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8.“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表示他们自由考虑的状态,这从这些话本身清楚可知。至此的整个讨论清楚表明,本章的字义论述了利百加和以撒订婚和结婚,内义则论述了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因为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是属灵的订婚和属灵的结婚。在这两个层面,自由考虑的状态都是有必要的。人们都知道,订婚和结婚需要自由考虑;但人们却不十分清楚,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也需要自由考虑。这是因为属世人看不见这个过程,并且这种引入和结合是那种无需人的反思就实现的事之一。然而,当人正在被改造和重生时,这种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他里面进行;也就是说,当真理正在与良善结合时,他享有一种自由的状态。
只要仔细想想,谁都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会作为一个人自己的东西存在,除非它形成他的意愿部分。只属于理解力的东西不会变成人自己的,直到它也变成他意愿的一部分,因为属于意愿的东西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本质存在,而属于理解力的东西则构成那本质存在的显现或实存。只来自理解力的同意不是同意,相反,一切同意都来自意愿。因此,除非属于理解力的信之真理被属于意愿的爱之良善接受,否则它决不是被承认的真理,因而决不是信。为使真理可以被属于意愿的良善接受,自由状态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意愿所参与的一切看上去都是自由的;意愿的状态本身就是自由;事实上,我所意愿的,我会选择并渴望,因为我爱它,承认它是良善。由此可见,信之真理决不会变成人自己的,直到它被意愿接受,也就是被引入那里的良善并与其结合;这一切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发生。
3159.“叫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表示对等自由。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情况是这样:来自主的良善不断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在最早的几年中,它以对真理的情感的形式出现在外在人中。人越视属天和属灵的良善为目的,真理就越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或也可说,对真理的情感就越被引入对良善的情感,并与其结合。而另一方面,人越视自己的良善,因而视自己和世界为目的,属天和属灵的良善就越退离。这就是“或向右或向左看”所表示的对等自由。
3160.“拉班和彼土利回答说,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表示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这从对这几句话的内义的解释可以看出来;但无需这种解释就能清楚看出,这是从这些话得出的结论。“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明显表示来自主,因为旧约经常提到的“耶和华”只表示主,不表示任何人(参看1343, 1736, 1815, 2156, 2329, 2921,3023, 3035节)。这些话涉及奥秘,这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即:此处作出回答的先是作为哥哥的拉班,然后是作为父亲的彼土利,而不是父母;处女本人则直到后来才作出回答。其原因在于,作为哥哥的拉班代表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参看3129, 3130节);而彼土利代表对良善的情感的源头。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情感如同兄妹。而对真理的情感一旦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进入理性人,并与那里的良善结合,就如同已婚妇女。
拉班和彼土利的回答方式(即哥哥先说,然后父亲才说)所蕴含的奥秘是这样:当良善从理性人流入属世人时,它不直接流入那里的真理,而是流入那里的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除非该良善以这种方式 流入,否则对真理的情感就不能产生。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就是那承认的,因而是那首先同意的,因为理性良善与属世良善之间存在一种直接交流,但理性良善与属世真理之间不存在直接交流。关于它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平行关系,可参看前文(1831, 1832节)。此处出现了两句古代习惯用语,即:“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意思是这是耶和华所做的;“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意思是他们既不敢否定,也不敢肯定。关于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可参看接下来的讨论。
