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出这个故事的一些内在属灵的含义吗?它表示当我们选择违背主的旨意——山通常描绘靠近主的状态——为我们自己能获取的东西而活——低洼的平原——仅仅因为它看似最轻松舒适时,我们就会陷入麻烦。它也表示我们应该小心谨慎,要结交好的伙伴,不要以为自己足够坚定,可以结交坏的伙伴而不同流合污。主将罗得的故事写在经上,是要我们引以为戒。
当我们想要像罗得那样去做的时候,你能想起主祷文中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吗?
青少年班
大致勾勒出亚伯兰从埃及回来后其旅程的对应含义,然后拿亚伯兰与罗得的对应比照我们的个人生活,并继续探讨罗得的选择和它导致的后果。
正如自私潜入了上古教会并最终摧毁了它一样,古教会也开始以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傲。渐渐地,人们忘记了所学对应的真正含义,开始把动物、鸟类和鱼类的形象当作偶像来崇拜。他们制造那些形象,原本是用来提醒自己属灵的事物。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相互冲突的信仰,人们争吵起来,成为敌人,不得不相互远离。历史记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人们便以为人类起初是偶像崇拜者和野蛮人。巴别塔的故事(创世记11:1-9)描绘了古教会最后的解体。
但主已应许,不会再任凭人类与自己完全分离,从而毁灭自己。和之前一样,祂找到一些人。他们的意愿依然是良善的,尽管他们也是偶像崇拜者。亚伯兰和他的家人就是这样的人。
从创世记第12章开始,圣经的故事在总体上和大部分的细节上既是真实的历史,也是主所启示的比喻,其文字当中蕴藏着属灵的含义。亚伯兰是一个愿意在凡事上听从主的人,他被主拣选,成了下一个教会即犹太教会的父。它不是像上古教会那样的属天的教会,也不是像古教会那样的属灵的教会,而只是一个属肉体层面上的教会。其要求是严格遵守律法的条文。当我们走出婴儿期,但还是很小的孩子时,我们所知的是非观念就是必须服从父母。亚伯兰描绘了我们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种顺服是属天品格发展的开始。我们若不学习顺服,就不能成为属天之人。但我们必须持续地进步。亚伯兰被召离开他的家乡,迦勒底的吾珥,往迦南地去。迦南地后来被称为“圣地”,代表天堂或属天的品格。因此,我们被主呼召,去离开属肉体的私欲,使自己适合生活在天堂。
创世记12:1-10描述了亚伯兰的旅程。他在哈兰停留了一段时间,他的兄弟拿鹤留在了那里。然后亚伯兰继续前往圣地,先后在示剑和伯特利停留,在各地都筑了一座坛。然后因为饥荒,他去了埃及,在那里变得非常富有。在整部圣经中,埃及描绘我们头脑中储存知识的部分,史威登堡称之为“记忆知识”。在前进的每一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灵性上,我们发现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能继续。获取知识被描绘为下埃及。我们会发现,圣经中有许多人曾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下埃及。回到圣地则是尽力将新的知识应用在主的服事上。
今天的故事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罗得是亚伯兰的亲侄子。他早年曾在亚伯兰的守护下前往圣地,也曾与亚伯兰一起下埃及,回来后变得很富有。但罗得的后代,摩押人和亚扪人,将成为亚伯兰的后代以色列人的仇敌。这种敌意的萌芽就是从我们现在所学的故事中生长起来的。.
