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虔诚(第一部分)
123.许多人以为,属灵的生活(spiritual life),或通往天堂的生活(life that leads to heaven)在于虔诚(piety),在于外在的神圣(external sanctity),并抛弃世界(renunciation of the world)。但没有仁爱的虔诚(piety without charity),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external sanctity without internal sanctity),没有世间生活的抛弃世界(renunciation of the world without life in the world),并不构成属灵的生活。相反,出于仁爱的虔诚(piety from charity),出于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external sanctity with internal sanctity),与世间生活结合的抛弃世界(renunciation of the world with a life in the world)才构成属灵的生活。
124.虔诚在于虔诚地思考和说话,花大量时间来祷告,那时的谦卑行为,还在于定期去教会,专心在那里听讲道,每年常参加主的圣餐礼,以及教会所规定的其它一切宗教仪式。然而,仁爱的生活在于向邻舍意愿并实行良善,在每项工作上都出于公义和公平、良善和真理行事,在每项公职上也一样。简言之,仁爱的生活在于发挥功用,或履行服务。神性敬拜主要在于这种生活,其次在于前者。因此,凡将两者彼此分开的人都过着虔诚的生活,同时没有过仁爱的生活,不敬拜神。他的确思想神,但不是出于神,而是出于他自己来思想,因为他常常思想自己,根本不思想邻舍。即便他思想邻舍,若邻舍不像他自己,他就会把邻舍贬得一文不值。他还认为天堂是一种赏赐。因此,他的头脑充满功德的观念,以及对自己的爱,还有对功用,因而对邻舍的蔑视或忽略,同时又怀有这种信念:他没有任何过错。由此明显可知,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不是存在于神性敬拜中的属灵生活(对比马太福音6:7-8)。
125.外在神圣就像这种虔诚,主要在于:当一个人去教会时,他认为整个神性敬拜就在于神圣行为。但在人那里没有神圣,除非他的内在是神圣的。事实上,人的内在如何,外在就如何,因为外在从内在发出,就像行为从他的灵发出。因此,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是属世的,不是属灵的。正因如此,恶人也能和善人一样表现出外在的神圣;那些将整个敬拜都置于外在神圣的人大多是空虚的,也就是说,缺乏良善和真理的任何知识。然而,各种良善和真理才是真正的圣物;人们应当知道、相信并热爱它们,因为它们来自神性,因而拥有神性在自己里面。内在神圣在于为了良善和真理而热爱良善和真理,为了公义和诚实而热爱公义和诚实。一个人越如此热爱它们,就越属灵,他的敬拜也越属灵,因为他越想知道并实行它们。相反,一个人越不如此热爱它们,就越属世,他的敬拜也越属世,他也越不想知道并实行它们。没有内在的外在敬拜好比靠没有心跳的呼吸存活;但来自内在的外在敬拜好比靠与心跳结合的呼吸存活。
126.至于放弃世界,许多人以为,活在灵里而非肉体中,就是弃绝世俗事物,主要是财富和尊贵,不断虔诚默想神、救恩和永生,把时间花在祷告、阅读圣言和宗教书籍上,以及苦待自己。但这一切并不是放弃世界;相反,放弃世界是爱神、爱邻:当人照神的诫命生活时,就是爱神;当人发挥功用或履行服务时,就是爱邻。因此,人若要接受天堂的生活,就必须活在这个世界上,从事各种职业和商业(in offices and businesses)。从世俗事物中抽身出来的生活(a life abstracted from worldly things)是一种脱离爱与仁之生活的思维与信仰的生活(a life of thought and faith separated from the life of love and charity)。这种生活会摧毁行善的意愿和向邻舍行善。当这一切被毁时,属灵的生活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要么逐渐下沉,要么满是缝隙和裂纹,要么摇摇欲坠直到倒塌。
127.行善就是敬拜主,这一点从主的话明显可知: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谨慎的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蠢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或没有地基的地面上。(马太福音7:24-27; 路加福音6:47-49)
