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2449—2455上)

发布时间:2022-11-25  阅读:471次
 

2449.“把那些城都覆灭了”表示一切真理都与他们分离了,以便他们只有虚假。这从“城”的含义清楚可知,“城”是指教义,因而是指真理(参看402, 2268, 2428),因为真理构成教义。当虚假取代了真理时,在此则当一切真理,以及一切良善都与他们分离时,经上就说它们被“覆灭了”;本节也论述了良善,因为主题是教会里那些沉浸于虚假和邪恶的人的最后状态;这就是他们所进入的状态。

关于该状态的性质,必须简要描述一下。凡进入来世的人都被带回到类似他们在肉身期间所过的那种生活。这时,对善人来说,邪恶和虚假就被分离出去,以便主可以通过良善和真理把这些人提入天堂;而对恶人来说,良善和真理则被分离出去,以便这些恶人可以通过邪恶和虚假被带入地狱(参看2119节),正如主在马太福音所说的:

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更充足;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马太福音13:12)

在别处:

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充足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29; 路加福音8:18; 19:24-26; 马可福音4:24-25)

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所表相同:

容这两样一齐生长,直到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烧掉;惟有麦子要收在我的仓里。收割的时候就是时代的完结;正如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时代的完结也要如此。(马太福音13:30, 39-40)

下面这些话也表示这一点:

网撒在海里,聚拢各种鱼类,好的收在器具里,不好的丢掉;时代的完结也要这样。(马太福音13:47-50)

至于何为“完结”(consummation,中文圣经或译为终结,结局,满了,满盈,末了等),以及对教会来说,它涉及类似的事,可参看前文(1857, 2243)。

邪恶和虚假之所以与善人分离,是因为善人不可以悬在邪恶与良善之间,但可以通过良善被提入天堂。而良善和真理之所以与恶人分离,是因为他们不可以通过属于他们的任何良善误导、迷惑正直的人,从而可以通过他们的邪恶去往地狱里的恶人中间。在来世,一切思维观念和一切情感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分享、交流的:良善在善人中间被交流,邪恶在恶人中间被交流(1388-1390)。因此,除非善人与恶人分开,否则会造成无数损害,而且一切联系都将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上,一切事物都以一种非常奇妙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在天堂照着对主之爱、相爱和由此产生的信仰的一切不同联系在一起(685, 1394);在地狱则照着恶欲和源于这些恶欲的幻想的一切不同联系在一起(695, 1322)。然而,要知道,分离不是完全除去,因为人曾经拥有的东西不会完全被带走。

2450.“和全平原”表示属于这些真理的一切。这从“平原”的含义清楚可知,“平原”是指构成教义的一切,或教义的各个方面,因而是指属于真理的一切(参看2418节)。

2451.“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表示一切良善都与他们分离了,以便他们只有邪恶。这从“居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城时,“居民”是指良善,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证实这种含义。这也表明,当“城”表示真理(如前所示)时,“居民”表示良善,因为良善住在真理中。而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一座空城,或无人居住的城。此外,至于一切良善也都与恶人分离了,以便他们只有邪恶,可参看前文(2449节)。

2452.“连土地上生长的”表示属于教会的一切,或说教会的各个方面。这从“生长的”和“土地”的含义清楚可知:“生长的”是指农作物和各种植被,而这些事物表示良善和真理,这在圣言的各个部分都是显而易见的;“土地”是指教会(参看566, 1068)。众所周知,良善和真理是教会的一切,或教会的各个方面。

2453.创世记19:26.他的妻子在他身后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他的妻子在他身后回头一看”表示真理背离良善,注视教义;“就变成了一根盐柱”表示真理的一切良善都荒凉了。

2454.“他的妻子在他身后回头一看”表示真理背离良善,注视教义,这从“在他身后回头一看”和“妻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在他身后回头一看”是指注视与真理有关的教义,而不注视与良善有关的遵行教义的生活,如前所述(2417节)。因为在后之物,或次要之物,或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可以说在“他身后”;而在先之物,或首要之物,或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说在“他前面”。前面频繁说明,真理是在后的,良善是在先的,或说真理是次要的,良善是首要的。事实上,真理属于良善,或说真理拥有与良善有关的一切,因为良善是真理的本质和生命。因此,“在他身后回头一看”是指注视构成教义的真理,而不注视构成遵行教义的生活的良善。

这层含义从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很清楚地看出来,在那里,祂也论到教会的末期或时代的完结:

当那日,那在屋顶上,而他的器具在屋里的,不要下来取它们;那在田里的,同样不要回到他身后。要记得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1-32)

