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之前已经说明,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爱,人的爱与生命构成一体,并且就是一。现在要说明,人的信取决于他的爱或生命,也取决于他的作为。前面说明,作为包含人的爱与生命的一切在里面,因为作为是它们的产物和结果,也是一切在先事物共存于其中的终端。这就是为何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根据人说话的语气或声音,他的步伐、手的触碰、身体动作,或他的喜悦,以及其它许多东西,也就是行为,就能知道他的品质。在第三层天堂,从这些东西就能知道一个人,这一点在世上不为人知,因为人们以为,它们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动作;然而,他心智的生命通过他身体的生命产生这些行为;这两种生命,以及属于它们的一切,都同意这些行为的产物;由此可推知,生命在它们里面显现。因此,既然一个人的生命发出进入作为,并在它们里面显现,那么可推知,他的信也是如此;因为信就是承认一件事就是如此,承认属于思维,同时属于意愿。而意愿和思维通过身体生命产生行为,所以信也在作为中表现出它的品质。然而,没有任何东西被承认以这种方式包含在思维、意愿和作为中,除非它也属于人的爱和生命;因为承认属于爱和生命;这清楚表明,信因像人的爱和生命,故也像他的作为。
作为是指一个人所做、所说、所写的一切,无论大小、多少;例如,凡一个官员,或一个牧师、一个商人、一个仆人在履行其职责时所做的。此外,这一切作为或工作,无论大小,当是从人里面的主那里做的时,就都是良善,当是人自己做的时,都是邪恶。因此,只要人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反对神的罪,这些作为就是良善;只要人不避开邪恶,它们就是邪恶。信也一样;信的品质取决于作为的品质;因为它们就像思维和言语,或意愿和行为那样构成一体。有人以为,即便生活邪恶,他仍可以有信,至少相信有一位神,主是世界的救主,有天堂和地狱,圣言是神圣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若不因邪恶是罪而避开邪恶,然后仰望主,就根本不相信这些事。因为它们不是他的生命和爱的一部分,只是他的记忆和知识的一部分;并且在他与邪恶斗争,并战胜它们之前,它们不会成为他的生命和爱的一部分。这一点已通过死后许多以为自己至少相信有一位神,主是世界的救主,以及其它类似的事之人的状况向我清楚显明了;那些生活邪恶的人实际上根本没有信仰,或说根本不相信。
840.启13:17.“若没有那兽的印记,没有人能买或卖”表示除了被承认,由此在教义上被接受的东西外,禁止任何人学习和教导任何东西。这从“买和卖”、“印记”的含义清楚可知:“买和卖”是指为自己获取知识,并交流它们,从而也学习和教导(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没有人能(做这些事)”表示禁止。“印记”是指承认那些处于所谓的那信之真理和良善的人属于教会的一个证明和迹象(参看刚才AE 838节)。由此清楚可知,“若没有那兽的印记,没有人能买或卖”表示除了被承认,也在教义上被接受的东西外,禁止任何人学习和教导任何东西。“买和卖”之所以表示从圣言为自己获取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并交流它们,或也可说,学习和教导,是因为在圣言中,“钱财和财富”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买卖成交所用的“银子和金子”表示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这就是为何在圣言的许多地方,经上都提到“买卖”,也提到“做买卖和交易”,或商品和交易。
如以赛亚书:
哦,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我说,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
谁都能看出,“买酒和奶”在此不是指买这些东西。由于“买”表示为自己获取那些有助于人的属灵生命的事物,所以很明显,此处提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属灵地来理解;因此,一切干渴的所来就近的“水”表示给那些渴望真理之人的真理;“水”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干渴”表示渴望它们;“没有银钱的”,以及“不用银钱,不用价值”表示从主那里白白赐下它们;“吃”表示采用,或归给自己;“酒和奶”表示属灵真理和由此而来的属世真理,两者都来自良善。
马太福音:
谨慎的童女对愚拙的童女说,不如你们到卖油的那里为自己买吧;但她们去卖油的那里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马太福音25:9, 10)
“谨慎的童女”表示教会中那些信与仁结合的人,“愚拙的童女”表示教会中那些信与仁分离的人;因为“灯”表示信之真理,而“油”表示爱之良善;因此,“到卖油的那里买”表示到那些教导的人那里,并学习或为自己获取。但由于他们活在世上时,没有为自己获得爱之良善,并使信之真理复活,而是后来获得它们,还由于死后,没有人能获得爱之良善,并保留它,所以这些愚拙的童女没有被允许进入婚礼,并被新郎接纳,这些童女表示所有将爱之良善或仁之良善与信之真理分离的人。“婚筵”表示天堂,“新郎”表示主。
福音书:
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马太福音21:12; 马可福音11:15; 路加福音19:45)
“作买卖的人”在此表示那些从圣物中为自己谋利的人;“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表示那些从神圣真理如此行的人;“卖鸽子之人的凳子”表示那些从神圣良善如此行的人;因此,后来经上说,他们使殿成为“贼窝了”,“贼”是指那些掠夺或荒废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从而为自己谋利的人。
