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3463—3469)

发布时间:2020-10-17  阅读:1093次

3463.“以撒的仆人来”表示理性概念或事物。这从“仆人”的含义和“以撒”的代表清楚可知:“仆人”是指理性概念或事物,以及记忆知识或事实(2567节);“以撒”是指主的神性理性(1893, 2066, 2072, 2083, 2630, 3012, 3194, 3210节)。从前面的上下文清楚可知以撒在此代表主的哪一方面,即代表内义上的圣言,或圣言的内义。因为“亚比米勒、亚户撒和非各”表示取自圣言字义的信之教义事物,如那些被称为正面意义上的“非利士人”的人,也就是那些只有信之教义事物,但在生活上处于良善,不过处于真理之良善的人所拥有的信之教义事物;这些教义事物与内义,因而与主有某种结合。

那些只有信之教义事物,但却照之生活的人以某种方式与主结合,尽管以一种遥远的方式结合,因为他们出于任何情感都不知道什么是对邻之仁,更不知道什么是对主之爱,只有出于属于信的某种概念才能知道。因此,他们没有对良善的任何感知,只有一种说服,即:他们的教义事物所规定的,就是真理,因而就是良善。他们在确认这些教义事物时,会像服从真理那样服从虚假,因为只有良善才能使一个人确认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确教导什么是良善,但不是以感知来教导的;而良善则出于对它的感知来教导什么是真理。

仅从以下关于仁爱的总则,谁都能认识到这种不同及其性质: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

按这个命令行动的人的确向他人行善;但他这样做是因为经上就是这么吩咐的,而不是出于内心的任何情感。每当他行这善时,都是从自己开始的,并且在行善的过程中也思想自己的功德。但当他出于仁爱,也就是出于情感,而不是出于命令行动时,就是从心里,因而在自由中行动。每当他行动时,都是从对良善的渴望本身,因而从给予他快乐的某种东西开始的。由于这种快乐就是他的回报,所以他没有邀功的想法。

由此可见出于信行善和出于仁行善有什么区别;那些出于信行善的人距离良善本身,也就是主,比那些出于仁行善的人更远。前者不容易被引入仁之良善,以至于拥有对它的感知,因为他们几乎没有真理,或说真理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他们里面。没有人能被引入这良善,除非非真理的东西先被根除;只要非真理的东西扎根太深,以至于一个人被说服相信它们是真理,被引入这良善是不可能的。

3464.“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表示通过这些事物或教义所获得的内层真理。这从“井”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井”是指圣言(3424节);“水”是指真理(2702节),也就是取自圣言的真理。因此,“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表示关于圣言,就是教义事物的源头;“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表示它们,即教义事物包含内层真理。如前所述(3451-3452节),取自圣言字义的一切教义事物都包含内层真理,因为圣言的字义就像一口有水的井,其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内义,这内义也存在于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中。

至于取自圣言字义的教义事物,情况是这样:当一个人拥有它们,同时照之生活时,一种对应关系就存在于他自己里面。因为当他意识到外层真理时,与他同在的天使就意识到内层真理;他以这种方式通过教义事物与天堂相通,但这取决于他生活中的良善。例如,在领受圣餐时,如果他简单地出于“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这句话来思想主,那么与他同在的天使就会思想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因为对主之爱对应于主的身体和饼,而对邻之仁对应于血和酒(1798, 2165, 2177, 2187节)。由于这种对应关系的存在,一种情感就从天堂通过天使流入那时这个人所处的神圣状态,他照着他生活中的良善来接受这情感。

事实上,天使们与每个人一起住在他生命的情感中,因而住在对他生活所依照的教义事物的情感中,从不住在与他的生活不一致的教义事物中。如果他的生活与教义事物不一致,如他的情感是利用教义事物为自己获取地位和财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天使就会退离,地狱灵则住在这情感中。这些恶灵要么向他灌输对支持自我和世界的教义事物的确认,从而灌输一种虚假说服,或一种说服性信仰(这种虚假说服,或说服性信仰是这样:他根本不关心一件事是真还是假,只要人们的注意力被引向他自己,或它能迷惑其他人的心智即可),要么就夺走一切信,在这种情况下,挂在他嘴上的教义只是这些爱之火所激发和调制的声音而已。

3465.“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表示通过它们所确认的真理的结合。这从“起名”的含义清楚可知:“起名”是指性质或品质(144, 145, 1754, 1896, 2009, 3421节);因此,“名字”表示某种真实事物或某种状态(1946, 2643, 3422节),故在此表示通过它们,即教义事物所确认的真理的结合;因为在原文,“示巴”表示“誓言”,而“誓言”表示确认(2842, 3375节)。当内层真理与外层真理,也就是取自圣言字义的教义事物结合时,就被称为确认真理的结合。对这些人来说,结合与其说是通过仁之良善实现的,不如说是通过信之真理实现的,如前所述(3463节)。

3466.“因此那城名叫别是巴”表示由这结合产生的教义的性质或品质。这从“名”和“城”的含义清楚可知:“名”是指性质或品质(参看3465节);“城”是指教义(参看402, 2449, 2712, 2943, 3216节)。因此,在原文表示“誓言之井”的“别是巴”相应地表示确认真理的教义。“别是巴”表示教义(参看2723, 2858-2859节)。在创世记(21:30-31),经上说:

