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b.耶利米书:
定为死亡的,必致死亡;定为饥荒的,必遭饥荒;定为掳掠的,必被掳掠。(耶利米书15:2)
这些话描述了教会中的良善和真理的彻底荒废;因为在前一节,经上说:“虽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我的灵魂仍无法面向这百姓;你将他们从我眼前赶出,叫他们去吧!”因此,“定为死亡的,必致死亡”表示那些弃绝良善的人因邪恶而灭亡;“定为饥荒的,必遭饥荒”表示那些弃绝真理的人因虚假而灭亡;“定为掳掠的,必被掳掠”表示那些热爱邪恶和虚假的人就被它们占据。
以赛亚书:
我仆人以赛亚怎样露身赤脚行走三年,照样,亚述王必将埃及的俘虏和古实被掳走的人群带走,无论老少,都露身赤脚,露出臀部,使埃及赤裸。(以赛亚书20:3, 4)
“亚述王”表示基于属世人的知识(或科学)的推理;“埃及”表示属世人;因此,“亚述王必将埃及的俘虏带走”表示基于虚假的推理将摧毁属世人中的一切真理,这些真理是圣言字义的真理。其余的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532节)。
但以理书:
他也必将他们的神和首领,与他们渴望的银金器皿都掳掠到埃及去;数年之内,他不去攻击北方的王。民中的聪明人必教导许多人;然而他们多日必因剑、火焰、被掳、被掠夺一同仆倒。(但以理书11:8, 33)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北方王与南方王之间的战争,“北方王”表示在教会掌权的虚假,“南方王”表示保护教会免受虚假伤害的真理;此处预言并描述了尽管如此,在末后的日子,虚假仍将在教会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神和首领,与渴望的银金器皿都掳掠到埃及去”表示进行保护的真理将把教会的一切真理和良善从那些处于虚假的人那里夺去;“他们的神和首领”表示它的属灵真理,“他们渴望的器皿”表示属世真理,“银金”表示总体上的一切真理和良善,“掳掠到埃及去”表示它们的夺去和保护。“因剑、火焰一同仆倒”表示因虚假和由此而来的邪恶而灭亡;“因被掳、被掠夺一同仆倒”表示剥夺真理和良善的一切。
耶利米书:
先知被交与监牢后,就预言,全犹大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要在那里死亡并埋葬。(耶利米书20:1–6; 27:1–22)
这个“先知”和一般的“先知”一样,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会教义;他“被交与监牢”代表同样的事发生在教会及其教义上,这由“全犹大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来表示。犹大支派在巴比伦被掳七十年代表真理的完全毁灭和教会的毁坏。
同一先知书:
风必吞吃你所有的牧人,你所亲爱的必被掳去;那时,你必因你一切的恶抱愧蒙羞。(耶利米书22:22)
“牧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会的良善,“所亲爱的”表示教会的真理;吞吃牧人的“风”表示教义的空洞和空虚;所亲爱的必“被掳去”表示关在一切真理和对它们的理解的大门之外;“抱愧蒙羞”表示缺乏一切良善和真理;因为这样,当他们来到天使中间时,就会感到羞愧和耻辱。
摩西五经:
我要使我的箭饮血而醉,我的剑要吞吃肉,因被杀被掳之人的血,并敌人复仇的怨愤。(申命记32:42)
“使箭饮血而醉”表示心智因被歪曲的圣言而神志不清;“剑要吞吃肉”表示虚假将摧毁良善的一切;“因被杀被掳之人的血”表示一切真理的灭绝和排除在外,“被掳”表示因虚假而将真理拒之门外。“因敌人复仇的怨愤”表示因地狱的恶意和残忍;“复仇的怨愤”表示恶意和残忍,“敌人”表示地狱。
以赛亚书:
彼勒俯伏,尼波弯腰,他们的偶像是野兽和牲畜;他们都一同弯腰、俯伏,他们的灵魂必被掳去。(以赛亚书46:1, 2)
“他们的偶像是野兽和牲畜”表示他们的虚假是地狱的虚假,以及由此而来的邪恶;“他们都一同弯腰、俯伏”表示他们将跌倒;“他们的灵魂必被掳去”表示他们必下地狱,在那里被一切真理拒之门外。
俄巴底亚书:
在那日,陌生人掳掠了他的力量,外邦人进入他的城门,为耶路撒冷拈阄。(俄巴底亚书1:11)
这些话论及以东,以东表示属世人的真理,但在此表示虚假;掳掠了他力量的“陌生人”表示摧毁教会真理的教会虚假,“力量”表示真理,因为一切属灵的力量都在于真理;“外邦人进入城门”表示教义的虚假摧毁真理,进入内层真理的入口通过这些真理才有可能;拈阄所为的“耶路撒冷”表示如此被驱散的取自圣言的教会教义,“拈阄”是指驱散。
耶利米书:
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人民灭亡了;因你的众子都被掳去,你的众女也被掳去;然而,我却要把摩押被掳的人带回来。(耶利米书48:46, 47)
“摩押”表示那些处于属世快乐,从而玷污圣言良善的人;“基抹的人民”表示那些处于属世真理的人;“众子都被掳去,众女也被掳去”表示他们教会的真理和良善被虚假和邪恶拒之门外;“众子”表示真理,“众女”表示良善;“然而,在末后的日子,我却要把摩押被掳的人带回来”表示真理将向“摩押”所指的那些人敞开;他们将在真理上接受教导,“末后的日子”表示主的降临。
811c.在圣言的许多地方,经上说“被掳的人要被带回来或归回”,被掳的人表示外邦人;这些人被称为“被掳的人”,是因为他们被关在真理的大门之外;然而,主必向他们打开这些真理。如以赛亚书:
耶和华膏我去报好信息给贫穷的人;祂差遣我去绑扎心里破碎的,给被掳的、被囚的、瞎眼的宣告自由。(以赛亚书61:1)
