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第六章 信(342—346)

发布时间:2022-10-07  阅读:890次
342.前面(336-339节)已经说明,得救之信在于主神,救主耶稣基督。但问题来了,信祂的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呢?答案是:承认祂是神的儿子。这就是主降世时所揭示和宣布的第一个原则。因为若非人首先承认祂是神的儿子,因而是从神发出的神,那祂本人、及其在祂之后的使徒们传扬要信祂等于白费口舌。如今的情形有点类似,那些出于自我,即仅仅从外在人或属世人思考的人心里会说:“耶和华神如何生出儿子,一个人如何又是神?”因此,有必要以圣言来证实这信仰的第一个原则。为此,现引用以下经文:

天使对玛利亚说,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祂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马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路加福音1:31,32,34,35)。

当耶稣正受洗时,有声音从天上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马太福音3:16;马可福音1:10,11;路加福音3:21,22)

当耶稣变像时,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马太福音17:5;马可福音9:7;路加福音9:35)

耶稣问祂的门徒,人说我是谁?彼得回答,祢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耶稣说,巴约拿的儿子西门,你是有福的!我告诉你,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马太福音16:13,16-18)

主说,祂要把祂的教会建在这磐石之上,也就是说,建在“祂是神的儿子”这一真理和承认之上。因为“磐石”表示真理,还表示涉及神性真理的主。所以,凡不承认“祂是神的儿子”这一真理所在之处,教会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何前面说,这是信耶稣基督的第一个原则,因而是信的真正源头。

施洗约翰看出并见证耶稣是神的儿子。(约翰福音1:34)

门徒拿但业对耶稣说,祢是神的儿子,祢是以色列的王。(约翰福音1:49)

十二个门徒说,我们相信祢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约翰福音6:69)

祂被称为神的独生子,父怀里的独生子。(约翰福音1:14,18;3:16)

耶稣自己在大祭司面前承认祂是神的儿子。(马太福音26:63;27:43;马可福音14:61,62;路加福音22:70)

那些在船上的人前来拜耶稣,说,祢真是神的儿子。(马太福音14:33)那位想受洗的太监对腓利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使徒行传8:37)

保罗转变信仰后,传讲耶稣是神的儿子。(使徒行传9:20)

耶稣说,时候将到,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约翰福音5:25)

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翰福音3:18)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翰福音20:31)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信奉神儿子的名。(约翰一书5:13)

我们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祂儿子耶稣基督里面。祂是真神,也是永生。(约翰一书5:20)

凡认耶稣是神的儿子,神就住在祂里面,他也住在神里面。(约翰一书4:15)

别的地方也有(如马太福音8:29;27:40,43,54;马可福音1:1;3:11;15:39;路加福音8:28;约翰福音9:35;10:36;11:4,27;19:7;罗马书1:4;哥林多后书1:19;加拉太书2;20;以弗所书4:13;希伯来书4:14;6:6;7:3;10:29;约翰一书3:8;5:10;启示录2:18)。

还有许多地方,耶和华称耶稣为祂的儿子,耶稣称耶和华神为祂的父,如:

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怎样叫死人起来,使他们活着,子也照样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着。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19-27)

还有很多其它例子;在大卫的诗篇中:

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诗篇2:7,12)。

从上述经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凡想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并被基督拯救之人,都当信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凡不信这一点,而只信祂是玛利亚之子的人,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种下关于祂的各样观念,都是些用来诅咒和摧毁救赎的观念(对此,参看90,94,102节)。这类人会说出犹太人那样的话:

他们用荆棘编的冠冕取代王冠,戴在祂的头上,还给醋给祂喝,并大叫,如果你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马太福音27:29,34,40)

或如魔鬼撒旦说:

如果你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或如果你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马太福音4:3,6)

这种人亵渎主的教会和圣殿,使其成为贼窝。敬拜主如同敬拜穆罕默德,不将真正的基督教(即对主的敬拜)与自然主义区别开来者就是这些人。他们好比一些人驾着马车行驶在薄冰上,冰面破裂,他们掉进窟窿,他们以及他们的马和马车都淹没在冰水中。他们还好比一些人用蒲草和芦苇编出一艘船,涂上沥青将其粘合起来,然后坐上船驶向大海,但柏油的粘性被破坏,他们被海水呛到、淹没,最终葬身海底。