你要从我手里受这七只母羊羔,好为我作我挖这口井的证据。所以他称那地方为别是巴,因为他们二人在那里起了誓。(创世记21:30-31)

此处“别是巴”表示教义的状态和性质,即:该教义来自神性,结合通过它而实现。那里论述的主题是那教会的内层,所以经上说“那地方”被称为别是巴;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教会的外层,所以经上说“那城”被如此称呼。状态这个词适用于内层事物,“地方”表示状态(2625, 2837, 3356, 3387节);而教义适用于外层事物,“城”表示教义;因为一切教义都从其内层获得其状态和性质。

3467.“直到今日”表示状态的永久性,或一种永久的状态。这从“直到今日”的含义清楚可知,“直到今日”是指状态的永久性,或一种永久的状态(2838节)。

3468.创世记26:34, 35.以扫是个四十岁的人,他取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女人。她们使以撒和利百加灵里苦闷。

“以扫是个四十岁的人”表示在真理的属世良善方面的一种试探状态;“他取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女人”表示来自其它源头,而非纯正真理本身的属世真理的添加;“她们使以撒和利百加灵里苦闷”表示刚开始,这会造成悲伤。

3469.“以扫是个四十岁的人”表示在真理的属世良善方面的一种试探状态。这从“以扫”的代表和“四十岁”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扫”是指真理的属世良善(3300, 3302, 3322节);“四十岁”是指试探的状态。“四十”表示试探(参看730, 862, 2272节),“岁”(即年)表示状态(487, 488, 493, 893节)。关于以扫的这些细节之所以紧跟在亚比米勒和以撒的故事之后,是因为主题一直是那些处于真理之良善的人,也就是那些照着取自圣言字义的教义事物生活的人,因为这些人由“亚比米勒、亚户撒和非各”来表示,如前面各处所述(3447, 3448, 3451, 3463节)。

因此,那些处于真理之良善,或照教义事物生活的人在内层事物,也就是他们的理性概念或事物方面重生了,但在外层事物,也就是他们的属世事物方面还没有重生,因为人的理性先于其属世部分重生,或说在他的属世部分重生之前,他的理性部分先重生(3286, 3288节)。属世部分完全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人的思维和意愿就建立在属世部分的基础上,如同建立在它们的根基上。这就是为何在重生期间,人会感觉到他的理性人或内在人与属世人或外在人的冲突或争战;又为何他的外在人重生比内在人晚得多,而且难度也大得多。事实上,越接近世界、越接近肉体的东西就越不容易被迫使去服从内在人;这个过程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这个人不得不被引入的许多新状态。这些状态是自我认知和对主的认知的状态,也就是说,认识到他自己的悲惨处境和主的怜悯的状态,因而是由试探的争战产生的谦卑状态。正因如此,此处紧接着就是关于以扫和他两个妻子的补充,他们表示内义上的这些事物。

谁都知道什么是属世良善,即:它是人与生俱来的良善;但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真理的属世良善。属世良善,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良善有四种,即:由对良善的爱产生的属世良善;由对真理的爱产生的属世良善;以及由对邪恶的爱产生的属世良善;由对虚假的爱产生的属世良善。一个人从他的父母,要么从父亲,要么从母亲那里获得他与生俱来的良善。因为父母通过频繁的练习使用和习惯所获得,或通过实际生活所充满的一切习性最终会让他们觉得如此熟悉、如此习惯,以至于它们看上去似乎是天生的;这些习性都会传给他们的孩子,并变成遗传性的。如果父母出于对良善的爱过着一种良善的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祝福,又在这种状态下孕育后代,那么这后代就会从他们那里获得一种朝向类似良善的倾向。如果父母出于对真理的爱过着一种良善的生活(关于这种良善,可参看3459, 3463节),并在这种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又在这种状态下孕育后代,那么这后代就会从他们那里获得一种朝向类似良善的倾向。

这同样适用于那些通过遗传接受对邪恶之爱的良善和对虚假之爱的良善之人。后者被称为良善,是因为它们在那些拥有它们的人看来,表面上似乎是良善,尽管它们恰恰是良善的反面。属世良善看似在其中的大多数人就有这种良善。那些处于对邪恶的爱所产生的属世良善的人往往倾向于各种邪恶,因为他们很容易允许自己被引入歧途。这种良善就是他们尤其易受污秽的快乐、各种奸淫和残忍影响的源头,或说这种良善使他们尤其向肮脏的欲望、奸淫和残忍卑躬屈膝。那些处于对虚假的爱所产生的属世良善的人则往往倾向于各种虚假。这种良善使他们贪婪地抓住虚假的说服,尤其伪善者和骗子所用的那种,因为这些人知道如何迷惑人们的心智,赢得他们的注意,并渗透进别人的情感,假装纯真。如今在基督教界处于属世良善的大多数人,就生在源于邪恶或虚假的这些所谓的良善中,因为他们的父母通过实际生活获得了邪恶和虚假的快乐,并以这种方式把它植入他们的孩子,又通过自己的孩子植入他们的子孙后代。

上一篇:创世记(3448下—3449)

下一篇:创世记(3480—3485)

  栏目导航  
255—263节
248—254节
234—247节
225—233节
217—224节
207—216节
197—206节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