的。因此,存在于该天堂中的事物通过代表它们的物体而呈现在下面的灵人眼前,他们通过这些代表能对存在于那里的不可理解、无法描述的事物形成某种概念。这些事物在世上由柜子、施恩座、基路伯、摆放陈设饼的桌子和灯台来代表;这些物体从视觉上呈现出属天国度里的一切事物。帐幕的居所和院子,以及那里的帘子和幔子,以同样的方式用来代表存在于主的属灵国度,也就是第二层或中间天堂里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