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二)

发布时间:2024-10-27  阅读:24次
 

六、信(第九部分)

从各种推理来看,似乎信在仁之前,但这是一个错觉(3324)

*********************

AC3324)“雅各说”(注:创世记25:31,和合本修订版: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表示真理的教义。这从“雅各”的代表清楚可知,“雅各”是指属世真理的教义(3305),或也可说,是指那些处于真理教义的人。这几节直到本章末尾论述了优先权,即:这种优先权是属于真理,还是属于良善?换句话说,是属于真理的教义,还是属于良善的生活?或也可说,是属于信,只要这信是教义的真理,还是属于仁,只要这仁是生活的良善?当一个人基于属世感知得出结论时,他就会以为信只要是教义真理,就优先于只要是生活良善的仁。这是因为他能感知到教义的真理是如何进入的,却感知不到生活的良善是如何进入的。事实上,前者,即真理,沿着一条外在途径,也就是感官途径进入;而后者,即良善,沿着一条内在途径进入。另外,他以为信是优先的,还因为他只知道既然真理教导什么是良善,那么它就先于良善而存在,又因为人的改造是通过真理并照着真理实现的;事实上,他在良善上被完善,只到真理与这良善结合的程度,这意味着良善通过真理被完善。甚至一个更大的原因是,人能知道真理,也能基于真理思考和说话,并且似乎充满热情地如此行,即便同时他并未处于良善;他甚至相信真理会拯救他,或说出于真理而对拯救很有信心。这些和其它许多考虑使人在出于感官和属世人判断问题时,以为构成信的真理在从仁流出的良善之前到来,或说这真理比这良善更重要。但这一切观念都是基于幻想或谬误的推理,因为它们都是感官和属世人所看到的东西。

良善本身,即生活的良善,是优先的。生活的良善是播种真理的土地本身;这土地的性质决定了种子,也就是信之真理如何被接受。真理的确能先被储存在记忆中,就像种子在粮仓里,或谷粒在小鸟的食道中;但它们不会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除非这土地预备好了。土地如何,也就是良善如何,它们的生长和结实就如何,或说土地,即良善的品质就决定了它们如何生长并结出果实。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前面多个地方的说明。此处将引用这些内容,好让人们知道什么是良善,什么是真理,优先权属于良善,不属于真理。

注:以下为AC3324引用内容。

*********************

人们为什么对良善与真理之间的区别没有清晰的概念(2507)。良善沿着一条不为人知的内在途径流入,而真理通过一条为人所知的外在途径而被获得(3030, 3098)。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器皿(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 3068, 3318)。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能与它结合(3101, 3102, 3179)。要作出最精细地检查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虚假与良善结合,真理与邪恶结合(3033, 3101, 3102)。良善为自己创造真理,以便与它结合,因为良善只承认与它一致的真理(3161)。真理只是良善的产物(2434)。真理是良善的形式(3049)

*********************

AC3033)我得到机会生动地感觉到,虚假不可能与良善结合,真理也不可能与邪恶结合;虚假只能与邪恶结合,真理只能与良善结合。我发觉情况如下:如果一个人拥有对良善的情感,也就是发自内心意愿良善,那么每当他思想他该意愿并做什么时,他对良善的意愿便流入他的思维,在那里使自己适合并嵌入存在于那里的知识或认知,如同嵌入接受它的器皿。他对良善的意愿通过这种结合迫使他如此思考、意愿和行动。这就像是把良善嫁接到真理上,确切地说,嫁接到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上。

但对一个没有对良善的情感,只有对邪恶的情感,也就是意愿邪恶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他会认为凡对他个人有利,能使他变得伟大或重要、富有,从而拥有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的一切,都是良善;这就是他的目的。每当这人思想他该意愿并做什么时,他的意愿以同样的方式流入他的思维,在那里激活类似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从而迫使他思考、意愿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以错误的方式使用知识或认知,以为他从圣言的字义,或其它知识或研究领域所吸收的一些大体观念能随心所欲地来解释。邪恶就是以这种方式与虚假苟合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那里的真理完全丧失了真理的一切本质。