人获得信的途径是靠近主,从圣言学习真理,并照之生活

343.在开始说明信的起源,也就是靠近主,从圣言学习真理,并照之生活之前,有必要先阐述信的概要,由此可获得贯穿几个部分的总体观念。因为这不仅会使本章有关信的教导更易于理解,还会使有关仁、自由意志、悔改、改造、重生、归算的教导更易于理解。因为信会如同血液流入身体各部位,并赋予它们生命那样流入神学体系的每一个一部分。当今教会有关信的教导在基督教界,尤其牧师阶层广为人知;因为教会博士们的图书馆全是关于信和唯信的书籍。事实上,如今,除此之外几乎再没有被视为纯神学的了。不过,在讨论、审查和评价当今教会关于信的教义(这将是附录的主题)之前,我先将新教会关于信这一主题的总体教义列举如下。

344.新教会之信的存在是:

(1)全然信靠主神、救主耶稣基督;

(2)确信凡生活良善、信仰正确之人都会被祂拯救。

新教会之信的彰显是出自圣言的真理。新教会之信的产生是:

(1)属灵的视觉;

(2)真理的和谐;

(3)信念;

(4)铭刻于心的承认。

新教会之信的状态是:

(1)新生之信,成长之信,成熟之信;

(2)出于纯正真理之信,出于真理表象之信;

(3)记忆之信,理性之信,启示之信;

(4)属世之信,属灵之信,属天之信;

(5)生活之信,神迹之信;

(6)自由之信,强制之信。

关于新教会之信的真正形式,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可参看前文(2,3节)。

345.前面已经概述了构成属灵之信的要素,我现在也概述一下构成纯属世之信的要素。纯属世之信本质上是一种假冒信仰的说服,也是一种被称为异端信仰的虚假说服。它的各种类型包括:

(1)不正当的信,其中虚假与真理混杂。

(2)华而不实的信,出于歪曲的真理;不贞的信,出于被玷污的良善。

(3)封闭或盲目的信,就是被视为神秘之物的信,尽管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或是超越理性还是违背理性。

(4) 飘忽不定的信,就是信多神。

(5)独眼的信,就是信别神胜过真神,或对基督徒而言,信别神胜过信主神,救主。

(6)伪信或法利赛人的信,就是嘴上信,心里不信。

(7)幻想或颠倒的信,就是通过巧妙的论证看似真理的虚假。

346.前面说过,信在人里面的产生就是属灵的视觉。由于属灵的视觉,也就是认知与心智的视觉,和属世的视觉,也就是眼睛与身体的视觉互相对应,故信的一切状态好比眼睛及其视觉的某种状态。出于真理的信之状态对应于视力的一切正常状态,出于虚假的信之状态则对应于视力的一切非正常状态。关于这两种视力的非正常状态,我会在这两种视觉,即心智视觉和身体视觉的对应关系之间作个对比。虚假和真理混杂其中的不正当之信,好比被称为角膜白斑的眼睛和视疾,它会造成视力模糊。出于歪曲真理的华而不实之信和出于各种被玷污的良善的不贞之信,好比被称为青光眼的眼睛和视疾,它是晶状体结晶液的干燥和硬化。

封闭或盲目的信,就是被视为神秘的信,尽管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或是超越理性还是违背理性,好比被称为黑矇或黑内障的眼疾,它因视神经受阻而丧失视力,尽管眼睛看似完好无损。信多神的飘忽不定之信好比被称为白内障的眼疾,它由于巩膜与葡萄膜之间的阻塞而丧失视力。独眼之信,就是信别神胜过真神,或对基督徒而言,信别神胜过信主神,救主,好比被称为斜视的眼疾。嘴上信、心里不信的伪信或法利赛人之信,好比导致视力丧失的眼睛萎缩症。幻想或颠倒之信,就是通过巧妙的论证看似真理的虚假,好比被称为夜盲症的眼疾,这种病借着幻光在黑暗中看东西。

上一篇:第六章 信(339—341)

下一篇:第六章 信(347—352)

  栏目导航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道路(16)
923—926节
道路(15)
921—922节
道路(14)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