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关于爱邻舍

发布时间:2020-11-23  阅读:1764次


一、何为邻舍

《属天的奥秘》2418:对每个人来说,邻舍是指其他人所拥有的、感染他的一切良善,所以是指那些拥有良善的人,是因人而异的。

《真实的基督教》418:良善就是邻舍,因为良善属于意愿,而意愿是人生命的存在(实体)。理解力的真理若是从意愿的良善发出的,也是邻舍。因为意愿的良善在理解力中披上形式,在那里使自身在理性之光中显为可见。一切经验都能说明,良善就是邻舍。谁不是因为一个人意愿和理解力的品质,也就是他的善良和正直而爱这个人?例如,若不是因为国王、君主、将军、总督、执政官、地方官、法官在言行中所展现的正义和判断力,谁会爱他们?若不是因为主教、牧师或教士的学识、生活的正直和对于拯救灵魂的热情,谁会爱他们?若不是因为将军,或他手下将领勇敢和谨慎兼备,谁会爱他们?爱商人是因为他的诚实,爱工人或仆人是因为他的忠诚。进一步说,爱树木是因为它的果实;爱土地是因为它的产出力;爱宝石是因为它的价值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正直的人爱别人里面的善良与公正,不正直的人也爱。因为他知道,与正直的人打交道无需担心丧失名声、地位或财富。然而,不正直的人对良善的热爱并非对邻之爱,因为不正直的人内心不爱别人,除非能为他服务。出于自己里面的良善而爱别人里面的良善才是真正的对邻之爱;因为这时,这两种善会彼此亲吻、相互结合。

1.就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当爱的邻舍,不过,这取决于其良善的品质。

《真实的基督教》406:人并非为自己而生,而是为了他人;也就是说,他活着并非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否则,社会无法凝聚起来,其中也不会有任何良善。有句俗话说,人人都是自己的邻舍;但仁爱的教义教导当如何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当为自己预备生活必需品,如衣、食、住等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东西,这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他的家庭,不仅为现在,也为将来。若不为自己获取这些生活必需品,人就没有条件实践仁爱,因为他自己尚缺乏这一切。然而,人当如何成为自己的邻舍,这可从以下推理看出来:人人都应为身体提供食物;这是首先考虑的,但目的应在于拥有健康身体中的健全心智;人人都应为心智提供食物,这食物就是诸如属于智力和判断力的事物;但目的应在于他能因此处于服务他的同胞、社区、国家、教会,因而服事主的状态。凡这样做的人就为自己永远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明显可知何为时间上的首先,何为目的上的首先,目的上的首先才是一切事物所关注的东西。这就像建房子:必须先打地基;但打地基是为了建房子,建房子是为了居住。凡首先视自己为邻舍,或视自己为首要邻舍的,就像以地基,而不是以居住为目的的人;然而,居住本身才是最初和最终的目的,房子及其地基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408.从根本上说,仁爱就是善愿,善愿就居于内在人,故显而易见,凡有仁爱者,当他抵抗敌人、惩罚罪犯、处罚恶人时,是通过外在人来做的;因此,做完这一切,他会回到居于其内在人的仁爱,并且他越能回到仁爱,就越有益,他愿意对方好,并出于善愿向他行善。那些拥有真正仁爱之人都热心善事,并且这种热心表现于外在人时,看似发怒和燃烧之火;不过,一旦对手恢复理智,其火焰就会熄灭、减弱。而那些没有仁爱的人则不然,他们的热情是使内在人升温并着火的愤怒和仇恨。

410.由于仁爱本身居于内在人,是善愿的居所,并通过内在人居于外在人,是善行的居所,故可知,被爱的是内在人,外在人由此而被爱。还可知,人当因着他里面良善的品质而被爱;因此,良善本身才是本质上的邻舍。这一点可通过以下例子来说明:有人若从三、四个人中选出一位管家或仆人来,他岂不会考查他的内在人,选出忠诚可靠的那一位,并为此而爱他吗?同样,一个国王或长官会从三、四个候选人中选出能胜任职务的人,而拒绝不能胜任的人,无论他外表如何,也无论他的言行如何。