在来世,像这样的人比其他人更愚蠢,无论他们在世时似乎比别人多么见多识广。他们越深信他们拥有真理,就越给其他人带来幽暗。这些灵人曾在我周围逗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对源于真理的良善的情感却不容易影响他们,或说他们对这种情感不敏感,无论他们回想起多少他们活在肉身时所知道的真理,因为邪恶与他们同住,真理无法与这邪恶结合。这些灵人也不能与善灵交往;相反,但凡有任何属世良善与他们同住,他们都会经历荒废,直到他们根本不知道任何真理为止。这时,一点真理就被引入剩下的良善,只要剩下的那极少量的良善能接受它。然而,那些拥有发自内心的对良善的情感之人则能照着与他们同在的良善的量和质接受一切真理。

AC2388)“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你所有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注:创世记19:12,和合本修订版:那两个人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这城中所有属你的人,你都要把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表示所有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和属于这良善的一切事物都会得救,那些处于信之真理的人只要从邪恶中退出,也会得救,这从下文所论述的“女婿”、“儿子”、“女儿”、“城”和“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

至于那些处于信之真理的人只要从邪恶退出,就会得救,情况是这样:信之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器皿本身(1900, 2063, 2261, 2269);只要这个人从邪恶中退出,它们就会接受良善;因为良善不断从主流入,而生活的邪恶却阻碍它被一个人存于记忆或知道的真理接受。因此,一个人越从邪恶中退出,良善就越进入他,并把自己安插在他所拥有的真理里面。这时,与他同住的信之真理就变成信之良善。一个人有可能确实知道真理,还有可能在某种世俗因素的鼓动下声称信它,甚至有可能被说服相信这是真理。然而,只要他过着一种邪恶的生活,这真理仍不是活的。这种人就像一棵只长叶、不结果的树;这种真理类似没有任何热的光,就像万物不生长的冬天里的光。但当它含有热在里面时,它就变得像万物生长的春天里的那种光。在圣言中,真理被比作光,实际上被称为光;而爱被比作热,也被称为属灵之热。在来世,真理也通过光来显现,而良善通过热来显现;但缺乏良善的真理通过冷光来显现,而伴随良善的真理则通过春天般的光来显现。这表明缺乏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是什么样。这就是为何表示这种真理的女婿和儿子没有得救,得救的只有罗得和他的女儿。

既然我在此说,那些处于信之真理的人只要从邪恶中退出,就会得救,那么你需要知道这些人是谁。他们就是根本不思想仁爱的信仰的捍卫者,因为他们就是被如此教导的。他们不知道仁爱是什么,以为仁爱仅在于将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并怜悯每个人。他们也不知道要施与仁爱的邻舍是什么,因为他们以为几乎每个人都是邻舍,无差无别。然而,这些人仍过着对邻之仁的生活,因为他们过着良善的生活。与其他所有人一样表明信仰不会伤害这些人,因为他们的信仰里面有仁爱;仁爱表示生活中的一切良善,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AC2531)为了进一步了解信之教义是怎么回事,即:信之教义是属灵的,来自一个属天源头,要知道,这种教义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因而完全是神性。神性之物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它超越一切理解,甚至超越天使的理解。然而,这本身超越理解的神性仍能通过主的神性人身进入人的理性。当流入人的理性时,它就在那里照着那里的真理被接受。因此,它以各种方式被接受,因人而异。人所拥有的真理越纯正,神性流入也越完美地被接受,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就越被光照。

主的圣言包含真理本身在里面,尽管它的字义包含的是适合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理解的真理;而它的内义包含的是适合那些系内在人,也就是在教义,同时在生活上就像天使一样的人理解的真理。后者的理性由此被光照到这种程度:这种光照好比众星和太阳的光辉(但以理书12:3; 马太福音13:43)。这表明学习并接受内层真理何等重要。诚然,人们能学习这些真理,但永远不能接受它们,除非他们爱主,至少信主。正如主是神性良善,祂也是神性真理,因而是教义本身,因为真正的信之教义所教导的一切都关注主,也关注天国和教会,以及天国和教会的一切;但这一切都属于主,是中间目的;而最终目的,也就是主,通过这些中间目的被关注。

