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2278—2286)

发布时间:2022-11-26  阅读:699次
 

2278.创世记18:31.亚伯拉罕说,看哪,我还敢对我主说,假若在那里找到二十个呢?祂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亚伯拉罕说,看哪,我还敢对我主说”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人身或人性在神性面前的谦卑;“假若在那里找到二十个呢”表示即便没有任何争战,但仍有良善;“祂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表示他们将得救。

2279.“亚伯拉罕说,看哪,我还敢对我主说”表示人身或人性在神性面前的谦卑。这从前面的阐述(2265节)清楚可知,那里有同样的话。

2280.“假若在那里找到二十个呢”表示即便没有任何争战,但仍有良善,这从“二十”的含义清楚可知。圣言所提到的一切数字都表示真实事物和状态,这在前面许多地方已经阐述和说明(参看2252节),数字“二十”也是如此。至于“二十”表示什么,这可从它如何得出来的,即从十的两倍清楚看出来。在圣言中,“十”和“十分之一”一样,也表示余剩;这些数字表示从婴孩或童年初期直到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主灌输给他的一切良善和真理;接下来的章节会论述这种余剩。十的两倍,也就是二十,或十分之二,与十所表相同,只是在一个更高层面上,即表示良善。

余剩是指三种良善,即:婴孩或童年初期的良善,无知或未经教导的良善和聪明或明白的良善。婴孩或童年初期的良善是指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他开始接受教导并知道某些东西,被灌输给他的良善。无知或未经教导的良善是指当他正接受教导并开始知道某些东西时,被灌输给他的良善。聪明或明白的良善是指当他能反思何为良善、何为真理时,被灌输给他的良善。婴孩或童年初期的良善从人的婴孩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他十岁;无知或未经教导的良善则从十岁持续到他二十岁。从二十岁起,人就开始变得理性,具有反思良善和真理的能力,并为自己获得聪明或明白的良善。

无知或盲目的良善就是“二十”所表示的,因为那些只拥有这种良善的人没有经历任何试探。在能反思,并以自己的方式感知良善和真理的性质之前,没有人会经历试探。此前的两个章节论述了那些通过试探获得了良善的人,而现在这个章节则论述那些没有经历试探,但仍有良善的人。

正因数字“二十”表示那些拥有被称为无知或盲目良善的良善之人,所以凡从埃及出来的人,从“二十岁”以外的,或按经上说的,“凡能出去打仗的”(对此,参看民数记1:20, 24, 26, 28, 30, 32, 34, 38, 40, 42, 45; 26:4)都被包括在人口统计当中;他们就表示那些不再处于无知或盲目良善的人。由于同样的原因,凡二十岁以外的,都死在了旷野(民数记14:29; 32:10–11),因为邪恶能归给他们,他们代表那些在试探中屈服的人。又由于同样的原因,“从五岁到二十岁”的男子被估定二十舍客勒(利未记27:5),而“从二十岁到六十岁”的男子被估定五十舍客勒(利未记27:3)

至于上述这三种良善的性质,即:婴孩或童年初期的良善,无知或未经教导的良善和聪明或明白的良善,情况是这样:聪明或明白的良善是最好的,因为这良善是智慧的;在它之前的良善,也就是无知或未经教导的良善的确是好的,但这良善因只有少量聪明在里面,故不能被称为智慧的良善;至于婴孩或童年初期的良善,它本身的确是好的,但不如另外两种好,因为它还没有任何聪明的真理,或说明白的那种真理与它联合,因而没有变成某种智慧的良善,只是一个能变成智慧良善的层面或基础。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能使得一个人获得人类智慧,或说使他像一个人一样智慧。表示纯真的婴孩或童年初期本身并不属于婴孩或童年初期,而是属于智慧,这从本章末尾关于来世的小孩子的说明看得更清楚(2289-2309节)。

在本节,“二十”只表示无知或盲目的良善,如前所述。这种良善不仅是那些二十岁以下之人的特征,如前所述,还是所有处于仁之良善,同时处于对真理的无知之人的特征。后者包括教会之内那些处于仁之良善,却出于种种原因而不知道信之真理是什么的人,如:那些虔诚思想神,对邻舍思想善事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所有在教会之外,被称为外邦人,同样活在仁之良善中的人也是如此。尽管这两种人都缺乏信之真理,但他们仍拥有某种良善,故在来世和小孩子一样拥有容易接受信之真理的官能;事实上,他们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还没有被虚假原则或错误假设玷污,意愿部分没有因邪恶的生活而变得刚硬,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虚假和邪恶。此外,仁爱的生活具有这种性质:无知的虚假和邪恶可以毫无困难被转向真理和良善。但那些确认反对真理,同时过着一种反对良善的生活之人不是这样。