2.集体的人,即大小不等的社群,以及社群的组合,即一个人的国家,就是当爱的邻舍。

《真实的基督教》412.那些不知道“邻舍”的真正含义之人以为“邻舍”是个体的人,爱邻舍意味着给他好处。然而,邻舍与爱邻有更广泛的含义,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上升到更高层次。谁不明白,爱团体中的许多人比起只爱团体中的一个人更是爱邻舍?因此,或大或小的社群也是邻舍,因为它由若干人组成。由此可知,凡爱社群的人也爱其成员,以至于他若盼望社群好并向其行善,也会为社群的各个成员如此考虑。一个社群类似于一个人,属于社群的那些人仿佛形成一具身体,其彼此的差别则如同身体各个部位的差别。主,以及主引导下的天使在俯看大地时,看到的是一个人形的整个社群,这个人的形像取决于社群成员的性质。史公也得以看到天堂中的某个社群,它看似一个人,具有和世人一样的身量。

比起对一个单独或个体之人的爱,对一个社群的爱是更为完全的对邻之爱。这从以下事实显而易见:主管人员根据自己所负责社群的规模而被授予更高头衔,他们所享受的荣耀与他们所履行的服务成正比。世上的职位也有大大小小的等级头衔,这取决于他们所治理的社群范围的大小,国王治理的范围是最广的;每个人则根据其职位的重要性和他的服务所行之善而得到奖赏、荣耀和全体的爱。

不过,现今的统治者们没有对邻舍的爱,也能履行有用的服务,为自己的社群着想,如那些为了这个世界、自我,或为了表面形像,或为了他们看上去是好的统治者,配得上更高地位而履行服务、为他人利益着想的人。这类统治者在世上无法辨别,但在天堂可以。因此,那些出于爱邻履行有用服务的人也会成为天堂社群的统治者,享受显赫与荣耀。不过,他们的心不在于此,而在于他们所履行的服务。然而,那些被尘世之爱或自我之爱驱使履行有用服务的人会被拒绝。

413.针对个人和针对集体或社群的对邻之爱及其实践之间的差别就像普通公民、地方官和公爵之间的差别;或像一个拿两他连得和一个拿十他连得去做买卖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别(马太福音25:14-30);还像一舍客勒与一他连得,或一串葡萄与一个葡萄园,或一棵橄榄树与一个橄榄树林、一棵果树与一个果园之间的差别。对邻之爱能在一个人里面上到更内层,并随着它上升,人便能爱社群胜过个人,爱国家胜过社群。由于仁爱在于善愿和由此而来的善行,故可知,针对社群实践仁爱的方式与针对个人的一样。不过,善人社群和恶人社群应当区别对待。对后者应按属世的公平实践仁爱,而对前者则应按属灵的公平实践仁爱。

414.相对社群,国家更是邻舍,因为国家由众多社群组成,因而对国家的爱更广、更高。而且,爱国就是爱人民的福祉。国家是邻舍,还因为它就像父母;是生他、养他、保护他,并继续养育和保护他,使他免受伤害的父母。人应当根据国家需要,出于爱国而向国家行善。其中有些需要是属世的,有些需要是属灵的。属世的需要涉及世俗的生活和秩序;属灵的需要涉及属灵的生活和秩序。

当爱国胜己,而不是如己,这是刻在人心里的一条律法。每个正义之人都赞成的众所周知的信条由此而来,即:倘若国家遭受敌人毁灭或其它危险的威胁,为保卫国家而牺牲是一种高尚行为,一个士兵应以为国流血为荣。人们这么说是因为,当深爱自己的国家。要知道,那些深爱自己的国家,并出于善愿向国家行善的人,死后都热爱主的国,因为那时,主的国就是他们的国;凡爱主之国的,都爱主,因为主是其国度全部中的全部。

3.当爱的、更高等级的邻舍是教会;最高等级的邻舍则是主的国。

415.由于人注定为永生而生,而将人带入永生的,正是教会,所以教会是当爱的、更高等级的邻舍。教会的教导是引向并进入永生的途径。将其引向永生的是教会所教导的真理,使其进入永生的,是所行的善事。这并不意味着祭司处于被爱的更高等级,教会由于祭司而被爱。当爱的是教会的良善与真理,祭司因它们而被爱。祭司只是提供服务,并照服务的程度而受尊敬。教会是当爱的、更高等级的邻舍,甚至超过国家。原因在于,国家将人引入世俗生活,而教会将人引入属灵生活,人凭属灵生活而与纯粹的动物生活区别开来。此外,世俗生活是暂时的,会终结,并且终结之时如同从未存在过。而属灵生活没有终结,是永恒的。因此“存在(实体)”这个术语适用于属灵生活,而“非存在(实体)”则适用于世俗生活。