路加福音:
罗得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这样,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栽种又建造。(路加福音17:28)
“又吃又喝”在此表示为自我和世界而活,把邪恶和虚假归给自己;“又买又卖”表示为自己获取这些东西,并把它们交流给其他人;“又栽种又建造”表示确认这些,并活在其中。
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如今有钱囊的,就让他带上,有口袋的也一样;没有剑的要卖衣服买剑。(路加福音22:36)
至于此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这可从那里接下来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即:所写的话必应验在主身上(路加福音22:37),因此祂要受十字架的苦难。由于这必然分散当时活着之人的心智,以及门徒的心智,使他们对主及其国度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试探,而这些怀疑只有通过真理才能消除,所以主说“有钱囊和口袋的,就让他带上”,也就是说,拥有来自圣言的真理,其中预言了基督必受这些苦难的人,就让他小心不要失去它们;因为钱囊和口袋与它们里面所装的硬币和金钱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没有剑的要卖衣服买剑”表示让那些没有真理的人弃绝自己的一切,为自己获得真理,好用真理来与虚假斗争。“剑”表示真理与虚假的争战,以及虚假的毁灭。
由于在圣言中,“推罗”表示在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方面的教会,因而也表示属于教会,为教会教义服务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所以在圣言论述“推罗”及其交易的地方,它们表示获取这些知识,也交流给其他人,如以西结书:
一切船只都来与你经营交易的事;他施拿银、铁、锡、铅来与你交易;兑换你的货物。雅完、土巴、米设,这些人都作你的客商;他们用人的灵魂和铜器兑换你的货物。底但人也是你的客商,许多海岛作你手下的客商。亚兰用绿宝石与你交易。但你的财富、交易、货物,与你经营交易的,在你覆没的日子都必坠入海心。(以西结书27:1–36)
以赛亚书:
哀号吧,他施的船只,因为推罗荒废了,她的商人是王子,她的生意人是地上的尊贵人。(以赛亚书23:1, 8)
谁看不出,此处的交易和货物不是指交易和货物?因为圣言与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圣言是神性和天上的,教导人关于神,天堂和教会,永生等等的事。因此,谁看不出此处的一切细节都表示属于天堂和教会的属灵事物,不仅包括此处提到的与之进行交易的地方的名称,还包括特殊种类的货物?不过,在此解释这些细节在灵义上表示什么,要占用大量篇幅;只要知道此处的“交易”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的获取和交流就足够了;“货物或商品”表示这些知识,它们是多种多样的。
所表示的,就是这些事物,这一点从以西结书中的这些话也明显看出来:
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为自己得了财富,得了金银收入你的宝库;你在交易的时候靠你丰富的智慧增加你的财富。(以西结书28:4, 5)
这段经文论述了推罗的首领,推罗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聪明和智慧通过这些知识或认知而来;由于“财富”也表示这些知识,“交易”表示获取它们,所以经上说:“你在交易的时候靠你丰富的智慧增加你的财富。”
由此可见,为何主将天国比作寻找漂亮珍珠的商人,当他遇见一颗重价珍珠时,就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下它(马太福音13:45, 46)。“珍珠”表示知识,也表示真理本身;“一颗重价的珍珠”表示对主的承认;“变卖他所有的一切”表示驱逐属于人自己的爱的一切;“买它”表示为自己获取这神性真理。
藏在田地里的宝贝所表相同:
人遇见了藏在田地里的宝贝,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下这块田地。(马太福音13:44)
“宝贝”表示圣言里的神性真理;“田地”表示教会及其教义;“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下这块田地”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驱逐人自己的东西,为自己获取在主的教会里的神性真理。
由于“交易”表示真理的获取和拥有,所以主用比喻说:
一个人要出外远行,就给他仆人他连得,叫他们用来作买卖获利。(马太福音25:14–30)
另一个人的比喻:
他交给仆人十英镑,叫他们用来作生意。(路加福音19:12–26)
在圣言的其它地方,“交易”、“交易的事”和“作交易的”具有相同的含义;在反面意义上也是如此,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虚假的接受和采用(如以赛亚书48:15; 以西结书16:3; 那鸿书3:14; 启示录18:3, 11–24)。因此,这些事物在其中盛行的教会被称为贸易之地(以西结书16:29; 21:30, 31; 29:14)。此外,“卖”和“被卖”表示驱逐真理,与它们疏远,接受虚假以取而代之,并被它们迷住(以赛亚书50:1; 52:3; 以西结书30:12; 约珥书3:6, 7; 那鸿书3:4; 撒迦利亚书13:5; 诗篇44:11–13; 申命记32:30)。由此可见,在论述主的地方,“被赎和救赎”准确地说表示什么;如以赛亚书:
你们白白地卖自己;因此,你们也必无银被赎。(以赛亚书52:3)
以及其它许多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