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4.“以撒的仆人在山谷中挖井,在那里找到了一口活水井”表示含有内义在里面的字义上的圣言或圣言的字义。这从“在山谷中挖井”和“活水井”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山谷中挖井”表示往下调查或搜寻,以找出真理所在之处,因为“挖”是指调查或搜寻,“山谷”是指下面的东西或一个更低的层级(1723, 3417节);“活水井”是指含有神性真理的圣言,因而是指含有内义在里面的字义上的圣言或圣言的字义。众所周知,圣言被称为“源泉”,尤其被称为“活水的源泉”。圣言之所以也被称为“井”,是因为相对于圣言的其它意义,字义就像一口井;还因为对属灵人来说,圣言是“井”,而不是“泉”(2702, 3096节)。由于“山谷”表示下面的东西,或也可说,更外在的东西,而泉是在山谷里找到的,字义则是圣言的更低或更外在的意义,所以它表示圣言的字义。但由于字义包含内义,也就是天上和神性的意义,所以它的水被称为“活的”;在以西结书,从新房(即新殿)门槛下流出的水也是如此:
这河所到之处,凡爬行的活物都必存活,并且必有极多的鱼,因为这些水流到那里,必得医治,凡这河所到之处,一切都必存活。(以西结书47:9)
此处“河”是指圣言,“使一切存活的水”是指包含在它里面的神性真理,“鱼”是指记忆知识或事实(40, 991节)。
主的圣言具有这种性质,它将生命赋予口渴的人,也就是渴望生命的人,它就是活水的源泉,如主在约翰福音所教导的:
耶稣对雅各井旁的撒玛利亚的妇人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请给我喝的是谁,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人若喝我所赐他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他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0, 14)
圣言之所以是活的,因此能赋予生命,是因为它在至高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在至内在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祂的国度,主在该国度中就是全部。既然如此,那么圣言所包含,并流入那些虔诚阅读圣言的人之心智的,正是生命本身。这就是为何主指着来自祂自己的圣言宣称,祂自己就是“直涌到永生的水泉”(也可参看2702节)。
主的圣言除了被称为“泉”外,还被称为“井”,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以色列人唱了这首歌:井啊,涌上来吧!回答它!这井是首领所挖的,是民中的尊贵人按立法者的吩咐用杖所挖的。(民数记21:17-18)
这些话是在“比珥地”,也就是“井之地”说的。“井”在此表示古教会的圣言,这一点从前面(2897节)关于圣言所说的话明显看出来。“首领”表示作为源头的首要真理,或说构成它的主要真理;“首领”表示首要真理或主要真理(参看1482, 2089节);“民中的尊贵人”是指更低级的真理,就是诸如包含在字义中的那类真理(1259, 1260, 2928, 3295节);“立法者”显然是指主,“杖”是指这些真理所拥有的能力。
3425.“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表示(教义的)教导者看不见它里面的任何内义,因为内义与字义似乎对立。这从“争竞”、“牧人”和“基拉耳”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述的主题是圣言的内义时,“争竞”是指否认这种事物的存在,声称他们无法看见它;“牧人”是指(教义的)教导者(343节);“基拉耳”是指信(1209, 2504, 3365, 3384节)。因此,“基拉耳山谷的牧人”表示那些只承认圣言字义的人。他们之所以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就是任何内层意义,是因为这两者,即内义和字义,看似对立。然而,它们看似对立并不能证明它们就真地对立,因为它们彼此完全对应。它们之所以看似对立,是因为那些只看见圣言字义的人本身就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
这种情形类似一个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也就是一个其外在人或属世人与内在人或属灵人完全不一致的人。这种人发现属于内在人或属灵人的事物好像与他自己作对;而事实上,是他自己在其外在人或属世人方面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如果他没有处于这种状态,相反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顺服内在人或属灵人,那么这两者就会完全对应。例如:一个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以为,为了获得永生,他必须放弃财富、一切肉体的感官享受和世俗的满足,从而放弃生活的快乐;因为他以为这一切事物都与属灵的生活对立。而事实上,它们本身与属灵的生活并不对立,而是与它相对应,因为它们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说,它们存在,是为了使内在人或属灵人可以喜欢用它们来实行仁之良善,还可以满足地生活在一个健康的身体中。唯独目的使内在人和外在人要么彼此对立,要么彼此对应。当此处所说的财富、享受和快乐成为目的时,它们就对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属于内在人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被人鄙视和嘲笑,甚至弃绝。但当这类事物没有成为目的,而是成为达到更高目的,也就是那些属于死后生活,因而属于天国和主自己的事物的手段时,它们就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人看来,与刚才所提到的那些事物相比,肉体和世俗事物几乎什么都不是;并且当他思想它们时,只把它们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由此明显可知,看似对立的事物本身并不对立;它们之所以看似对立,是因为人们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那些没有处于对立状态的人,和那些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一样行事、说话、寻求财富、追求快乐,以至于从外表上看,他们几乎没什么区别。原因在于,唯独他们的目的,或也可说,他们的爱将他们区分开来,因为爱就是目的。尽管从外表,也就是他们的身体来看,他们很相像;然而,从内在,也就是他们的灵来看,他们完全不同。一个处于对应,也就是外在人与内在人相对应之人的灵又亮又美,就像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天堂之爱。而一个处于对立状态,也就是外在人与内在人相对立之人的灵又黑又丑(无论他外表看上去与其他人多么相似),就像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也就是对他人的蔑视和仇恨。
圣言中的大量事物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字义中的事物与内义中的事物看似对立。然而,它们决不对立,而是彼此完全对应。例如:圣言经常说,耶和华或主生气、发怒、毁灭或荒废,并将人投入地狱;而事实上,祂从不生气,更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前者属于字义,而后者属于内义。它们看似对立,仅仅因为人类处于对立状态。同样,在天上的天使看来,主就像一轮太阳,因而就像春天的温暖和黎明的曙光;但在地狱里的人看来,祂就像一片漆黑,因而就像冬天的寒冷和午夜的黑暗。所以天使以爱和仁来看待祂,而地狱里的人以仇恨和敌意来看待祂。因此,对后者来说,祂正如字义所说的,生气、发怒、毁灭或荒废,并将人投入地狱;而对前者来说,祂正如内义所说的,从不生气、发怒,更不毁灭或荒废,并将人投入地狱。
因此,当圣言论述的主题是与神性相反的事物时,它们照着表象被呈现出来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恶人将神性转变为以这种方式作工的魔鬼的东西,或说恶人将神的工作转变为魔鬼的工作,以至于神性在他们身上产生的效果如同魔鬼一般。因此,他们越接近神性,就越将自己投入地狱的折磨。在主祷文中,主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句话也是这种情况。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祂把我们引入试探;但内义是,祂从不将任何人引入试探,这是众所周知的(参看1875节)。这同样适用于属于圣言字义的其余事物。
3426.“说,这水是我们的”表示他们拥有真理,或真理是他们的。这从“水”的含义清楚可知,“水”是指知识、认知,或宗教概念,也指真理(28, 680, 739, 2702, 305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