416.主的国是当爱的、最高等级的邻舍。原因在于,主的国是指全世界的教会,被称为“圣徒的团契”,也是指天堂。所以,人若爱主的国,就会爱全世界凡承认主、信祂,并对邻仁爱的所有人,以及天堂中的所有人。那些爱主之国的人爱主高于一切,因而相比其他人,他们对神的爱更伟大。天上和地上的教会是主的身体,因为教会成员在主里面,主也在他们里面。因此,对主国度的爱是最完全意义上的对邻之爱。因为那些爱主国度的人不仅爱主高于一切,还爱邻如己。对主的爱是普遍的爱,因而贯穿于属灵生活的一切细节,也贯穿于属世生活的一切细节。因为这爱在人里面居于至高层,至高之物流入较低之物,并带给它们生命,如同意愿流入一切意图,因而流入一切行为,也如同理解力流入一切思维,因而流入一切言语。

二、邻舍的等级和种类

1.邻舍是有等级之分的。

《真实的基督教》410:既然人人都是邻舍,而人又具有无限的多样性,每个人当根据自己的良善而被爱,那么显然,对邻之爱有属和种,以及等级之分。由于当爱主高于一切,故可知,对邻之爱的等级是按照对主之爱来划分的;换句话说,按照他自身所拥有的主或来自主之物的多少来划分,这也是他所拥有良善的量,因为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不过,由于这些等级存在于内在人,而内在人在世上很难被察觉,所以只要照着所知道的等级来爱邻舍就足够了。但死后,这些等级可被清楚觉察到,因为在灵界,意愿的情感和随之的理解力的思维会在他们周围形成一种属灵的气场,该气场能以各种方式被感觉到。而在世时,属灵的气场会被肉体吸收,并被包裹在这人所发出的属世气场中。对邻之爱有等级之分,这明显从主关于撒玛利亚人的寓言看出来:撒玛利亚人怜悯那个被盗贼打伤的路人,然而祭司和利未人看到后却走开了;当主问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邻舍时,得到的答复是:“那个怜悯他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最高等级的邻舍是主,往下依次是:教会、国家、社群、个人。所以主的利益高于教会的利益,教会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社群的利益,社群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2.要对邻舍分门别类。

《属天的奥秘》4302.古教会将邻舍或他们要向其履行仁爱行为的邻舍分门别类;有的称为“残废的”,有的称为“瘸腿的”,有的称为“瞎眼的”,有的称为“聋子”,以他们来表示那些在灵性上如此之人。有的还被称为“饥饿的”、“口渴的”、“作客旅的”、“赤身露体的”、“患病的”、“坐监的”;有的又被称为“寡妇”、“孤儿”、“穷乏的”、“穷人”、“困苦的”;他们无非表示那些就真理与良善而言适合得到指教、被领到路上,由此接受关于其灵魂的忠告之人。

《属天的奥秘》4955.存在于古人当中的教义教导谁是当施以仁爱的邻舍,一个人如何成为有别于他人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邻舍,因而在针对不同的人时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施以仁爱。古人还对邻舍分门别类,并赋予它们以名称,称有些人为穷人、穷乏人、患难的、困苦人;称有些人为瞎子、瘸子、残疾人,以及孤儿、寡妇;称有些人为饥饿的、口渴的、寄居的或客旅、赤身露体的、患病的、被捆绑的,等等。他们根据这些分类知道当向这个人尽什么义务,当向那个人尽什么义务。但这些教义都消亡了,对圣经的理解也与它们一道消亡了,以至于如今人们只知道圣经中所提到的“穷人”、“寡妇”和“孤儿”是指字面上所指的那些人。当经上提及饥饿的、口渴的、寄居的或客旅、赤身露体的、患病的、在监里的人时,也是一样。但事情的真相是,这些名字用来描述仁爱,即仁爱就其本质而言应是什么样,在仁爱的生活中施以仁爱应是什么样。