128.由此明显可知,虔诚的生活只有在与仁爱的生活结合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并蒙主悦纳,因为仁爱的生活是首要的,并决定了虔诚生活的性质。再者,外在神圣只有在从内在神圣发出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并蒙主悦纳,因为内在神圣决定了外在神圣的性质。此外,放弃世界只有在发生于世界上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并蒙主悦纳(the renunciation of the world so far avails, and is accepted by the Lord, as it is practiced in the world)。那些移除对自己和世界的爱,在每个职位、每笔生意和每项工作上都出于一种内层,因而出于一种天堂的源头而行事公义和诚实的人就放弃了世界( they renounce the world who remove the love of self and the world, and act justly and sincerely in every office, in every business, and in every work, from an interior, thus from a heavenly origin)。当一个人行事良善、诚实和公义,因为这合乎神性律法时(when man acts well, sincerely, and justly, because it is according to the Divine laws),天堂的源头就存在于他的生活中。
《属天的奥秘》摘录
129.没有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毫无用处;但与仁爱的生活结合就不同了(8252等节)。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并不神圣(2190, 10177节)。那些过着外在神圣的生活,但却不出于内在神圣的人在来世是何性质(951, 952节)。
*********************
(AC2190)“他说,看哪,在帐棚里”(注:创世记18:9,和合本修订版: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看哪,在帐棚里)表示它在神圣或神圣之物中。这从“帐棚”的含义清楚可知,“帐棚”是指神圣或神圣之物,如前所述(414, 1102, 1566, 2145节)。之所以说理性真理在神圣或神圣之物中,是因为它在良善中。一切良善都被称为神圣,因为良善是唯独来自主的爱和仁的属性。但良善如何,神圣就如何。良善通过信之真理形成,也就是出生并发展。因此,良善的性质取决于被植入仁爱的信之真理的质和量,如刚才所述(2189节)。由此清楚可知,良善或神圣因人而异。它们虽在外在形式上看似一样,但在内在形式上却不一样。这既适用于教会之外的人,也适用于教会之内的人。人里面的仁之良善拥有比他所能相信的还要多的事物在里面。他的信的一切事物或各个方面都包含在它里面,因而包含在他敬拜的神圣里面。天使如同在晴天白日中那样清楚看见他敬拜的神圣的性质,即便那人只知道这一事实:他处于某种神圣状态。他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无数思维,以及由这些思维产生的无数情感就存在于其状态的神圣里面。
(AC951)那些活在肉身时自以为神圣的人在左脚前面的低地。在那里,有时他们似乎有一张发光的脸,这种效果源于他们自以为神圣的观念。但对他们来说,结果是他们仍保持着爬上天堂的强烈欲望,他们以为天堂在高处。他们的欲望膨胀,逐渐变成焦虑;这焦虑会大大增长,直到他们承认他们并不神圣。当被带离那个地方时,他们可以闻到自己那令人作呕的恶臭,这是很可怕的。
(AC952)有一个灵人以为他在世时过着神圣的生活,因为他被人们视为神圣,从而以为自己配上天堂。他说,他一直过着虔诚的生活,花大量时间来祷告,以为每个人照顾好自己和自己的福祉就足够了。他还说他是个罪人,愿意受苦,甚至被别人踩在脚下(他称之为基督徒的忍耐);他想成为最小的,以便在天堂成为最大的。当被问及他是否为别人做过或愿意做任何善事,也就是说,是否有仁爱的行为时,他却说他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只知道他过着神圣的生活。他因以自己比他人更好为目的,从而视他人为他的下级,最重要的是视自己为圣徒,故一开始是以腰部以上可见的闪亮人形出现的。然后,他先变成暗蓝色,最后变成黑色。他因想凌驾于他人之上,蔑视他人,所以最终变得比别人更黑。关于那些想在天堂成为最大的之人,可参看450, 452节。
