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2225—2234)

发布时间:2020-10-17  阅读:1807次
 

2225.“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表示什么事都不可向主隐瞒。这从“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亚伯拉罕”是指处于这种状态的主,如本章多次解释的(2172, 2186节)。其余的话表示什么事都不可隐瞒,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处字义与内义差不多。其它各个地方也是这种情况,尤其论述信之本质的地方。由于这些对救恩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字面上论到它们的话和内义上的一样清楚。以摩西五经为例:

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耶和华;你要用你全部的心、全部的灵魂和全部的力量爱耶和华你的神。这些话都要放在心上。(申命记6:4-6)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类似经文。

2226.创世记18:18.亚伯拉罕必要成为一个又大又多的民族,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必因他得福。

“亚伯拉罕必要成为一个又大又多的民族”表示一切良善和由此衍生的一切真理都将来自主;“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必因他得福”表示凡拥有仁爱的人,祂都会拯救。

2227.“亚伯拉罕必要成为一个又大又多的民族”表示一切良善和由此衍生的一切真理都将来自主。这从“亚伯拉罕”的代表和“民族”的含义清楚可知:前面多次说明,“亚伯拉罕”是指主;“民族”是指良善,如前所述(1159, 1258-1260, 1416, 1849节),此处“一个又大又多的民族”表示良善和源于这良善的真理。“大”论及良善,“多”论及真理,这一点从圣言的其它地方明显看出来,只是我不会在此引用它们。源于良善的真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属灵良善。

 

有两种彼此不同的良善,即:属天良善和属灵良善。属天良善是对主之爱的良善,属灵良善是对邻之爱的良善。后者,或属灵良善来自前者,或属天良善。因为没有人能爱主,除非他也爱他的邻舍。对主之爱就包含对邻之爱,因为对主之爱来自主,因而来自对全人类的爱本身。住在对主之爱里面就等于住在主里面;凡住在主里面的,不能不住在祂的爱里面;而祂的爱面向人类,因而面向邻舍;因此,他在这两种良善,即属天良善和属灵良善里面。属天良善才是最纯正的良善本身;而属灵良善是属天良善的真理,或源于属天良善的真理。这真理是属灵良善,如所说的。前者是“大”所表示的,而后者是“多”所表示的。

2228.“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必因他得福”表示凡拥有仁爱的人,祂都会拯救。这从“得福”的含义清楚可知,“得福”是指被赋予来自一个天堂源头的一切良善,如前所述(981, 1096, 1420, 1422节)。那些被赋予来自一个天堂源头的良善,也就是属天良善和属灵良善(对此,参看2227)的人,也被赋予永恒的救恩,也就是得救。“地上所有的民族”在内义上表示那些处于爱和仁之良善的人,这从“民族”的含义清楚可知,“民族”是指良善(1159, 1258-1260, 1416, 1849节)。谁都能清楚看出,“地上所有的民族”不是指全世界所有人,因为他们当中有非常多的人不能得救;只有那些拥有仁爱,也就是获得仁爱生活的人才能得救。

为了不向任何人隐瞒人们死后是如何得救的,下面简单讨论一下。有许多人声称,人因信得救,或用他们的话说,只要他信就行;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信是什么。有的以为信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有的以为信就是承认一些必要的信条,有的以为信是必须接受的整个信之教义,有的以为是其它东西。因此,仅仅在对信的认识上,他们就犯了错,进而在何为使人得救的信上也犯了错。然而,信不是一种纯粹的思维方式,或对某个信条的承认,也不是构成信之教义的一切的知识。没有人会因这些而得救,因为它们无法深深地扎下根来,仅止于思维;而思维不拯救任何人,拯救人的,是此人在世上通过信之知识或认知为自己获得的生活。这生活会保留下来;而与这生活不一致的一切思维都会消亡,甚至化为乌有。在天堂,使人们彼此交往的是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与生活毫无关系的思维。与生活无关的思维是虚伪的,并被完全弃绝。

一般来说,生活有两种:一种是地狱的生活,一种是天堂的生活。地狱的生活从自我之爱所发出的一切目的或意图、思维和行为,因而从对邻之恨中获得;而天堂的生活则从属于对邻之爱的一切目的或意图、思维和行为中获得。天堂的生活是被称为信的一切所关注,并通过信的一切所获得的生活。由此清楚可知信是什么,即:它是仁爱,因为凡可称作信之教义的,都通向仁爱。仁爱就包含这一切教义,它们都源于仁爱。肉身生活结束后,灵魂就是其爱的样子,或说人的灵魂就反映了他的爱。