3161.“看哪,利百加在你面前,可以将她带去,照着耶和华所说的,作你主人儿子的女人”表示主所启发的同意。这也可从对这几句话的解释明显看出来,不过,这是从它们的内义得出的总结论。此处情况是这样:当主活在世上时,祂凭自己的能力将祂自己里面的人性变成神性。人性始于理性的至内层(2106, 2194节)。本节经文描述了祂如何将这人性变成神性,即:祂之前怎样将良善方面的人性,或人性里面的良善变成神性,现在就怎样将真理方面的人性,或人性里面的真理变成神性,因为理性是由良善和真理构成的。那里的良善来自祂的本质神性,也就是来自耶和华父,祂从耶和华父成孕;而那里的真理必须以和其他人一样的通常方式来获得。
众所周知,人并非生来理性,只是生来具有变得理性的潜能;他通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也就是说,通过分为许多属和种的知识或认知变得理性;其中第一类知识是通向下一类知识的手段,如此按顺序直到最后一类;这最后一类知识就是主国度的属灵事物的知识或认知,被称为教义事物。这后一类知识或认知部分是从信之教义学来的,部分是直接从圣言学来的,因此部分是通过人自己的努力学来的,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只要这些教义事物仅停留在记忆中,它们就只是事实真理或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还不能归给人当成他自己的。当他开始为了生活而热爱它们时,尤其当他把它们应用于生活时,它们才第一次被归给他。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真理就从属世记忆中被提升出来,进入心智的理性部分,在那里与良善结合。一旦结合,它们就不再只是知识的事,还是生活的事,因为这时,这个人不再从真理学习当如何生活,而是靠真理生活。真理以这种方式被归给他,并变成意愿的一部分。他因此进入天上的婚姻,因为天上的婚姻就在于良善与真理在理性层的结合。对人来说,这些事都是由主实现的。
但主在自己里面凭自己做到这一切。祂不仅从神性本身生出理性层的良善,还通过这良善生出属世层的真理,并将这真理与良善结合在一起。正是良善为自己选择真理,还形成真理,因为良善只承认与它一致的东西是真理。主所拥有的神性良善便以这种方式为自己制造真理;它也只承认与神性良善一致,也就是系来自祂的神性的东西是真理。因此,祂凭自己的能力成就每一件事。这些就是“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以及“主所启发的同意”所表示的事。
3162.创世记24:52-54.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的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仆人拿出银器、金器和衣服送给利百加,又将宝物送给她哥哥和她母亲。仆人和与他同来的人吃了喝了,住了一夜;他们早晨起来,仆人就说,请打发我回我主人那里去吧。
“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的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表示对属世人中的喜乐的感知;“仆人拿出银器、金器和衣服”表示真理和良善,以及它们的装饰;“送给利百加”表示现在传给了对真理的情感;“又将宝物送给她哥哥”表示属灵事物从那里传给属世良善;“和她母亲”表示也传给属世真理;“吃了喝了”表示将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的良善和真理变成人自己的;“仆人和与他同来的人”表示属世人中的事物;“住了一夜”表示它的平安;“他们早晨起来”表示提升的程度;“仆人就说,请打发我回我主人那里去吧”表示渴望结合的情感。
3163.“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的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表示对属世人中的喜乐的感知。这从“听见这话”和“向耶和华俯伏”的含义,以及“亚伯拉罕的仆人”的代表清楚可知:“听见这话”是指感知到;“亚伯拉罕的仆人”是指就属世人服务于理性人,在此服务于神性而言,作为一个整体的属世人(参看3019, 3020节);“向耶和华俯伏”是指欢喜(参看2927, 2950, 3118节)。
3164.“仆人拿出银器、金器和衣服”表示真理和良善,以及它们的装饰,这从“银器、金器和衣服”在内义上的含义清楚可知。“银”表示真理(参看1551, 2048节),“金”表示良善(113, 1551, 1552节)。此处之所以提到“银器、金器”,是因为它们论及此处“利百加”所表示的对真理的情感。事实上,就本身而言,真理只是良善的一个器皿(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 3068节)。“银器”尤指记忆知识或事实,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是接受真理的器皿;“金器”尤指真理,因为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器皿。但“衣服”表示装饰,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
古时,处女或少女在订婚时就接受这样的礼物;这是由于代表和象征或有意义的符号,以便订婚的处女或少女可以代表要与良善结合的教会真理。以西结书也如此描述在最初日子的古教会:
正动爱情的时候,我使你身穿刺绣衣服,用细麻布给你束腰,用丝绸盖在你身上,又用妆饰打扮你,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链子戴在你项上,又将环子戴在你鼻子上,将耳环戴在你耳朵上,把华冠戴在你头上。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你的衣裳是细麻、丝绸和刺绣的衣服。(以西结书16:8-13)
当古教会背离真理和良善时,这一章如此描述它:
你拿了你的一些衣服,为自己做成彩色丘坛。你拿我所给你为装饰的金银器皿,为自己制造男性的像。你又拿你的刺绣衣服,盖在它们身上。(以西结书16:16-18)
从这些经文很清楚地看出,“银、金和衣服”只表示属于教会的事物,也就是说,真理和良善,以及属于真理和良善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