(AC450补)有些人在世时在圣言方面似乎比其他人更受光照。他们对天堂的观念如此虚假,以至于以为当他们在高处时,自己就在天堂,还幻想他们能从那个位置统治下面的一切,从而以为自己可以沐浴在自我荣耀和超过他人的优越感中。鉴于他们陷入这种幻想,为叫他们明白他们的想法是错的,他们被提到高处,被允许从那里在某种程度上统治下面的东西。但他们羞愧地发现,这样的天堂是一种幻想或错觉,天堂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存在于凡拥有爱和仁,也就是拥有主的国在自己里面的人所在的地方。天堂也不在于想要比别人更显赫、更伟大,因为渴望比其他人更伟大不是天堂,而是地狱。
(AC452补)我曾与一些灵人交谈过,他们以为天堂和天堂的喜乐在于成为最大的。但我告诉他们,在天堂,最大的就是最小的,因为凡想成为最小的人都拥有最大的幸福。既然最小的人拥有最大的幸福,那么可推知,他是最大的。因为若不是最幸福的,成为最大的又有什么意义呢?有权势的人以权势、有财富的人以财富所追求的,不就是幸福吗?我补充说,天堂也不在于为了成为最大的而渴望成为最小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希望和渴望的,还是成为最大的。相反,天堂在于发自内心愿意别人比自己更好,渴望为了促进他人的幸福而服务他人,并且这样做是出于爱,没有任何自私的意图或目的。
*********************
教会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1098节)。既有内在敬拜,也有外在敬拜,以及每种敬拜的性质(1083, 1098, 1100, 1151, 1153节)。构成敬拜的,是内在(1175节)。没有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根本不是敬拜(1094, 7724节)。如果人的生活是仁爱的生活,那么他的敬拜里面就有一个内在(1100, 1151, 1153节)。当人处于爱和仁,也就是在生活上处于良善时,他就处于真正的敬拜(1618, 7724, 10242节)。敬拜的性质取决于良善(2190节)。敬拜本身在于照取自圣言的教会的戒律生活(7884, 10143, 10153, 10205, 10645节)。
*********************
(AC1098)从以下考虑清楚可知“闪”和“雅弗”表示什么,也就是说,谁是内在教会成员,谁是外在教会成员,并由此可知“迦南”表示什么,即:内在教会成员将他所行的一切良善和所思的一切真理都归于主;而外在教会成员却不知道如何这样行,但仍会行善。内在教会成员认为出于仁爱对主的敬拜,因而内在敬拜是必不可少的(essential),外在敬拜则不那么重要(not so essential);而外在教会成员则认为外在敬拜是必不可少的,却不知道什么是内在敬拜,即便他拥有内在敬拜。因此,内在教会成员认为,他若不出于内在之物敬拜主,就是违背自己的良心;而外在教会成员则认为,他若不虔诚地遵守外在仪式,就是违背自己的良心。内在教会成员的良心包含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从圣言的内义知道更多东西;而外在教会成员的良心包含更少的东西,因为他从圣言的内义知道的东西很少。前者,也就是内在教会成员,被称为“闪”;而后者,也就是外在教会成员,被称为“雅弗”。然而,认为敬拜只在于外在事物,没有仁爱,从而没有良心的人,被称为“迦南”。
(AC1083)前面(975, 1062节)已经说明,“闪”表示内在教会,“雅弗”表示与它相对应的外在教会。哪里有教会,哪里必有内在之物和外在之物;因为作为教会的人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人在成为一个教会,也就是重生之前,处于外在。但当他正经历重生时,就被引离外在,确切地说,通过外在事物被引向内在事物,如前面所阐述和说明的。后来,一旦他重生了,属于内在人的一切事物就都包含在外在事物中。因此,每个教会都必须是内在和外在的,如古教会和今天的基督教会。
古教会的内在包括属于仁和源于仁之信的一切事物,一切谦卑,出于仁爱对主的一切敬拜,对邻舍的一切良善情感和其它类似事物。古教会的外在包括祭祀(sacrifices)、奠祭(libations)和其它许多事物,这一切都通过代表指向主,并关注祂。因此,内在事物存在于外在事物中,它们构成一个教会。基督教会的内在与古教会的内在完全相同,但接管的外在却不同;也就是说,基督教会的圣礼(sacraments)取代了祭祀等等,圣礼以同样的方式关注主。所以在基督教会,内在事物与外在事物也构成一体。
古教会与基督教会在内在特征上没有丝毫区别,仅在外在特征上有区别。源于仁爱的对主的敬拜不可能不同,无论外在如何不同。由于没有内在之物和外在之物,就不可能有教会,如前所述,所以没有外在的内在将是某种没有终止的事物,除非它终止于某种外在事物。人类大多是这样,他不知道什么是内在人和属于内在人的东西。因此,没有外在敬拜,人类根本就不知道何为神圣。