*********************

真理在自己里面拥有良善的形像,在良善里面拥有它所源于的自己的样式(3180)。真理的种子就植根于源于仁爱的良善(880)。信若不在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爱和仁里面,就决不能存在(379, 389, 654, 724, 1608, 2343, 2349)。人能从爱和仁注视构成信之教义的真理,但反过来不行;从信而非爱和仁去看,就是在人的自我后面看,并向后转(2454)。真理照着一个人所拥有的良善,因而照着存在于一个人里面的纯真和仁爱的状态而活过来,或说被赋予生命(1776, 3111)。信之真理只能被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接受(2343, 2349)。那些没有仁爱的人不能承认主,因而不能承认任何信之真理;如果他们公开表明这种承认,那也是缺乏内在之物的某种外在之物,或是某种虚伪的产物(2354)。没有仁,就没有信(654, 1162, 1176, 2429)。智慧、聪明和记忆知识都是仁爱之子(1226)。天使因拥有爱而拥有聪明和智慧(2500, 2572)

*********************

AC389)当人丧失仁爱时,他就与主分离,因为唯独仁爱,即对邻之爱和怜悯将人与主联结起来。哪里没有仁爱,哪里就有分离;哪里有分离,哪里就只剩人自己或他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凡他所想的,尽是虚假,凡他所愿的,尽是邪恶。这些都是杀害人的东西,或使他没有任何生命。

AC654)信绝不是对构成信的事物,或当相信的事物的认知(knowledges),这仅仅是记忆知识而已。信是承认(acknowledgment),而承认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人身上,除非信的原则或首要事物,即仁(charity),或对邻之爱(love towards the neighbor)和怜悯(mercy)在他里面。当仁存在时,承认和信就存在。凡不这样想的人,距离对信的认知,都如同地与天那样遥远。当仁,也就是构成信的良善(goodness of faith)存在时,承认,也就是构成信的真理(truth of faith)亦存在。因此,当一个人照着事实知识、理性概念和理解力的概念重生时,所关注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地,也就是他的心智能预备好接受仁爱;此后他能出于仁爱,确切地说,出于仁爱的生活而思考和行事。就在这时,而不是之前,他被改造或重生了。

AC1776)当小男孩和小女孩阅读圣言时,天使对圣言内义的理解比当那些缺乏仁之信的成年人阅读它时更好、更充分,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是最真实的。我被告知原因,即:小男孩和小女孩处于相爱和纯真的状态,因此他们最柔嫩的器皿几乎是天堂的,具有简单的容量来接受能被主预备好去接受的东西。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主正在做的这一切,除非通过适合他们口味和性情的某种快乐有所感知。天使说,主的圣言是死的文字,但在阅读它的每个人里面被主照着各人的接受能力,也照着他生活中所表达的仁爱和纯真状态而活过来。这种情况会以无数不同方式发生。

*********************

天使的生活在于仁之良善,天使是仁爱的形式(454, 553)。对主之爱是主的“样式”,对邻之仁是主的“形像”(1013)。天使通过对主之爱感知涉及信的一切(202)。唯独爱和情感拥有生命,或说是活着的(1589)。那些拥有相爱或仁爱的人拥有主的生命(1799, 1803)。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就是天堂本身(1802, 1824, 2057, 2130-2131)。主的同在取决于爱和仁的状态,或说人里面爱和仁的状态决定了主与人同在的程度(904)。十诫的一切诫命和信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仁爱中(1121, 1798)。除非人拥有仁爱,否则信之教义的知识毫无效果,因为教义视仁爱为自己的目的(2049, 2116)。除非一个人处于良善,否则对真理的承认,因而信仰是不可能存在的(2261)。敬拜的神圣取决于植入仁爱的信之真理的质和量(2190)

*********************

AC904)主对每个人说话,因为凡人所意愿和思考的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至少有两个恶灵和两位天使与每个人同在。恶灵激活他的邪恶,而天使则灌输良善和真理。天使所灌输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是主的;主以这种方式不断对人说话,只是与这个人说话迥然不同于与那个人说话。对那些让自己被恶灵带走的人来说,主说话时仿佛不在场,或离得太远,以至于几乎不能说祂在说话。但对那些正被主引领的人来说,祂如同一个完全在场的人那样说话。这一点从以下事实足以清楚看出来:没有人能思考任何良善和真理,除非从主。