4844.在圣经中,经上经常提到“寡妇”;人若不熟悉内义,必以为“寡妇”是指寡妇。但就内义而言,“寡妇”表示没有良善的教会真理,也就是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却仍渴望处于良善,因而喜欢被良善引导的人;“丈夫”表示当起引导作用的良善。在古教会,“丧偶者”,无论女人还是男人,在正面意义上就表示这种人。因为古教会将他们要向其行仁爱的邻舍分成许多不同种类。其中有的邻舍被他们称为穷人,有的被称为患难和困苦人,有的被称为被捆绑和坐监的,有的被称为瞎子和瘸子,有的被称为寄居的,孤儿,寡妇。他们照其品质而向这些邻舍提供仁爱的行为。古教会的教义教导他们这些事,因为古教会并不知道其它教义。所以,生活那个时代的人照其教义进行教导和写作,因此当说到寡妇时,他们心里只会想到诸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然而仍渴望被良善引导的那种人。

三、如何爱邻舍

1.什么是爱邻舍。

《真实的基督教》407.有必要解释一下爱邻舍的意思是什么。爱邻舍就是希望邻舍好、向他行善,而邻舍不仅包括亲朋好友和善人,还包括陌生人、仇敌,或恶人。但对这两类人实践仁爱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对亲朋好友要用直接的善行,对敌人或恶人要用间接的善行。间接的善行包括劝诫、处罚、惩戒,因而矫正。可以这样来说明:法官根据法律和正义惩罚作恶者就是在爱他的邻舍;因为他由此使这个人变得更好,并照顾到公民的福祉,以免作恶者伤害他们。众所周知,父亲因孩子犯错而惩戒他们就是爱他们;相反,若他不因此惩戒他们,就是爱他们的罪恶,这不能称为仁爱。还有,若人击退来者不善的仇敌,并在自卫中击打这个袭击者,或将其绳之于法,以免受到伤害,但仍有意与其成为朋友,那么他的行为就处在仁爱的主流中。旨在保卫国家和教会的战争并不违背仁爱。所着眼的目的决定了它们是否是仁爱。

411.经上说,你要爱主你的神高于一切,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爱邻如己是指与自己相比,不要轻看邻舍,要对他公正,不要恶意论断他。主所阐述并赐下的仁爱律法是这样: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这就是那些处于天堂之爱的人爱邻舍的方式;但那些处于尘世之爱的人则以世俗的方式、为了世俗的理由来爱邻舍,而那些处于自我之爱的人以利己的方式、为了利己的理由来爱邻舍。

2.爱邻的本质并非爱这个人,而是爱他里面的良善。

《真实的基督教》417.众所周知,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并非因为他有人的脸和身体,而是由于他的理解力的智慧和意愿的良善。智慧和良善的品质越高,他就越是一个人。人生来比任何动物都要野蛮,但他能通过各种教导而成为一个人,其心智通过接受教导而形成,人通过并照着其心智而成为真正的人。有些动物的脸类似人脸,但它们不具备理解力,或通过理解力做事的能力,只是出于其属世之爱所激发的本能行动。区别在于,动物通过发出声音来表达它的爱之情感,而人则将这些情感呈给思维,然后以话语的形式说出来。还有,动物脸朝下注视地面,而人则仰脸望向四周的天空。由此可推断出,人说话越合乎理性,心思越停留在天上,就越是人;越是违背理性,心思越停留在地上,就越不是人。尽管这样的人依然是人,但不是实际上的人,而是潜在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理解真理、意愿善事的潜能;不过,他越不愿意行出良善或理解真理,就越只能表面上假装为人,模仿人的行为。

419.人若因良善而爱良善,因真理而爱真理,那么他就是最爱邻舍的。因为他爱的是主,主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对良善的爱和对真理的爱,也就是对邻舍的爱没有其它源头。对邻之爱就这样通过属天的源头而形成。无论是说功用(或服务),还是说良善,意思都一样;因此,履行服务就是行善,善行照着它们属于功用的量与质而成为良善。