只要这些人有仁爱,因而有良心,他们就拥有外在敬拜中的内在敬拜在自己里面。因为与他们同住的主在仁爱和良心中作工,使他们的一切敬拜都带有内在之物。而那些没有仁爱,因而没有良心的人则不然。事实上,他们可能有外在上的敬拜,但这敬拜与内在敬拜分离,如同他们的信与仁分离。这种敬拜被称为“迦南”,这种信被称为“含”。由于这种敬拜是由分离之信产生的,所以含被称为“迦南的父亲”。
(AC1100)前面(1062, 1083节)已经说明,“雅弗”表示一个相对应的外在教会;还说明何谓外在教会,即外在敬拜,因而何谓那些不知道什么叫内在人和属于内在人的东西,却仍过着仁爱生活的人。主同样与这些人同在,因为凡有仁爱的地方,主都通过仁爱作工。这方面的情况跟小孩子一样,尽管他们不知道何为仁爱,更不知道何为信,但主与他们同在的程度远远超过成人,尤其当小孩子过着相互仁爱生活的时候。祂以同样的方式与那些拥有纯真、仁爱和怜悯在里面的简单人同在。一个人知道很多东西,却不照着他所知道的去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因为知道的唯一目的是使人能由此变得良善。一旦变得良善,他所拥有的远远比一个知道很多,却不良善的人要多,因为后者通过大量知识或渠道所寻求的东西,前者早已拥有。然而,一个知道很多真理和良善,同时又拥有仁爱和良心的人则完全不同,因为这样一个人是一个内在教会成员,也就是“闪”。那些知道得很少,但拥有良心的人在来世会被光照,甚至成为天使,拥有无法形容的聪明和智慧。这些人由“雅弗”来表示。
(AC1175)“宁录”(注:创世记10:8,和合本修订版:古实又生宁录,他是地上第一个勇士)表示那些使内在敬拜变成外在敬拜的人,因而表示这种外在敬拜,这从下文清楚可知。但首先必须说明何谓使内在敬拜变成外在敬拜。前面已阐述并说明,源于爱和仁的内在敬拜才是敬拜本身;没有这种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根本不是敬拜。使内在敬拜变成外在敬拜是指使外在敬拜,而不是内在敬拜成为本质,这与敬拜本身相反,如同说没有外在敬拜的内在敬拜不是敬拜一样;而事实上,没有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根本不是敬拜。这就是那些将信与仁分离之人的宗教;也就是说,他们将信的事物置于仁的事物之前,确切地说,将构成信的知识或认知的东西置于构成生活的东西之前,因而将形式上的东西置于内在本质之前,或说把外在形式看得比内在本质更重要。一切外在敬拜都是内在敬拜的外在形式,因为内在敬拜是内在本质本身。使敬拜由缺乏其内在本质的外在形式构成就是把内在敬拜变成外在敬拜。例如,这就像是说,人若生活在没有教会、讲道、圣礼、神职的地方,就不可能得救,或有某种敬拜;而事实上,他能出于内在之物敬拜主。然而,由此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应该放弃外在敬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再举一例。有人认为敬拜的本质在于常去教会、参加圣礼、听讲道、祷告、庆祝节日,以及其它许多外在和仪式性的活动,在谈到信时,他们说服自己相信这些活动,也就是敬拜的外在形式就足够了。毫无疑问,那些视源于爱和仁的敬拜为本质的人也进行同样的活动,也就是说,常去教会、参加圣礼、听讲道、祷告、庆祝节日,等等,并且极其认真、仔细地做这一切;但他们并不认为敬拜的本质就在于这些事。他们的外在敬拜因拥有内在敬拜在里面,故拥有神圣而活着的东西在里面;而前面提到的那些人的外在敬拜没有任何神圣或活着的东西在里面。因为正是内在本质本身使外在形式或仪式成为神圣并活着;而与仁分离之信无法使敬拜成为神圣并活着,因为它缺乏本质和生命。这种敬拜被称为“宁录”;它是从“古实”所表示的知识或认知(knowledges)中生出的,而这些知识或认知又是从与仁分离之信中生出的,这种信就是“含”。从含或分离之信经由属于与仁分离之信的知识或认知不可能生出其它类型的敬拜。这些就是“宁录”所表示的东西。
(AC1094)“必给他兄弟作奴仆的奴仆”(注:创世记9:25,和合本修订版:就说:迦南当受诅咒,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表示教会中最低级的东西。这从脱离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的性质清楚可知。就本身而言,外在敬拜什么都不是,除非有使它成圣的内在敬拜,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算什么呢?不就只是一种身体姿势吗?祷告若只停留在嘴皮子上,而心思全然不在其中,不就是纯粹的胡言乱语吗?任何行为若没有意图在其中,不就是一种虚无吗?因此,一切外层或外在之物本身都是无生命之物,唯独内层或内在之物赋予它们生命。在来世的许多观察向我清楚显明脱离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是何性质。那里的女术士和女巫在世时和其他人一样常去教会、参加圣礼。