主的同在取决于一个人爱邻舍和拥有信仰的程度。主就存在于对邻之爱里面,因为祂存在于一切良善中,而不是存在于没有爱的所谓信仰中。没有爱和仁的信是被割裂或分离之物。哪里有结合,哪里必有结合的媒介,这媒介只能是爱和仁。谁都能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这一点:主怜悯每个人,爱每个人,希望让每个人永远幸福。因此,人若缺乏使他怜悯别人,爱他们,希望让他们幸福的那种爱,就无法与主结合,因为他一点也不像祂,决不是祂的形像。以信的名义仰望主,同时却又憎恨邻舍,等于不但站得远远的,而且在他自己与主之间还有一道地狱般的鸿沟;他若想再靠近一点,就会掉进这个鸿沟,因为正是对邻舍的憎恨构成了介于中间的地狱般的鸿沟。

一旦人开始爱邻舍,主就与他同在。主存在于爱中;人拥有爱到何等程度,主的同在就到何等程度;主的同在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对人说话。人只知道他从自己思考;殊不知,他并没有从自己获得一个思维观念,甚至没有获得一个观念的一丝一毫。相反,他通过恶灵从地狱获得邪恶和虚假,通过天使从主获得良善和真理。这就是流注,人的生命,因而其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都经由这个渠道而来。

*********************

得救不是因信,而是因信之生活,也就是仁爱(2228, 2261)。天国属于那些拥有仁之信的人(1608)。在天堂,所有人都从仁和由此衍生的信而被看待(1258)。若不通过发自内心意愿良善,没有人被允许进入天堂(2401)。那些拥有信的人会得救,前提是他们的信包含良善(2261, 2442)。信若没有植入生活的良善,在来世就会完全消亡(2228)。如果纯思维的信能拯救人,那么所有人都会被带入天堂;但正因他们的生活阻止他们,所以有些人不能得救,或被带入天堂(2363)。那些坚持唯信得救观念的人因这种观念的虚假而玷污了真理(2383, 2385)。信的果子是善行,善行就是仁爱,仁爱就是对主之爱,对主之爱就是主(1873)。信的果子是源于爱和仁的良善的果子(3146)

*********************

AC1873)灵人们曾谈论圣言的内义,为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现内义的性质,他们通过例子来说明,即何为信的果子?他们说,从外在意义或字义上看,信的果子是指好行为,但这些好行为若不是从仁爱发出的,就毫无生命可言;因此,就最邻近的内在意义而言,信的果子是指仁爱。但由于对邻之仁或爱应当来自对主的爱,所以就内义而言,信的果子是指对主的爱;并且由于一切爱都来自主,所以信的果子就是主自己。因此,好行为拥有仁爱在里面,仁爱拥有对主的爱在里面,而对主的爱拥有主自己在里面。

*********************

被称为得救之信的信靠或信心只能存在于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里面(2982)。良善是真理的生命(1589)。什么时候可以说真理活过来了,或获得了生命(1928)。良善从主流入各种真理;但最重要的是,它们应是纯正的真理(2531)。从主流入的良善和真理的量取决于邪恶和虚假被移除的程度(2411, 3142, 3147)。只要人受邪恶影响,良善就无法流入真理(2388)。真理不是真理,直到它被良善接受(2429)。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中(2173, 2508)。对良善的情感构成生活,对真理的情感为生活而存在(2455)。真理通向良善,从良善发出,或来源于良善(2063)

*********************

AC2411)“那些人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注:创世记19:16,和合本修订版:但罗得迟延不走。二人因为耶和华怜悯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以及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表示主强有力地使他们躲避邪恶,由此强化“罗得”、“他妻子”和“他女儿”所表示的良善和真理。这从“那些人”、“手”、“罗得”、“妻子”和“女儿”的含义清楚可知:“那些人”是指主,如前所述;“手”是指能力(参看878);“罗得”是指仁之良善(参看2324, 2351, 2371, 2399);“妻子”是指信之真理,如下文所述(19:26);“女儿”是指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参看489-491, 2362);最后从前面的阐述(2388)清楚可知,即:照着人躲避邪恶的程度,良善和真理从主流入。因此,“罗得,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所表示的良善和真理也在这个程度上被强化。