在我们里面有一些东西,像亚伯兰一样,愿意接受主赐给我们的任何生活状态,并将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应用在主的服事上。这就是为什么当亚伯兰从埃及回来时,他不仅拥有极多的牲畜(在属肉体的层面上喜爱有用的行为),也拥有极多的金银(良善和真理)。但在我们身上也有一些东西,像罗得一样,起初并不坏,却喜欢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罗得也有牛群羊群,但经上并未说他有金银。只要罗得和亚伯兰在一起,他就是良善且平安的,但是当两个人的牧人(描绘特别的目标,亚伯兰的目标是属灵的,罗得的目标是属世的)开始相争时,他们就不得不分开。罗得选择住在约旦河的谷地,因为那里看起来肥美舒适。谷地代表我们生命的低级层次,即感官享受的层次。谷地本身并不邪恶,感官享受也不邪恶,但试探潜伏在那里。当我们有意选择在那个层面上生活时,我们发现自己暴露在各种邪恶的影响之下(这被描绘为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
所多玛和蛾摩拉描绘自私和伴随它的虚假。我欲和物欲产生嫉妒和争吵,这些往往给有罪甚至无辜的人带来麻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远离坏的伙伴。罗得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他选择住在离所多玛很近的地方。他遇见的第一个麻烦和亚伯兰拯救他的故事记载在我们指定的第二部分经文里。
但罗得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仍然选择住在平原上,在第19章,我们看到他就住在所多玛的门口。他仍然愿意为善,故当所多玛和蛾摩拉因罪大恶极即将被毁灭时,主差了两位天使去警告他。由于罗得欣然接待了他们,并听从了他们的警告,所以他们能及时带他离开所多玛。我们要知道,“天使”一词实际上是指“信使”。那些提醒我们注意危险,尽力阻止我们犯错的人也是主的天使。当我们受到试探时,主总是设法通过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或我们的良知来警告我们。我们若欢迎并听从这些建议,就可以得救。
众所周知,当他们被带出所多玛的时候,罗得的妻子因为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个故事的含义。我们是否曾经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些错事,决意悔改,然后又开始回想它是多么令人快乐,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美好志向?这便是罗得的妻子回头去看所多玛所表示的。在好的意义上,盐表示按真理的教导行事的意愿。在坏的意义上,它表示接受真理,却不愿意按真理生活。罗得的妻子变成一根盐柱,立在圣经里,是要我们引以为戒。当我们立志按真理行事时,就当勇往直前,不要留恋过去的生活方式。读路加福音9:62和17:28-32。“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这是一句值得牢记的好经文。
亚伯兰给罗得提供的选择在圣经中一再地呈现给我们,就像在生活中一样。读申命记30:15-20和马太福音6:19-21。一条路有地上的快乐,另一条路有天上的珍宝。只要罗得是由亚伯兰领导,两者都可以享受。亚伯兰在希伯伦住了下来,那是圣地南部的一处高地,他在那里筑了最后一座坛。过一种愿意顺服主的生活,将引领我们走向天堂。
基本的对应
迦南地
属天的状态
埃及
属肉体的学习状态或记忆知识
谷地
属肉体的生活层面
青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可以强调属肉体的物欲是如何在我们身上滋生的。他们会发现这种倾向在他们的环境中普遍存在,要认识到它的危害,并对它保持警惕。新教会与其他一些教会的区别在于它对待外在快乐的态度。让学生们特别注意本课末尾引用的史威登堡的著作,其中说明了所涉及的原则。鼓励他们省察自己的娱乐和兴趣,确保它们与属天的事物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它们不会损害他们对主和邻舍的爱。
我们注意到,当上古教会完全败坏了,主将少数仍然愿意服事祂的人分别出来,组成一个新的教会,称为古教会。这是一个具有不同性质、属灵生命层次低于上古教会的教会。由挪亚及其后裔的故事所描述的古教会,后来也歪曲了所得的启示,将他们对属灵事物的认识归于自己,并用于自私的目的。在其早期,人们设立了动物、鸟类和其他自然事物的形象,好让他们回想由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属灵实质。随着该教会的堕落,这些形象被当作偶像来崇拜,许多低级的崇拜形式便涌现出来了。由于人们接受不同的信仰,且以自己的智慧为傲,他们再也不能和平相处,渐渐地,他们的后代分散在全地上。众所周知的巴别塔的故事(创世记11:1-9),象征性地描述了该教会余民的解体。历史记载显示人类处于这种状况之下,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人类的原始状态是偶像崇拜和相互敌对,没有意识到这是长期堕落的结果。在圣经故事中,真正的历史是从巴别塔所描述的时期之后开始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读到的是真实的人物事迹。但这段历史是由神的旨意(*Divine Providence,或天命)引导的,它在圣言中的记录是受启示的,所以它有连续的内在含义,就像创世记的早期章节一样。
从古教会的良善余民中建立起来的新教会将处于一个更低的层次。我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三个层次,即意愿、悟性和外在行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上古教会是通过意愿与主结合,古教会则是通过悟性受主引导。第三个教会,犹太教会,将完全受外在行为上的顺服这一原则来支配。事实上,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它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教会,因为它没有“内在”,仅仅是教会的一个代表(*representative,或象征)。但只要它忠实地遵守律法和条规,它就能起到保持主与人之间联系的作用,因为律法和条规是属灵实质的对应。
亚伯兰被主拣选,成为犹太教会之父,因为他是一个愿意严格服从主的任何命令的人。他被呼召离开他在迦勒底吾珥的家和他父亲的家,前往圣地迦南。他得了应许,会在那里兴旺发达,成为大国。
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创世记前十一章中伟大的象征故事描述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状态。我们被赋予了意愿和悟性,但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生来都是自私的。人们喜欢想象自己生来良善,当为他们身上的罪恶负责的是别人。但我们应该更清楚。孩子不需要被教导自私、自行其是、反抗、叛逆。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主不得不首先通过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然后通过圣言,来教导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像亚伯兰一样,被召离开我们与生俱来的品性,开始通往属天生活的圣地的漫长旅程。亚伯兰的整个时期描述了我们的童年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