骗子也是,甚至比其他人参与得还多;那些以抢劫为乐的人,以及贪婪者同样如此。然而,他们在地狱中,对主和邻舍怀有最大的仇恨。对他们来说,内在敬拜存在于外在敬拜中,要么是为了让世人看到,要么是为了他们可以获得他们所贪求的世俗、尘世和肉体的东西,要么是为了他们能利用虔诚的外表骗人,要么是出于某种后天养成的习惯。很明显,这种人极易崇拜凡支持他们及其恶欲的神明或偶像。这一点从犹太人身上看得尤其明显,因为他们认为敬拜只在于外在事物,从而常常陷入偶像崇拜。原因在于,这种敬拜本身完全是偶像崇拜,因为他们拜的是外在的东西。迦南地的外邦人敬拜巴力和其它神,他们的外在敬拜几乎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不仅有神殿和祭坛,还有祭物;因此,他们的外在敬拜与犹太人的敬拜大同小异。唯一区别在于,他们给自己的神取名为巴力、亚斯他录等等,而犹太人则取名为耶和华。由于如今他们还是这种情形,所以犹太人以为仅仅奉耶和华的名就会使他们成圣,成为选民;而事实上,这往往导致他们会受到比其他人更大的谴责。因为他们以这种方式能亵渎神圣之物,而这是外邦人无法做到的。这就是被称为“迦南”的敬拜,迦南被称作“奴仆的奴仆”。
(AC1153)“歌篾的儿子”(注:创世记10:2-4,和合本修订版:雅弗的儿子是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歌篾的儿子是亚实基拿、利法、陀迦玛。雅完的儿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罗单人)也表示那些拥有外在敬拜的人,但这种外在敬拜是从歌篾这个民族所采用的那种敬拜中发展出来的,这从前面关于“儿子”含义的阐述和说明,以及以下事实可推知:歌篾是那些拥有与内在敬拜相对应的外在敬拜的民族之一。前一节提到了七个实行这种敬拜的民族;此处又提到七个民族,它们被称为“歌篾和雅完的儿子”。但它们之间的具体差别是无法描述的,因为此处只提到它们的名字。但先知书在具体论述教会的这种或那种敬拜的地方,都会阐明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外在敬拜,以及内在敬拜的所有差别,都取决于敬拜中对主的爱慕;而爱慕又取决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因为主在爱里面同在,并由此在敬拜里面同在。因此,在此处所提到的这些民族当中的敬拜,其差别取决于主在里面同在的性质。
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敬拜如何不同,以及它在各个民族当中的古教会中如何不同,需要知道以下几点:一切真敬拜都在于对主的爱慕;对主的爱慕则在于谦卑;而谦卑在于人承认自己里面没有活物和善物,他里面的一切都是死的,甚至如死尸一般;谦卑还在于承认一切活物和善物都来自主。人越发自内心,而不是口头承认这几点,就越谦卑;因而越爱慕,即拥有真正的敬拜,也越处于爱和仁,因而越幸福。第一点包含第二点,它们如此联结在一起,以至于不可分割。由此明显可知敬拜的这些差别及其性质是什么。
此处提到的这些被称为“歌篾和雅完的儿子”的人是指那些也拥有与内在敬拜相对应的外在敬拜的人,但他们距离前一节所提到的那些人稍微远一些。这也是为何他们被称为“儿子”。一代又一代的下降或衍生在此从内层发展到外层。人变得越感官化,他的敬拜就变得越外层,因而离对主的真敬拜就越远。因为它越关注世界、肉体和尘世,就越不关注灵,因而就变得越远。这些被称为“歌篾和雅完的儿子”的人因更感官化,故甚至比他们所谓的父母和亲属更将敬拜集中于外在事物。因此,他们在此构成第二类。
(AC7724)“你们的小孩子也可以和你们同去”(注:出埃及记10:24,和合本修订版:法老就召摩西来,说:去,事奉耶和华吧!只是你们的羊群牛群要留下来。你们的孩子可以和你们同去)表叫他们出于真理敬拜祂。这从“小孩子”和“和你们同去”的含义清楚可知:“小孩子”,在此是指真理,因为“小孩子”(babe)包含男孩(boys)、少年人(youth)和年轻人(young man),简言之,是指他们的儿子,而儿子表示凡属聪明之物,因而表示真理(参看7668节);“和你们同去”是指对于离开他们,好叫他们敬拜主,他们的神的一种保证。有必要说一说何谓出于良善敬拜主,何谓出于没有良善的真理敬拜主,它们在此由“羊群、牛群要留下”和“小孩子可以去”来表示。最真实的敬拜是出于良善通过真理献上的,因为主存在于良善中。但出于没有良善的真理的敬拜并不是敬拜,只是一种外在仪式和行为,没有任何内在之物;因为没有良善的真理只不过是记忆知识。这记忆知识若要变成信之真理,就必须与良善结合,当与良善结合时,就会进入内在人,变成信。前面频繁说明,无仁之信并非信。由此可见,何谓出于良善的敬拜,何谓出于没有良善的真理的敬拜。敬拜所源于的良善是指生活的良善,这良善通过与真理结合而变得属灵;因为属灵良善从真理获得其具体性质,真理从良善获得其本质;因此,良善是真理的灵魂。由此再次可以看出,没有良善的真理是什么样,即它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因而就像一具死尸。