若反思一下,谁都能从亲身经验知道这一点。他远离肉体和世俗事物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进入属灵观念,也就是向着天堂被提升。当他进行神圣敬拜、经历试探,或遭受不幸或患病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众所周知,那时,肉体和世俗事物,也就是对它们的爱被移除了;原因如前所述,即:属天和属灵之物不断从主流入;但从肉体和世俗事物流入的邪恶和它所滋生的虚假,以及虚假和它所产生的邪恶却阻碍对它们的接受。

AC3142)“我已经打扫了房屋”(注:创世记24:31,和合本修订版:就对他说:你这蒙耶和华赐福的人,请进来吧!为什么站在外面?我已经收拾了房屋,也为骆驼预备了地方)表示一切事物都已预备好并充满良善。这从“打扫”和“房屋”的含义清楚可知:“打扫”是指预备并充满,如下文所述;“房屋”(house,或家)是指良善,如前所述(2233, 2234, 2559)。人自己凭他里面的良善被称为一个房屋或一个家(3128)。“打扫”之所以表示预备并充满,是因为对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打扫房屋,也就是弃绝恶欲和由此滋生的虚假说服。他若如此行,就会充满良善,因为良善不断从主流入。它流入“房屋”,也就是流入洁除了诸如阻碍流注,也就是反弹,或扭曲,或窒息所流入的良善的那类事物的人。因此,古人常常说打扫或清洁房屋,还说清扫并预备道路。“打扫房屋”表示把自己从邪恶中洁净出来,以这种方式预备良善进入;而“清扫道路”表示预备自己接受真理。这是因为“房屋或家”表示良善(3128),“道路或路”表示真理(627, 2333)

AC3147)“又拿水洗他的脚”(注:创世记24:32,和合本修订版:那人就进了拉班的家。拉班卸了骆驼,用饲料喂它们,拿水给那人和随从他的人洗脚)表示那里的洁净。这从“拿水洗”和“脚”的含义清楚可知:“拿水洗”或用水洗是指洁净,如下文所述;“脚”是指属世事物,或也可说,属世人中的事物(参看2162)。在代表性教会,用水洗脚是一种礼仪行为,以此表示洗去属世人的污秽。属世人的污秽就是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一切事物;当这种污秽被洗去时,良善和真理就会流入,因为唯独这种污秽阻碍良善和真理从主流入。

良善不断从主流入,但当这良善经由内在人或属灵人抵达外在人或属世人时,它在那里要么被败坏,要么被挡回去,要么被扼杀。不过,当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被移除时,良善就在那里被接受,并结出果实,因为这时人实践仁爱的行为。这一点可从多种考虑清楚看出来,如在不幸、困苦和患病时,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东西只是被催眠,或沉寂下来,这人随即开始虔诚思考并意愿良善,也开始尽可能地实践敬虔的行为。但当这种状态改变时,这些事也会改变。

这就是各种“洗”在古教会所表示的、在犹太教会所代表的。它们之所以在古教会表示这些事,在犹太教会代表这些事,是因为古教会成员将这种仪式视为敬拜的某种外在行为。他们并不相信他们通过这种洗被洁净了,而是认为他们通过洗去属世人的污秽被洁净;如前所述,属世人的污秽就是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但犹太教会成员却真的以为他通过这种洗被洁净了,因为他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它表示一个人的内层的洁净。

“洗”表示洗去那污秽,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以赛亚书1:16)

显然,此处“洗濯”表示洁净自己,除去邪恶…………

这些就是在代表性教会中“洗”所表示的事。为了代表的缘故,当人们变得不洁,需要洁净时,该教会就要求他们洗皮肤、手、脚,以及衣服。这一切都表示属于属世人的东西。同样为了代表的缘故,铜造的洗濯盆,即列王纪上(7:23-39)所提到的“铜海和十个铜盆”被安在圣殿外面;亚伦和他儿子用来洗濯的铜盆也被安在会幕和祭坛之间,因而安在会幕外面(出埃及记30:18, 19, 21);它们也表示需要被洁净的,仅仅是外在事物或属世事物。除非它们被洁净,也就是说,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被除去,否则属于爱主和爱邻的内在事物决不能流入,如前所述。