在圣言的其它地方,“十分之二”表示良善,无论属天的还是属灵的。用来烤每个陈设饼或脸饼的面“十分之二”(利未记24:5)表示属天良善和源于这良善的属灵良善,而与公绵羊一同献上的素祭的“十分之二”表示属灵良善(民数记15:6; 28:12, 20, 28; 29:3, 9, 14)。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7978, 10140节)详述这些事。

2281.“祂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表示他们将得救。这从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清楚可知,因而无需解释。

2282.创世记18:32.亚伯拉罕说,求我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找到十个呢?祂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亚伯拉罕说,求我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表示对人类状态的持续深切忧虑;“假若在那里找到十个呢”表示若仍有余剩;“祂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表示他们将得救。

2283.“亚伯拉罕说,求我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表示对人类状态的持续深切忧虑。这从这些话所包含的情感清楚可知,如前所示(2275节),那里有同样的话。

2284.“假若在那里找到十个呢”表示若仍有余剩。这从数字“十”的含义清楚可知,“十”是指余剩,如第一卷所解释的(576, 1738节)。至于余剩是什么,这在前面各处已经阐述和说明(如468, 530, 560, 561, 660, 661, 1050, 1738, 1906节),即:它们是储存在一个人的两种记忆和生命中的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

众所周知,若非来自主,就没有任何良善和真理。人们还认识到,良善和真理不断从主流入人,但却以各种方式被接受,事实上照着邪恶的生活和这人所确认的虚假原则或错误假设被接受。这些就是要么窒息、要么扼杀、要么败坏或推翻不断从主流入的良善和真理的东西。因此,为防止良善与邪恶混和,真理与虚假混和(因为如果它们混和,这人必永远灭亡),主就把它们分开,并将这人所接受的良善和真理储存在他的内层人中。只要这个人处于邪恶和虚假,主就永远不允许它们从那里出来,除非在他处于某种神圣状态,或某种焦虑、病患,或其它类似困境的时候。主以这种方式储存在人里面的这些事物就是那被称为“余剩”的;圣言经常提到余剩,但还没有人知道这就是它们所表示的。

在来世,一个人正是照着他里面的余剩,也就是良善和真理的质和量而享受极乐和幸福,因为如前所述,这些余剩被储存在他的内层人中,等到这人将肉体和世俗事物丢在身后的时候,它们就被打开。唯独主知道一个人所拥有的余剩的质和量,而这人自己决不能知道这一点,因为如今,人具有这种特点:他能假冒为善,而里面却只有邪恶。一个人还有可能看似邪恶,实则有良善在里面。由于这些原因,人绝不可论断别人的属灵生活的性质,因为如前所述,唯独主知道这一点。但人可以判断别人的道德和文明生活的性质,因为这对人类社会很重要。

那些对某个信之真理形成一种观点的人经常论断其他人,声称他们不能得救,除非其信仰与他们自己的一致;这种论断是主所禁止的(马太福音7:1-2)。另一方面,我从大量经历得知,每个宗教的成员都会得救,只要他们通过仁爱的生活获得良善和表面真理或真理表象的余剩。这就是经上说“假若找到十个,为这十个的缘故,他们也不会被毁灭”所表示的,即这句话表示若有余剩,他们将得救。

仁爱的生活在于向别人思想善事、意愿善事,并为其他人也能得救而感到由衷地喜悦。而那些除了与自己的信仰一致的人外,不愿任何人得救的人,尤其那些对情况并非如此感到愤愤不平的人,没有仁爱的生活。这一点仅从以下事实就能看出来:得救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多于得救的基督徒。因为在来世,那些向其邻舍思想善事、意愿善事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比那些自称基督徒的人更好、更容易地接受信之真理,也比基督徒更承认主。事实上,对天使来说,再没有什么比教导那些从尘世进入来世的人更快乐、更幸福的了。

2285.“祂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表示他们将得救。这从内义的整个思路清楚可知,因而无需解释。

2286.创世记18:3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表示主所处的这种感知状态不再是这样,或说现在结束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表示主回到祂感知到这些事之前所处的状态。

上一篇:创世记(2259—2269)

下一篇:创世记(2287—2299)

  栏目导航  
道路(17)
927—931节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道路(16)
923—926节
道路(15)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