(AC1618)“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注:创世记13:18,和合本修订版:亚伯兰就迁移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表示出于该状态的敬拜,这从“坛”的含义清楚可知,“坛”是总体上的一切敬拜的一个代表,如前所述(921节)。敬拜在内义上表示通过爱和仁实现的一切结合。当一个人处于爱和仁时,他就不断处于敬拜,而外在敬拜仅仅是它的外在表达,或一个结果。这就是天使的敬拜,所以他们拥有永恒的安息日;这反过来解释了为何“安息日”在内义上表示主的国度。然而,一个人在世上时,也应该参加外在敬拜;因为内在事物通过外在敬拜被激发出来,外在事物则通过外在敬拜被保持在神圣中,以便内在事物能够流入进来。此外,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赋予知识或认知,预备接受属天事物,以及被赐予神圣状态(state of holiness)的,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些神圣状态都被主保存起来,以备他永生之用;因为在来世,其生命的一切状态都会重现。
(AC10205)“不可使异样的香上到这坛上”(注:出埃及记30:9,和合本修订版:在这坛上不可烧别样的香,不可献燔祭、素祭,也不可献浇酒祭)表除了源于对主之爱的敬拜以外,没有源于其它任何爱的敬拜。这从“香”和“异样”的含义清楚可知:“香”是指源于爱的敬拜(参看9475节);“异样”或“外人”是指那些虽在教会中,却不承认主的人(10112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使异样的香上到”表示敬拜若非源于对主之爱,而是源于其它任何爱,就不是敬拜。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对主的承认、信和爱是教会里敬拜的全部中最重要的事。因为承认、信和爱创造联结的纽带;承认和信在理解力中创造联结的纽带,而爱则在意愿中创造联结的纽带;这二者构成整个人。因此,凡在教会里不承认主的人都没有与神性的联结;因为一切神性都存在于主里面并来自主。与神性没有联结,就没有拯救。正因如此,敬拜若非源于对主的信和爱,而是源于其它任何信或爱,就不是敬拜。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则不然。因为他们对主一无所知,当他们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某种彼此仁爱、对神的某种信和某种爱的生活时,其敬拜就蒙主悦纳,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敬拜一个人形式的神。此外,在来世,当被天使教导关于主的事,即祂是在人形式中的神性本身时,他们也承认主。他们在何种程度上过着一种良善的生活,就在何种程度上出于信和爱来敬拜祂(参看2589-2604节)。
*********************
真正的敬拜从主来到人这里,而不是来源于人自己(10203, 10299节)。主想要来自人的敬拜是为了人的救赎,而不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4593, 8263, 10646节)。
*********************
(AC10203)“在耶和华面前不断的香”(注:出埃及记30:8,和合本修订版:黄昏点灯的时候,亚伦也要烧这香。这是你们世世代代在耶和华面前常烧的香)表在源于从主所获得的爱的一切敬拜中。这从“香”、“不断”和“耶和华面前”的含义清楚可知:“香”是指源于爱的敬拜(参看9475节);“不断”(经上或译为常、常常)是指全部并在全部里面(10133节);“耶和华面前”是指来自主(10146节)。之所以说源于从主所获得的爱的敬拜,是因为信和爱,就是敬拜的本质要素,都来自主;而且将敬拜的一切提升向主也来自祂。人若不知道天堂的奥秘,会以为敬拜来自他自己,因为他思想并崇拜主。然而,来自人自己的敬拜并不是敬拜,唯有来自与人同在的主的敬拜才是敬拜。因为爱和信构成敬拜,由于爱和信来自主,所以敬拜也来自主;一个人也不能将来自他自己的任何东西提升到天堂;提升它的是主。人里面只有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能力,在重生期间,他就被赋予这种能力(6148节);但这种能力的一切活动和生命,或说一切动力和能量皆来自主。生命本身来自主,世人和天使是接受形式。
(AC10299)“照着香膏配制师的手工,就是一种香膏”(注:出埃及记30:35,和合本修改版:你要用这些加上盐,以配制香料的方法,制成纯净又神圣的香)表由于在每一个部分里面的主之神性的流注和运作。这从“膏”或“香膏”和“香膏配制师或制膏者的手工”的含义清楚可知:“膏”或“香膏”是指在敬拜的每一个部分里面的真理(参看10264节);“香膏配制师或制膏者的手工”是指神性本身的流注和运作(10265节)。