为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也就是说,外在事物需要被洁净,以好行为,或也可说,如今被称为信之果子的仁之良善为例来说明;这些都是外在事物,因为它们是仁爱的行为。如果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不除去,好行为就是坏行为。在除去这些东西之前所做的好行为表面上的确看似良善,但里面却是邪恶。事实上,所做的这些行为要么是为了名声,要么是为了利益,要么是为了地位或回报;因此,它们要么是自以为义或寻求功德的,要么是虚伪的;因为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使这些行为如此。但当这些邪恶被除去时,这些行为就变成良善,并且是仁之良善。也就是说,它们不关注自我、世界、名声或回报,因而不是自以为义或寻求功德的,也不是虚伪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从主流入这些行为,并使它们成为行为上的爱和仁。与此同时,主也利用这些爱洁净属世人或外在人,并重组它,以对应地接受所流入的属天和属灵事物。

这一点从主给门徒洗脚时所教导的话很清楚地看出来,如我们在约翰福音中读到:

祂到了西门彼得跟前,彼得对祂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他说,我所做的,你现在不知道,以后会明白。彼得对祂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回答他,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西门彼得对祂说,主啊,不单我的脚,还有我的手和头呢!耶稣对他说,凡洗过澡的人,全身都干净了,只需要洗脚;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翰福音13:4-17)

“凡洗过澡的人,只需要洗脚”表示已经被改造的人只需洁净属世事物,也就是说,只需将邪恶和虚假从属世事物中除去。这时,主会通过属灵事物的流注重组一切事物。此外,“洗脚”是一种仁爱行为,意思是不要老想着别人的过错或邪恶;“洗脚”也是一种谦卑行为,意思是要清除别人的过错或邪恶,如同清除身体的污垢;这也可从主的话明显看出来(约翰福音13:12-17; 路加福音7:37-38, 44, 46; 约翰福音11:2; 撒母耳记上25:41)

谁都能看出,清洗自己永远不会洁除一个人的邪恶和虚假,仅仅是洗去附在他身上的污垢。然而,由于洗礼是该教会所规定的仪式之一,所以可知,这种做法涉及某种具体意义,即涉及属灵的洗礼,也就是洁除从内心粘附于人的污秽。因此,该教会中那些知道这些事,然后思想洁净内心,或除去属世人中爱自己和爱世界的邪恶,并竭尽全力如此行的人,按照规定作为一种敬拜的外在行为来参与洗礼仪式。但那些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些事,反以为仅洗衣、洗皮肤、手和脚这样的仪式就会洁净他们,并且只要做了这些事,他们就可以继续活在贪婪、仇恨、报复、无情和残忍(这一切构成属灵的污秽)之中的人,执行这种仪式就是进行偶像崇拜。尽管如此,他们仍能通过这种仪式去代表,并通过代表来呈现教会的某种东西,从而在主降临之前,天堂与人类能由此有某种结合。但这种结合是这样:天堂对该教会成员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AC2173)事实上,一种神性婚姻存在于属天事物和属灵事物之间,或可以说,存在于爱的事物和信的事物之间,或也可说,存在于意愿的事物和理解力的事物之间。意愿的事物是良善的形式,理解力的事物是真理的形式。这样一种婚姻就存在于主在天上的国度中,也存在于主在地上的国度,即教会中;同样存在于每个人及其每一个事物里面,事实上存在于一切最小细节里面。凡没有这种婚姻存在于里面的,都没有生命。来自这神性婚姻的这样一种婚姻(尽管在形式和种类上不同)就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及其所有部分中。否则,任何事物都不会在那里持续存在。由于这种婚姻无处不在,所以出现在先知书,尤其以赛亚书中的每个主题都以双重词语来表达:一种词语涉及属天之物或良善,一种词语涉及属灵之物或真理。