这些话论及主;耶和华膏祂去报好信息所给的“贫穷的人”表示那些处于少许真理,却渴望真理,好叫灵魂由此得以维持的人;“心里破碎的”表示那些随之处于悲伤的人;祂宣告自由所给的“被掳的”表示那些被关在真理,因而被关在良善的大门之外的人;真理将向这些人敞开,他们将通过真理充满良善。“被囚的”和“瞎眼的”表示那些被拒绝看见真理的人,因而是指后来从主那里接受真理的外邦人。
同一先知书:
我凭公义兴起他,又要修直他一切的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释放我被掳的人,不是为工价,也不是为赏赐。(以赛亚书45:13)
这些话也论及主;耶和华兴起他所凭的“公义”表示爱之良善;祂要修直的“他的道路”表示从良善发出的真理;他必建造的“城”表示教会的教义;他必释放的“被掳的人”表示神性真理在那些迄今为止被关在神性真理的大门之外的人当中的打开和启示。“不是为工价,也不是为赏赐”表示主将自由地做这些事。
耶利米书:
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一同受欺压,凡掳掠他们的,都紧紧抓住他们,不肯放他们走。他们的救赎主刚强;祂必为他们的争讼申辩,使地安宁。(耶利米书50:33, 34)
这些话也论及主,祂是“刚强的救赎主”;“为他们的争讼申辩”表示对那些通过虚假进行欺压之人的察罚和审判,以及由此从他们当中的释放;“使地安宁”表示保护,免受虚假伤害;被欺压的“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不是指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而是指从主处于真理和良善的外邦人;由于这些人被那些欺骗他们,把他们关在真理的大门之外的人扣留,所以经上说:“凡掳掠他们的,都紧紧抓住他们,不肯放他们走。”
诗篇:
你升上了高处;你掳掠了俘虏。(诗篇68:18)
这句话也论及主;“掳掠了俘虏”表示从掳掠他们的虚假中释放出来。以赛亚书:
猎物岂能从勇士那里夺回?义者掳掠的岂能解救?因为耶和华如此说,就是勇士所掳掠的,也可以夺回;强暴人的猎物,也可以解救。(以赛亚书49:24, 25)
这些话也论及主,并论及把锡安的众子从被掳中带回;“锡安的众子”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由此而来的真理之人。“猎物岂能从勇士那里夺回?义者掳掠的岂能解救”表示他们被那些极力确认虚假的人关在真理的大门之外,然而,主释放了他们。
诗篇:
谁从锡安赐予以色列的救恩?当耶和华将祂民中被掳的人带回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诗篇14:7; 53:6)
此处“锡安”也表示那些从主处于爱之良善的人;“谁从锡安赐予以色列的救恩”表示被主从邪恶中释放,以及拯救;“将祂民中被掳的人带回”表示从虚假和邪恶中解救出来;“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表示在那些处于外在教会的人和那些处于内在教会的人中间,因他们的解救而感到的喜乐,“雅各”表示那些属于外在教会的人,“以色列”表示那些属于内在教会的人;两者都是指外邦人。
耶利米书: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以色列啊,不要惊惶!看哪,我要从远方保护你,从你被掳之地保护你的种,好叫雅各回来,得享平静安逸,无人使他害怕。(耶利米书46:27; 30:10)
此处“雅各和以色列”也是指外邦人,“雅各”是指那些属于外在教会的人,“以色列”是指那些属于内在教会的人;“从远方保护他们”表示拯救他们,尽管他们远离救恩;“从被掳之地保护”表示把他们从虚假中释放出来,他们因这些虚假而被关在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大门之外;“回来,得享平静安逸,无人使他害怕”表示被保护,免受来自地狱的虚假伤害。
同一先知书:
凡吞吃你的,必被吞吃;你所有的敌人都被掳去;抢掠你的,必成为抢掠之物;我必使凡掠夺你的成为掠夺之物。我必使雅各被掳去的帐棚归回,也必怜悯他的住处,好使城建造在她自己的废墟上,宫殿也必照它自己的样式有人居住。(耶利米书30:16, 18)
“凡吞吃你的,必被吞吃;你所有的敌人都被掳去;抢掠你的,必成为抢掠之物;我必使凡掠夺你的成为掠夺之物”与此处所解释的启示录中的经文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若有人引入掳掠,他必被掳掠;若有人用剑杀人,他必被剑杀。”前面解释了其余的话表示什么(AE 799b节)。
又:
我必被你们寻见,也必把你们被掳的人带回,将你们从所有民族当中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离开的地方。(耶利米书29:14)
这些话也描述了外邦人从属灵的囚禁中被释放,属灵的囚禁是指被关在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大门之外,拯救通过这些真理和良善实现。西番雅书:
那时,我必将你们带来,那时我必把你们招聚到我这里,因为我把你们被掳的人在你们眼前带回的时候,要叫你们在地上的众民中有名字,得称赞。(西番雅书3:20)
这些话也是指把外邦人从属灵的囚禁中带回来。阿摩司书:
我必将我民以色列被掳的带回,他们必建荒废的城,住在其中,栽种葡萄园,喝其中的酒;他们必建造园子,吃园中的果子。(阿摩司书9:l4)
可参看前面对这段经文的解释(AE 376b, 405c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