《属天的奥秘》4956.对邻之仁的本质就是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以及对自我是邪恶与虚假的承认。事实上,邻舍是良善与真理本身,对这些有一种情感就是拥有仁爱,而邻舍的反面是邪恶与虚假,凡拥有仁爱的人都远离它们。因此,凡拥有对邻之仁的人都被良善与真理感动,因为它们出于主,这种人远离邪恶与虚假,因为这些出于自我。当如此行时,他就出于自我承认而处于谦卑的状态;当处于谦卑状态时,他便处于接受来自主的良善与真理的状态。仁爱的这些基本要素就是主的这些话在内义上所传达的信息,即: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若不藉着内义,没有人知道这些话含有仁爱的基本要素在里面。拥有仁爱教义的古人知道这些事;但如今像这样的事似乎太过牵强,以至于若有人说这些话含有仁爱的基本要素在里面,人人都会感到惊讶。此外,与人同在的天使并不以其它任何方式来理解这些话,因为他们将“饥饿的人”理解为那些出于情感渴望良善的人,将“口渴的人”理解为那些出于情感渴慕真理的人;将“客旅(或寄居的)”理解为那些愿意被教导的人;将“赤身露体的人”理解为那些承认自己里面毫无良善与真理的人;将“患病的”理解为那些承认自己里面只有邪恶的人;将“被捆绑的”或那些“在监里”的人理解为那些承认自己里面只有虚假的人。这些事若合为一个意思,就表示刚才所描述仁爱的各个方面。

3.属灵人爱邻舍的方式不同于属世人。

2417.如今,人们完全不知道何为仁爱,何为邻舍。唯独具有信之教义的人没有意识到除了将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并怜悯每个人外,对邻之仁还能有什么,因为他们将每个人都视为邻舍,不分青红皂白。

例如,人若通过惩恶奖善践行正义、公平,就具有仁爱和怜悯。仁爱就在于惩罚恶人,因为实施惩罚的人强烈渴望纠正那被惩罚的人,同时保护善人,以免这些人在恶人手里受到伤害。人以这种方式关心作恶者,或仇敌的良善,以及关注并渴望他人和国家的良善时。这种关心和渴望就源于对邻之仁。生活中的所有其它良善也一样,因为这种良善若不出自对邻之仁,绝不可能存在。

2425.例如,他们,也就是属世人因不知何为邻舍,便对他们以之为邻舍的所有人行善,尤其向穷人行善,因为这些人由于缺乏世俗的财富而自称穷人;向孤儿寡妇行善,因为他们就是被如此称呼的;向寄居的行善,因为他们的确在寄居;对所有其他人也是如此。他们若不知道穷人、孤儿寡妇、寄居的,以及其他人分别表示什么,就会这样做。尽管如此,鉴于在他们对表面真理的情感里面有处在模糊中的对良善的情感,而主就是藉着这种对良善的情感而引导他们做这些事的,故他们的内层同时处于良善。在这良善里面的天使与他们同在,并在那里以感染这些人的表面真理为乐。

但那些处于仁之良善,并由此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在做所有这些事时会加以辨别。他们居于光中,而真理之光只来自良善,并没有其它来源,因为主藉着良善流入。这些人不会仅仅因为他们被称为穷人、孤儿寡妇和寄居的就向他们行善,因为他们知道,比起所有其他人,那些善人,无论穷富,更是邻舍。由于善人会向其他人行善,故这些人向善人行善就是通过他们向其他人行善。他们还知道如何区别对待良善,因而区别对待善人。他们将公众利益本身视为较高等的邻舍,因为更多人的利益会在这邻舍里面得到关注。他们承认主在地上的国度,也就是教会,是其要示以仁爱的更高等的邻舍,而主在天上的国度则还要高等。然而,人若将主置于所有那些唯独崇拜主、爱祂高于一切的人之上,就会从主得到各等邻舍。因为就至高意义而言,唯独主是邻舍,因而是一切良善,只要这良善源于祂。

然而,那些秉性完全相反的人则从自己得到各等邻舍,并且只承认那些支持、服侍他们的人为邻舍;他们因称这些人,而非其他人为他们的弟兄和朋友,故会视这些人与他们自己成为一体的程度而区别对待他们。所有这一切表明何为邻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照着他所处的爱而成为邻舍;凡具有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就是真正的邻舍,但这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所具有的良善本身才是决定性因素。

3688.人在重生的过程中,从灵性上说,一开始,他还是个小孩子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对邻舍的仁爱行为,因为他尚不知道何为仁爱,也不知道何为邻舍。结果,他因从圣经知道要周济穷人,并且凡周济穷人的,在天堂都会有赏赐,于是便向乞丐行善,胜过向其他人行善,因为他以为这些人就是圣经所指的穷人。他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在街上行乞的人绝大部分过着无神、甚至罪恶的生活,他们蔑视与神性敬拜有关的一切,放任自己彻底闲散和懒惰。尽管如此,人若处在重生的第一个阶段,就会全心全意地帮助这些人。这些善行就是源于外在真理的良善,他的重生就始于这些良善。更为内在的良善与真理因此流入这些行为,照着孩子般的认知而塑造这些行为。