*********************

(神性)流注把真理从属世人中召唤出来,提升它,并把它植入理性人中的良善(3085, 3086)。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真理就变成人自己的(3108)。为叫真理可以与良善结合,理解力和意愿必须同意;当意愿同意时,结合就会发生(3157, 3158)。理性心智通过知识或认知获得真理;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真理就变成人自己的;这时,它们属于意愿,为生活而存在,或说以生活为目的(3161)。真理被引入并与良善结合不是立时的,而是贯穿一生及以后(3200)。正如光没有热什么都不产生,信之真理没有爱之良善同样什么都不产生(3146)。没有良善的真理的观念是何性质,它的光在来世是何性质(2388)。分离之信就像冬光,而源于仁的信就像春光(2231)。那些在行为中将构成信的真理与仁分离的人不能拥有良心(1076, 1077)。人们将信与仁分离,并声称信拯救人的原因(2231)

在人重生期间,主将良善注入他里面的真理(2063, 2189)。人不是通过真理,而是通过良善重生的,或说使人重生的,不是真理,而是良善(989, 2063, 2189, 2697)。在人重生期间,主来迎接他,并使他里面的真理充满仁之良善(2063)。那些过着良善生活,但没有信之真理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和小孩子,在来世接受信之真理,并经历重生(989);关于外邦人或非基督徒(932, 1032, 2049, 2284, 2589-2604);关于小孩子(2290-2293, 2302-2304)

*********************

AC3157)人的重生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参看3138),其情况是这样:人的确学习信之真理,但不承认它,尤其不出于良善接受它,除非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同意它。同意是承认本身。接受通过承认,尤其通过意愿发生,因为良善就住在那里。当意愿或良善接受信之真理时,这个人就重生了,因为这时,真理属于良善;换句话说,信属于仁;或就生活而言,真理就是仁爱本身(3121)

AC3200)这两节经文描述了当理性良善期盼如同新娘与丈夫那样与其结合的真理时,该良善的状态。接下来两节经文则描述了当真理接近并感知到要与它结合的良善时,该真理的状态。然而,要知道,这些状态不止出现一次,而是在主在世上的整个一生,直到祂得了荣耀期间不断出现。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不是立刻或在某个时间段内重生的,而是在整个一生期间,甚至在来世不断在重生。事实上,人永远不可能变得完美。

AC989)关于掌控虚假,这和掌控邪恶是一样的,即:人凭自己一点也不能掌控虚假。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重生之人对恶欲,就是“地上的走兽”,和虚假,就是“空中的飞鸟”的掌控,所以要认识到,没有人能说他已经重生了,除非他承认并相信仁是他的信的首要事物或最重要的部分,也除非他被感动去爱他的邻舍,怜悯他。他的新意愿就是由仁爱形成的,主正是通过仁,而非无仁之信实现良善和源于良善的真理。有些人纯粹出于服从实践仁爱的行为,也就是说,因为这是主所吩咐的,但他们仍未重生。他们若避免将公义置于自己的行为中,在来世就会重生。

AC2679)“夏甲就走了,在别是巴的旷野飘荡”(注:创世记21:14,和合本修订版:亚伯拉罕清早起来,拿饼和一皮袋水,给了夏甲,搭在她肩上,把她和孩子一起送走。夏甲就走了,但她却在别是巴的旷野流浪)表示在信之教义上四处游荡的状态,或说困惑地游荡在信之教义当中的状态。这从“走了,在旷野飘荡”和“别是巴”的含义清楚可知:“走了,在旷野飘荡”是指一种游荡的状态,或一种困惑游荡的状态;“别是巴”是指信之教义。…………本节描述了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状态一开始是何性质,即:他们四处游荡,被带入各种错误。因为主让他们多多思考永生,从而多多思考信之真理;但他们出于自我去思考,如前所述,所以只能在教义和生活上四处游荡。凡从童年早期就灌输给他们的东西,或别人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或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他们都当作真理;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没有意识到的各种情感在误导他们。这些人就像尚未成熟的果实,不能瞬间发展出它的形状、美丽和味道。他们又像幼苗,不能瞬间开花抽穗。然而,那时进入的观念虽然大部分是错的,但仍能促进成长;后来,当这些人正在被改造时,这些错误观念部分被分离出去,部分用来可以说将营养和汁液注入后续生命。这些反过来又能部分适合主随后植入良善和真理,部分适合为属灵事物充当终级层面,或说最终接收的土地。因此,它们不断充当改造的手段;这些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连续不断的链条。因为对人来说,主预见一切,甚至最小细节,并为他将来直到永恒的状态而提供这一切。主为了人的福祉而尽可能地在此人允许自己被祂引导的程度内这样做。

