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14
1.我又观看,看哪,羔羊站在锡安山上,和祂在一起的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祂父的名写在他们额上。
2.我听见有声音从天上来,像众水的声音和大雷的声音;我听见竖琴师用竖琴弹奏的声音。
3.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仿佛是新歌;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
4.这些人是未曾沾染妇女的,因为他们是童身。这些人是跟随羔羊的,无论祂往哪里去。这些人是从世人当中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
5.在他们口中找不出诡诈;因为他们在神的宝座前是没有瑕疵的。
6.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天空中间,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民族、支派、舌头、人民,
7.大声说,要敬畏神,把荣耀归给祂,因为祂审判的时刻到了;要敬拜那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
8.又有一位天使接着说,那大城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因为她叫所有民族都喝了她淫乱烈怒的酒。
9.第三位天使接着他们,大声说,若有人拜兽和兽像,在额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记,
10.他也必喝神烈怒的酒,此酒在神愤怒的杯中与纯一不杂的酒掺杂;他要在圣天使面前和羔羊面前,被火与硫磺折磨;
11.那折磨他们的烟往上冒,直到时代的时代或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的,以及凡受他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
12.圣徒的忍耐就在此;守神诫命,和耶稣信仰的也在此。
13.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对我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死人有福了;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因为他们的作为伴随着他们。
14.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锋利的镰刀。
15.又有一位天使从殿中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为你收割的时候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
16.那坐在云上的,把镰刀扔在地上,地就被收割了。
17.另有一位天使从在天上的殿中出来,他也拿着锋利的镰刀;
18.又有一位天使从祭坛中出来,是有权柄管火的;他向拿着锋利镰刀的大声喊着说,伸出锋利的镰刀来,收取地上葡萄园的串串葡萄,因为她的葡萄完全熟了。
19.那天使就把镰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园,把它扔进神烈怒的大酒榨中。
20.那酒榨踹在城外;就有血从酒榨里流出来,直到马的嚼环,远有一千六百斯他丢。
诠 释
848.启14:1.我又观看,看哪,羔羊站在锡安山上,和祂在一起的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祂父的名写在他们额上。
“我又观看”表示关于将来在最后审判之前,善人与恶人分离的一个显示(849节);“看哪,羔羊站在锡安山上”表示为了将善人和恶人分离,也为了施行审判,主在天堂和教会的同在(850节);“和祂在一起的有十四万四千人”表示照着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真理(851节);“都有祂父的名写在他们额上”表示这些真理,是按着出于爱对祂神性的承认(852节)。
849.启14:1.“我又观看”表示关于将来在最后审判之前,善人与恶人分离的一个显示。这从“我观看”的含义清楚可知:“我观看”是指接下来约翰所看到的事物;当从灵义上来看时,这些论述了对信徒的召集和聚集,以及在最后审判之前,他们与恶人的分离;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这些话的意思:
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祂要差遣祂的使者,将选民从四风,从天这一边到天那一边,都招聚了来。(马太福音24:30, 31)
马太福音24章也论述了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就是24章中“时代的完结和主的降临”的意思。上面这些话,以及启示录的这一章(14:14, 16)论到人子的话,即祂坐在一片白云上,手里拿着收割地的镰刀,描述了那时,善人的聚集,以及他们与恶人的分离。
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也是指类似的事:
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把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家主的仆人来对他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他说,不必,恐怕薅稗子的时候,连麦子也与它们一起连根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生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烧掉;惟有麦子要收在我的仓里。(马太福音13:24–30)
主在此预言了善人与恶人的分离,这种分离将在最后审判之时发生,这也是“容这两样一齐生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烧掉;惟有麦子要收在我的仓里”这些话的意思。“稗子”是指恶人,那时他们将被扔进地狱;“麦子”是指善人,他们因与恶人分离,所以将被提入天堂。启示录这一章中的话是指类似的事:
为你收割的时候到了;因为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那坐在云上的,就把镰刀扔在地上;地就被收割了。(启示录14:15, 16,以及接下来的经文)
关于在最后审判的时间之前,善人不与恶人分离的种种原因,以及善人被提入天堂,恶人被投入地狱,可参看小著《最后的审判》,以及前文(AE 391a, 392a, 394, 397, 411a, 413a, 418a, 419a, 426, 489, 493, 497, 668, 669, 670, 674, 675a, 676, 754节)。