但后来,他变得更加明智,就想向他认为穷乏困苦的所有人行善,但仍不将这类人当中的虔诚人和不虔诚的人区别开来。他以为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作为邻舍来看待。不过,当在这些问题上变得日益明智时,他就会加以区分,只向诚实善良人提供帮助。因为他知道,给恶人提供帮助就会伤害许多人,恶人会因他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而得着机会去害人。最后,他在重生时,就仅仅向善良的虔诚人行善。因为这时,他不是被他行善的对象所打动,而是被此人所具有的良善本身所打动。由于主存在于一切良善和虔诚中,因此他通过对良善的情感见证对主的爱。当此人处于这种仁爱时,他就重生了。

3726.属世人要像属灵人那样爱他的邻舍,必须先学习何为属灵的爱或仁,谁是他的邻舍。在他知道这些事之前,诚然,他也爱他的邻舍,但不是以一个属灵人,而是以一个属世人来爱他;也就是说,他对邻舍的爱是属世良善的产物,而不是属灵良善的产物。不过,一旦他知道这些事,来自主的属灵良善就可以被植入涉及对邻之爱的认知。

5008.向穷人、寡妇、孤儿行善,向他们行善就是圣经所吩咐的仁爱,这在教会里是一个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但非属灵的真理,也就是处于非属灵真理的人照字面上的称呼来理解穷人、寡妇、孤儿;而属灵的属世真理,也就是处于这种真理的人的确肯定这个非属灵的属世真理,却将对“穷人、寡妇、孤儿”的这种理解置于末位;因为他们会从心里说,事实上,并非所有自称穷人的人都是这样,其中有些穷人过着非常邪恶的生活,既不敬畏神,也不畏惧人;若非恐惧拦阻,就会冲进各种难以启齿的罪恶行径。他们还会从心里说,在圣经中,“穷人”表示那些在灵性上贫穷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知道并从心里承认他们没有丝毫源于自己的良善与真理,一切事物都是白白赐与他们的人。他们对“寡妇”和“孤儿”的理解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各自具有某种不同的状态。从这个例子明显可知,对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来说,向字面上所称呼的穷人、寡妇、孤儿行善是真理的最外层;这最外层的真理就像包裹内层事物的一件衣服。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最外层真理与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所拥有的真理是相吻合的;即便如此,这二者仍不会结合,只是彼此有联系。

以向邻舍行善为例。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视每个人为邻舍,然而各自却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而为邻舍。他们从心里说,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优先于其他人而为邻舍,当向他们行善。他们还说,那些陷入邪恶的人也是邻舍,但如果照法律惩罚这些人,便是向他们行善,因为这些惩罚有助于纠正他们,还能防止他们向善人行恶,树立坏榜样。教会中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也说每个人都是邻舍,但他们不考虑各人成为邻舍的程度或方式。因此,他们若处于属世良善,就会不加区别地向每一个激起他们同情心的人行善,甚至重点向恶人行善,而不是向善人行善,因为恶人以其流氓无赖行为知道如何激起同情心。从这个例子也可以明显看出,这最外层的真理能将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和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聚在一起;然而,这二者仍无法结合在一起,只是彼此有一种联系,因为这二者对于邻舍的概念和感觉是不同的。

再举一例。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一般也会说,穷乏困苦人必承受天国。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最外层的真理,因为他们内心认为,穷乏困苦人是指那些灵性上如此的人,并且正是圣经所指的这些人承受天国。

但教会中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却说,除了那些在世上陷入贫困,生活悲惨,比其他人受更多苦的人外,没有人能承受天国。他们还将财富、重要职位和世俗快乐称为众多干扰,或使人远离天堂的手段。

5028.再举一例。属灵人也像属世人那样说,要向邻舍行善,又说每个人都是邻舍;然而,他却认为每个人成为邻舍的方面和程度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恶人自称邻舍而向恶人行善,便是向邻舍行恶。在认同最外层的真理,即要向邻舍行善,以及每个人都是邻舍等真理方面,属世人与属灵人相结合。但属世人认为凡支持他的,就是邻舍,却不关心他是善的,还是恶的。由此也明显可知,就这个最外层的真理而言,这二者表面上结合在一起;然而,真正的结合并不存在;一解释这个真理,他们就会彼此分离。一旦他们分离,最外层的真理作为反对属灵人的证据,证明属灵人一直在拿它开玩笑而服务于属世人。