AC932)每个人都永远不会缺乏来自主并播种在他里面的种子,无论他在不在教会之内,也就是说,无论他认不认识主的圣言。没有主播下的种子,没有人能行出一丝善事。一切仁之良善,包括外邦人当中的,都是从主那里得来的种子。尽管外邦人所行的良善不像教会中的那样是信之良善,但它仍能发展为信之良善。事实上,在来世,那些如在世时所习惯的那样过着仁爱生活的外邦人,在接受天使教导后,都会信奉并接受真信的教义和仁之信,远比基督徒容易得多。

AC1032)“我要与你们坚立我的约”(注:创世记9:11,和合本修订版:我与你们立我的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这地了)表示主与所有拥有仁爱的人同在,并涉及“凡从方舟里出来的”和“地上一切的野兽”,也就是教会之内的人和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刚才的阐述清楚可知。至于主也通过仁爱与教会之外的外邦人立约,情况是这样:教会成员以为凡在教会之外、被称为外邦人的,都不能得救,因为他们没有信的任何知识或认知,因而对主一无所知,并声称没有信,不认识主,就没有救恩,因而凡在教会之外的,都被定罪。事实上,许多这种拥有某种教义的人,甚至信奉异端的人,都以为凡在教会之外的人,也就是凡不持相同观点的人都不能得救。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主怜悯全人类,希望拯救并吸引宇宙中的所有人。

主的怜悯是无限的,不会让自己局限于教会之内的少数人,而是延伸到全世界所有人那里。他们出生于教会之外,因而不知道信仰,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没有人会因为他在不知道主的情况下不信主而被定罪。凡正确思考的人,谁会说,大部分人类必在永死中灭亡,只因他们没有出生在居民相对较少的欧洲?凡正确思考的人,谁又会说,主允许如此多的人出生,然后在永死中灭亡?这将违背神性、违背怜悯。更重要的是,在教会之外、被称为外邦人的人过着远比教会内的人更正直、更道德的生活,他们更容易接受真信的教义。这个问题从来世的灵魂身上看得更清楚。

最坏的人来自所谓的基督教界,他们对邻舍,甚至对主怀有致命的仇恨。他们比全世界任何人都更是通奸者。但世界上其它地方并非如此,因为许多崇拜偶像的人都有一种憎恶仇恨和通奸的心态;他们害怕基督徒,因为基督徒就是这样的人,并渴望折磨每个人。事实上,外邦人是这样:当被天使教导信之真理,以及主掌管整个宇宙时,他们毫无困难地听从,并毫无困难地被赋予信仰,从而抛弃他们的偶像。因此,那些过着正直、道德的生活,并因此处于彼此仁爱、纯真无邪的外邦人在来世会重生。他们活在世上时,主就在仁爱和纯真中与其同在,因为仁爱和纯真唯独来自主。主还照其宗教赋予他们对正义和良善的良心,将纯真和仁爱注入这良心。当纯真和仁爱存在于良心中时,他们很容易允许自己被赋予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主自己在路加福音中这样说:

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主啊,得救的人少吗?祂对他们说,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神的国里,你们自己却被赶到外面。从东、从西、从北、从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看哪,必有首先的成了末后的,末后的成了首先的。(路加福音13:23, 28-30)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在此表示所有拥有爱的人,如前所示(1025:2)

 

上一篇:已是最后一个!

下一篇: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一)

  栏目导航  
灵界经历摘录(1237—1250)
灵界经历摘录(1218—1236)
灵界经历摘录(1201—1217)
第二卷(296—298a)
第二卷(298b—298c)
第二卷(299—303)
第二卷(304a—304b)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