2229.创世记18:19.因为我知道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随从他的家属,他们要遵守耶和华的道,行公义公平;好叫耶和华将祂指着亚伯拉罕所说的话都归给他。

“因为我认识他”表示这是真的;“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随从他的家属,他们要遵守耶和华的道,行公义公平”表示仁与信的一切教义皆来自祂;“众子”是指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家属”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道”是指教义,“公义”与良善有关,“公平”与真理有关;“好叫耶和华将祂指着亚伯拉罕所说的话都归给他”表示人身或人性本质会为此与神性本质合一。

2230.“因为我知道他”表示这是真的,这从“知道”的含义清楚可知。确切地说,知道某个人是指认识到他是怎样怎样的,或说具有这样那样的品质。同样的道理,每当这个词用于某种真实事物,或其它任何事物时,“知道”是指认识到它是怎样怎样的,或说这就是它的品质。因此,“知道”与它论及的对象有关,表示出现在整个思路中的事物的确如此,或是真的。

2231.“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随从他的家属,他们要遵守耶和华的道,行公义公平”表示仁与信的一切教义皆来自祂。这从“众子”、“家属”、“道”、“公义”和“公平”的含义清楚可知,这几个词归纳起来,或汇成一种意义,就表示仁与信的一切教义。因为“众子”表示所有处于真理的人,“家属”表示所有处于良善的人,“道”表示他们被教导的信之教义,“公义”表示涉及良善的教义,“公平”表示涉及真理的教义。涉及良善的教义是仁之教义,涉及真理的教义是信之教义。

一般来说,教义只有一种,也就是说,只有仁之教义。因为如前所述(2228节),信的一切皆关注仁。仁与信之间的区别只是意愿善事与思想善事之间的区别(因为一个意愿善事的人也思想善事),因而只是意愿与理解力之间的区别。人若反思这个问题,就会知道,意愿是一回事,理解力是另一回事。这在学术界也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那些意愿恶事,却出于思维谈论善事的人身上是显而易见的。谁都能从这些人身上清楚看出,意愿是一回事,理解力是另一回事;因此,人类心智被分成没有构成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然而,人是以这种方式被造的,即:这两个部分应构成一个心智,并且它们之间不应有其它任何区别,打个比方说,只有如同火焰与火焰发出的光之间那样的区别。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就像火焰,一切感知和思维就像这火焰发出的光。因此,爱和仁要构成感知和思维的全部,也就是说,存在于它们的每一个部分里面。被称为信的,是对于爱和仁的本质的感知或思维。

但由于人类开始意愿恶事、仇恨邻舍,并实施报复和残忍行为,最终导致被称为意愿的心智部分完全损毁,所以人们开始区分仁和信,将属于其宗教的一切教义都归于信,并且只以“信”这一个词来称呼它们。最后他们甚至声称,人们仅凭信就能得救,而他们所说的信是指他们的教义。他们说,只要信这些教义,他们就会得救,无论他们如何生活。仁就这样与信分离,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打个比方说,信无非是一种没有火焰的光,就像冬天里的光,这光如此冰冷,以至于地上的植被都枯萎凋亡。而源于仁的信就像春夏时节的光,这光使万物萌芽、开花。

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得知:爱和仁是属天的火焰,而信是这火焰发出的属灵之光。在来世,爱、仁、信也以这种方式呈现给感知和视觉,或说呈现给内眼和外眼,因为在来世,主的属天性质在天使面前显现为一道炽热的光辉,就像那太阳的光辉;而主的属灵性质则显现为这光辉所投射的光。这光辉和光照着属于天使和灵人的爱和仁的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内层。这就是来世的快乐和幸福及其一切变化的源头。这一切表明唯信得救的断言是怎么一回事。

2232.“众子”是指那些处于真理的人。这从“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儿子”是指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节)“众子”在抽象意义上表示真理;但当论及人时,“众子”表示所有处于真理的人。

2233.“家属”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这从“家属”的含义清楚可知,“家属(或家)”是指良善(参看710, 1708, 2048节)。同样,“家属(或家)”,或生在家里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良善;但当论及人时,它是指所有处于良善的人。

2234.“道”是指教义,这从“道”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道”论及真理,因为真理通向良善,并从良善发出,这从第一卷所引用的经文清楚看出来(627节)。“道”因论及真理而表示教义,因为教义作为一个整体,就包含通向良善,也就是通向仁爱的一切事物。

上一篇:创世记(2196—2204)

下一篇:创世记(2243下—2251)

  栏目导航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道路(16)
923—926节
道路(15)
921—922节
道路(14)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