还必须简要说明当如何理解这一点,即:流注(influx)和运作(operation)必须存在于敬拜的每一个部分里面。那些对天堂的奥秘一无所知的人以为,敬拜始于此人自己,因为它是从他里面的思维和感觉或情感发出的。但始于此人的敬拜不是真正的敬拜,因此始于此人的感恩、崇拜和祷告不是蒙主垂听并接受的感恩、崇拜和祷告。它们必须始于与此人同在的主自己。教会知道这是真的,因为它教导,没有任何良善是从人发出的,相反,一切良善皆来自天堂,也就是始于那里的神;还教导,祂是敬拜里面的一切良善的源头,没有良善的敬拜不是敬拜。因此,教会无论从事什么圣事,都会祷告神同在,并引导思维和言语。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当一个人进行真正的敬拜时,主会流入与此人同在的良善和真理,把它们提升到自己这里,并提升与它们同在的这个人,是照着它们掌管他的方式和程度而如此行的。这种提升不会显明给这个人,除非他拥有对真理和良善的真正情感,知道、承认并相信一切良善都从上头来,是从主开始的。
甚至连那些通晓世事的人也能明白这一事实,因为他们根据自己所获得的学识知道,没有他们所说的属世流注,或物质流注这回事,只有属灵的流注;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无法从自然界流入天堂,只能从天堂流入自然界。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主之神性的流注和运作必须存在于敬拜的每一个部分里面。我也被允许通过大量经历获知,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我被允许感受到实际的流注,对存在于我里面的真理的召唤,把它们联结到祷告的对象上,以及所伴随的对良善的情感和实际的提升。
尽管如此,一个人绝不可以垂手等候流注到来,因为这就像一个无生命的雕像。一个人必须貌似凭自己思考、意愿和行动,然而又必须将其一切真理的思维和朝向良善的努力都归于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主就将接受祂和来自祂的流注的能力植入这个人里面。
因为人被造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神性的一个容器;接受神性的能力不是以其它方式在他里面形成的。一旦这种能力在他里面形成,他就没有其它愿望,只希望情况就是这样,因为他喜爱来自主的流注,厌恶独自的任何运作。这是因为来自主的流注是良善的流注,而独自的运作是邪恶的运作。天上的所有天使都处于这种状态,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天使(经上或译为使者)”表示源于主的真理和良善;因为天使是它们的接受者(1925, 3039, 4085, 4295, 8192节)。
(AC4593)“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上”(注:创世记35:19,和合本修订版: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旁;以法他就是伯利恒)表之前对内层真理的情感的结束。这从“死”、“葬”和“以法他”的含义,以及“拉结”的代表清楚可知:“死”是指不再和以前一样(参看494节),因而是指结束;“拉结”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3758, 3782, 3793, 3819节);“葬”是指抛弃之前的状态,以及一个新状态的兴起(2916, 2917, 3256节);“以法他”是指在之前状态下的属天层的属灵层(4585节)。由此明显可知,“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上”表示之前对内层真理的情感的结束,以及“伯利恒”所表示的一个新状态的兴起,如下面所解释的。
“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上”在真正意义上表示遗传特性通过试探被永远逐出或抛弃,该特性因是人对内层真理的情感,故被神性情感所逐出或抛弃。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个儿子被他的母亲起名为“便俄尼”,或“悲伤之子”,但被他的父亲起名为“便雅悯”或“右手之子”。源于母亲的人之情感中有一种含有邪恶在里面的遗传特性,而神性情感中只有良善;因为人的情感中有一个以自我和世界的荣耀为目的的自我关注,而神性情感中有一个以拯救人类为目的的自我关注,正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我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为一。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7:9-10, 21-23)