没有内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在屋顶上”、“器具在屋里”、“下来取它们”、“在田里”,以及最后“回到他身后”表示什么,主的这些话一点也听不懂。根据内义,“在屋顶上”是指在良善中,或拥有良善,因为“屋(或房、家)”是指良善(参看710, 2238, 2234)。“器具在屋里”是指属于良善或包含良善的真理,因为真理是良善的容器(参看1496, 1832, 1900, 2063, 2269)。“下来取它们”是指将人的自我从良善转向真理,如我们所看到的,因为良善是在先的,或首要的,或更重要的,故也是较高的;而真理是在后的,或次要的,或不那么重要的,故也是较低的。“田”是指教会(教会因播种在田里的种子而被称为一块田);因此,那些处于教义之良善的人,或说那些行出教义所教导的良善之人就是“田”本身,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这一切表明“在他身后回头一看”表示什么,即:使人的自我背离良善,并注视教义。正因“罗得的妻子”表示这些事,所以经上补充说:“要记得罗得的妻子。”经上之所以不说她“在她自己身后”,而是说“在他身后”回头一看,是因为“罗得”表示良善(参看2324, 2351, 2370, 2399)。这解释了为何当罗得被告知要怎么做(19:17)时,经上说:“不要往你身后看。”

在路加福音,经上之所以说“不要回到他身后”,而不说“回到他身后的东西”,是因为属天人甚至不愿提与教义有关的任何事物(参看202, 337节)。这就是为何在路加福音,经上不提这类事物,只说“他身后”。在马太福音,经上是这样描述这些事的:

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预言的那行毁坏可憎的,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屋顶上的,不要下来从屋里拿什么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马太福音24:15-17)

此处“那行毁坏可憎的”是指当教会没有爱和仁时,它的状态,因为当爱和仁被毁时,可憎的事就占主导地位。“犹太”(即犹大)是指教会,事实上是指属天教会,这一点从整个旧约圣言,包括历史和先知书明显看出来。他们要逃到的“山”是指对主之爱,因而是指对邻之仁(参看795, 1430, 1691)“在屋顶上的”是指爱之良善,如刚才所述。“下来从屋里拿什么东西”是指将人的自我从良善转向真理,这一点刚才也说了。“在田里的”是指属灵教会成员,这一点从圣言中“田”的含义明显可知。“也不要回去取衣裳”是指不要从良善转向构成教义的真理,这是因为“衣裳”表示真理,真理就像衣服一样穿在良善身上(参看1073节)。谁都能看出,主在那里所说关于时代完结的一切话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并涉及奥秘,包括: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屋顶上的,不要下来从屋里拿什么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与此类似的是,经上说罗得不要往自己身后看(19:17),在此又说他的妻子“在他身后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此外,这个问题从“妻子”和“罗得”的含义清楚看出来:“妻子”是指真理(参看915, 1468)“罗得”是指良善(参看2324, 2351, 2370, 2399);这就是为何经上说“在他身后”。

当教会成员不再把他过的是哪种生活放在心上,只关心他拥有哪种教义时,就说真理背离良善,并注视教义。然而,使得一个人成为教会成员的,正是遵行教义的生活,而不是与生活分离的教义。当教义与生活分离时,由于构成生活的良善被荒废了,所以构成教义的真理也被荒废了,即变成了一根盐柱。凡只关注教义,不关注生活的人都能看到这一点,只要想一想,即便教义教导了这些事,他们是否真的相信复活、天堂、地狱,甚至相信主,以及教义教导的其它事。
2455.“就变成了一根盐柱”表示真理的一切良善都荒凉了,这从“柱”和“盐”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原文,“柱”是用一个表示静止不动的词来表达的,而不是用一个表示为了敬拜,或为了一个记号或见证而竖立的一根柱子的词来表达的。因此,此处提到的“盐柱”表示它(即罗得的妻子所表示的真理)荒凉了(2454节)。当真理里面不再有任何良善时,就说真理荒凉了,或荒废了;而荒凉本身由“盐”来表示。

圣言中的词语大多具有双重意义,即正面意义和反面意义,“盐”也是如此。“盐”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真理的情感,也就是真理里面的良善的荒凉。“盐”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可参看相关经文(出埃及记30:35; 利未记2:13; 马太福音5:13; 马可福音9:49, 50; 路加福音14:34, 35)。它也表示对真理的情感的荒凉,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摩西五经: 

遍地有硫磺,有盐卤,有火迹,没有耕种,没有出产,连草都不生长,好像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一样。(申命记29:23)

此处“硫磺”是指良善的荒凉,“盐卤”是指真理的荒凉;这段经文的主题是荒凉,这一点从每个细节明显看出来。

西番雅书:

摩押必像所多玛,亚扪人必像蛾摩拉,丢给荨麻之地、盐坑、永远荒凉之地(西番雅书2:9)

此处丢给荨麻之地”表示荒凉的良善,“盐坑”表示荒凉的真理,因为“丢给荨麻之地”论及所多玛,所多玛表示邪恶或荒凉的良善;“盐坑”论及蛾摩拉,蛾摩拉表示虚假或荒凉的真理,如前所示。这段经文的主题是荒凉,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上说“永远荒凉之地”。耶利米书:

以肉体为膀臂的,必像沙漠中光秃的灌木,福乐来到,他也看不见,却要住旷野干旱之地,无人居住的盐地(耶利米书17:5-6)

此处“干旱之地”表示荒凉的良善,“盐地”表示荒凉的真理。

上一篇:创世记(2441—2445)

下一篇:创世记(2455下—2465)

  栏目导航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道路(16)
923—926节
道路(15)
921—922节
道路(14)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