四、不考虑人的属灵品性而缔结的爱之友谊,死后会有伤害

《真实的基督教》446.爱的友谊是指内在的友谊,不仅爱朋友的外在人,还爱他的内在人,但该友谊却没有细查他的内在或灵的品性。这意味着没有细查其心智的情感是源于对邻之爱和对神之爱,因而与天堂天使相联,还是源于反对邻人的爱和反对神的爱,因而与魔鬼相联。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和种种意图缔结这类友谊。这种友谊有别于外在友谊,外在友谊纯粹是个人的,是为了各种肉体和感官的乐趣,以及各种来往而存在的。这类个人的友谊可与任何人,甚至与公爵桌前扮傻的小丑建立。这是所谓简单的友谊,而另一种则是爱的友谊;友谊是属世层面的联结,而爱则是属灵层面的联结。

447.死后,爱的友谊是有害的,这可从天堂与地狱的情形,以及与它们相关之人的灵的情形得以证实。天堂的情形是:天堂被划分为无数社群,这些社群根据喜爱良善的所有不同情感而各异。而另一方面,地狱同样根据喜爱邪恶的所有不同情感而被划分为无数社群。死后,人就是一个灵,会立刻被分配到与其在世时的生命相一致的社群中,这就是他的主导爱所在之处。若他的爱以爱神爱邻为主,该社群就是天堂社群;若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为主,则是地狱社群。一进入灵界,也就是死后尸体被送进坟墓之后,人会花一些时间为他所判归的社群做准备。准备的过程是通过弃绝与他的主导爱不相协调的爱完成的。因此,人与人、朋友与朋友、领主与手下、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兄弟,都要彼此分离。其中每一个都要被带入内在性情与自己类似的人当中,他要与他们过一种和谐的生活,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生活,直到永远。不过,在准备的最初阶段,他们如在世时那样见面,友好交谈;但渐渐地就不知不觉疏远了。

448.然而,那些在世时彼此缔结爱的友谊之人,就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有序分离,然后被分配到与其生命相对应的社群中。他们在灵的层面内在联结,无法分开,因为他们就像嫁接在一起的枝条。所以,若一个内在处于天堂,而另一个内在处于地狱,那么他们就会彼此粘在一起,如同羊被拴到狼身上,鹅被拴到狐狸身上或鸽子被拴到老鹰身上。内层在地狱的这一个会将地狱气息吹入内层在天堂的那一个。在天堂,众所周知的真相之一就是,邪恶的观念能被注入善人,而良善的观念却无法被注入恶人。原因在于,每个人生来都充满邪恶。所以,当善人像这样与恶人粘在一起时,他们的内层就都关闭两个人都被投入地狱,在那里,善人备受煎熬,只有经过一些时日后,他才得以释放,直到此时,他才开始为天堂做准备。

史公曾蒙允许看到这类结合,特别是兄弟姊妹及其它血缘关系,以及领主与其手下,很多人与马屁精之间的结合,双方有着完全相反的情感和不同的秉性。他发现有些人看似小孩和豹子,然后他们彼此拥抱,发誓要维持先前的友谊。这时,史公察觉善人吸收了恶人的乐趣,他们手牵手,一起走进洞穴,只见那里成群的恶人面目狰狞,尽管他们的幻觉使得他们看似相当有魅力。但一段时间后,史公就听见善人恐惧地哀嚎,仿佛要被绞死,而恶人却欢欣雀跃,仿佛夺走了敌人的战利品,还有其它此类凄惨场面。史公被告知,善人被释放后,会通过改造为天堂做准备,不过,难度要比其他人更大。

449.那些爱别人里面的良善,即热爱公正、明智、诚实,以及由仁爱产生的慈善之人,尤其那些热爱别人对主的信与爱之人则完全不同。因为这些人爱的是人里面的东西,而非人外面的东西。因此,死后,他们若发现这个人里面没有这类事物,就会立刻从这友谊当中退出,通过主与那些具有类似良善的人交往。有人可能会说,谁能查出与自己相处、交往之人的心智内层呢?不过,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当心,一定要避免与任何人缔结爱的友谊。出于种种意图的外在友谊则无大碍。

上一篇:三位一体正解

下一篇:我们可以爱自己吗?

  栏目导航  
道路(18)
道路(17)
927—931节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道路(16)
923—926节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