(AC8263)“向耶和华歌唱”(注:出埃及记15:1,和合本修订版:那时,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这歌,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得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是指将荣耀归与主,如刚才所述(8261节);也就是说,这荣耀属于祂。它之所以唯独属于祂,是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是指主(8261节),因此主是独一神。在圣言的各处,经上都说,荣耀或尊荣、威严必唯独属于神。凡不知道圣言内层事物的人都以为主像世人那样渴望并喜爱荣耀;他这样认为是因为荣耀优先于宇宙所有人而归于祂。但主渴望荣耀不是为了祂自己,而为了那将荣耀归与祂的人。一个将荣耀归与祂的人如此行,是因为他将主作为至高无上者来尊崇,并且相比之下,出于谦卑将自己视为无有。由于当一个人将荣耀归与主时,尊崇(holy reverence)和谦卑(humiliation)就都有了,那时他处于一个适合接受来自主的良善,也接受对祂的爱之流注的状态。这就是为何主渴望一个人将荣耀归与祂(参看4347, 4593, 5957节)。来自主的良善的流注进入一颗谦卑的心(参看3994, 7478节)。
(AC10646)“因为耶和华名为忌妒者,祂是忌妒的神”(注:出埃及记34:14,和合本修订版:不可敬拜别神,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神,他的名是忌邪者)表若拜别人,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会离开。这从“忌妒者”和“耶和华的名”的含义清楚可知:“忌妒者”是指一个只允许自己,不允许其他任何人被爱和敬拜的人;“耶和华的名”是指藉以敬拜主的一切事物(参看2724, 3006, 6674, 9310节)。由于这是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所以主的神性人身就是“耶和华的名”在至高意义上所表示的(2628, 6887, 8274节)。神性真理是在天上的主自己,因为从祂发出之物就是祂自己。从神性只能发出神性之物,不可能发出其它任何东西;神性之物为一。由此明显可知,“耶和华名为忌妒者”表示主只允许祂自己,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受到敬拜,因为唯独主是通向救恩的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的源头。主被称为“忌妒者”,是因为一旦别人受到敬拜,一切真理和良善都会离开。事实上,一个人通过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与祂联结;因此,一旦别人受到敬拜,这种联结就会中断,虚假就会取代真理,邪恶则取代良善。
祂之所以两次被称为“忌妒者”,即耶和华是忌妒者,是忌妒的神,是因为“耶和华”表示神性良善,“神”表示神性真理。在圣言中,凡论述神性良善的地方,主都被称为“耶和华”;而凡论述神性真理的地方,祂都被称为“神”。由于当另一个人而不是主受到敬拜时,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都会离开一个人,所以祂两次被称为“忌妒者”。
经上说唯独主要受到敬拜。人若不知道对主的真正敬拜的性质,可能会以为主喜欢受到敬拜,渴望从人那里得到荣耀,就像一个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如此思想的人对爱是什么样根本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知道神的爱是什么样。神的爱在于为了人和他的拯救,而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想要敬拜和荣耀。因为敬拜主并将荣耀归给主的人处于谦卑的状态;人自己的东西会离开处于谦卑状态的人;并且这种东西越离开,神性就越被接受;人自己的东西或自我因是邪恶和虚假,故是唯一阻碍神性的东西。这就是主的荣耀;对祂的敬拜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为了自我的荣耀则是由于自我之爱而存在的;但天堂之爱不同于自我之爱,正如天堂不同于地狱,神的爱更是无限不同于自我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