850a.“看哪,羔羊站在锡安山上”表示为了将善人和恶人分离,也为了施行审判,主在天堂和教会的同在。这从“羔羊”、“站”和“锡安山”的含义清楚可知:“羔羊”是指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参看AE 297, 314, 343, 460, 482节);“站”是指同在并结合(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锡安山”是指天堂和教会,就是主通过祂的神性真理掌权作王的地方,这可从圣言中提到“锡安山”的经文明显看出来。不过,首先要说一说主为了将善人和恶人分离,并施行审判而在天堂和教会的同在。主在整个天堂和整个教会的同在是永恒的;因为天堂不是凭那里天使的自我而为天堂的,教会也不是凭教会里的人的自我而为一个教会的,都是凭他们里面主的神性。事实上,天使的自我不能构成天堂,人的自我也不能构成教会,因为天使和人的自我都不是良善。因此,正是从主发出的神性按着他们的接受而构成与每个人同在的具体的天堂和教会,进而构成与有天堂和教会存在于其中的所有人同在的总体上的天堂和教会。由此明显可知,对所有在天堂和教会里的人来说,主的同在是永恒的;但这是一种平安、宁静、保存和维持的同在,天地万物都靠着这种同在而不断保持秩序和联系,并变成这种秩序;地狱也是如此。但此处“站在锡安山”所指的同在是主的非同寻常的活跃同在,以便祂的神性可以通过天堂流入较低部分,使得那里的善人与恶人分离,恶人则从他们为自己所形成的类似天堂的地方被扔下去。不过,前面论述了主与天堂的这种同在和结合,以及祂由此进入较低部分或下面的部分以施行审判的流注(AE 413a, 418a, 419a, 426, 489, 493, 702, 704节)。这种同在也是别处当论及主时,“站”所表示的(如以赛亚书3:13)。由此可见,“看哪,羔羊站在锡安山上”表示为了将善人和恶人分离,也为了施行审判,主在天堂和教会的同在。
“锡安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主通过祂的神性真理掌权作王的地方,因为锡安是大卫建的一座城,后来大卫就住在锡安,故锡安被称为“大卫的城”;由于“大卫”代表主的王权,也就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所以在圣言中,“锡安”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主通过祂的神性真理掌权作王的地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存放律法的耶和华的约柜被大卫抬进这城;因为这律法从广泛意义上说,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由于同样的原因,位于锡安山下的耶路撒冷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因为教会的一切教义都来自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来自圣言。这城建在一座山上,因为那时,山因其高而代表天堂,因而在圣言中也表示天堂。这种代表、因而表示的原因是,第三层级的天使所在的最高天堂看上去在其它天堂之上的高处,在其他人眼前就像山;由于最高天堂看上去就像山,上面的天使处于对主之爱,所以在圣言中,“山”,尤其“锡安山”表示对主之爱。“山”表示爱(参看AE 405, 510节)。
“锡安”表示主通过祂的神性真理掌权作王所在的天堂和教会,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诗篇:
我已膏我的君王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我要将列族赐你作产业,将地极归你所有。当亲吻儿子,免得祂发怒,你们就在路上灭亡,因为祂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诗篇2:6–8, 12)
这些话明显不是论及大卫,而是论及主,因为经上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我要将列族赐你作产业,将地极归你所有”,又说“当亲吻儿子,免得祂发怒,你们就在路上灭亡;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这些话没有一句能论及大卫。因此,“膏君王在锡安圣山上”表示主通过神性真理在天堂和教会的统治。至于当论及主时,“膏”和“受膏”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375d,e节)。“王”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锡安”表示天堂和教会,“传圣旨”表示祂的降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表示神性人身,也就是神的儿子;“我要将列族赐你作产业,将地极归你所有”表示祂拥有天上地上的一切权柄;“当亲吻儿子,免得祂发怒,你们就在路上灭亡”表示为了得救,必须通过爱与祂结合。“祂的怒气快要发作”表示祂所施行的最后审判;“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表示那时,那些信祂的人将得救。这一切清楚表明,“锡安”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主通过神性真理掌权作王的地方。
撒迦利亚书:
锡安的女子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女子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必来到你这里;祂是公义的,并且有救恩,谦和地骑着驴驹,就是驴崽子。(撒迦利亚书9:9)
这些话论及主,以及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这国度由“锡安”和“耶路撒冷”来表示,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福音书;在那里,当这些事得到应验时,经上如此讲述它们:
耶稣打发两个门徒,叫他们把驴和驴驹牵到祂这里来。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话,说,你要告诉锡安的女子,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马太福音21:1, 2, 4, 5; 约翰福音12:14, 15)
“骑着驴和驴驹”是王权的标志,或说君王的特权;因此,当主进耶路撒冷时,祂就以这种方式骑着,因而被大声呼喊的百姓或群众称为王,他们把棕树枝和衣服铺在祂面前的路上(马太福音21:7–9;可参看AE 31b节);由于主作为王如此进入耶路撒冷,所以很明显,“锡安”表示天堂和教会,主在其中通过祂的神性真理掌权作王。犹大和以色列的列王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此“王”表示那些从主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可参看AE 31, 553, 625节);在圣言中,大卫尤其代表王权,也就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AE 205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