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 !服务热线:13031752881 简体 | 繁體
Logo
网站首页 著作简介 文章中心 视频资料
音频资料 图片资料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讨论 >> 详细信息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四十七)

发布时间:2024-09-22  阅读:141次
 

六、信(第四部分)

教会的内在或核心是仁(1799, 7755)。因此,哪里没有仁,哪里就没有教会(4766, 5826)。如果所有人都从仁的角度来观看,无论他们在信之教义和敬拜的仪式上如何不同,那么教会将合而为一(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 2385, 2982, 3267, 3451)。如果仁被视为第一位,信被视为第二位,教会将何等良善(6269, 6272)。每个教会都是从仁开始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都偏向了信,最终转向唯信(1834, 1835, 2231, 4683, 8094)。教会的末期没有信,因为没有仁(1843)。对主的敬拜在于仁爱的生活(8254, 8256)。敬拜的性质取决于仁爱的性质(2190)。构成外在教会的人若处于仁,就拥有一个内在(1100, 1102, 1151, 1153)。古代教会的教义是生活的教义,也就是仁之教义,而不是分离之信的教义(2385, 2417, 3419, 3420, 4844, 6628, 7259-7262)

*********************

AC7755)在教会中,良善是第一位的,真理是第二次的;也就是说,仁是第一位的,信是第二位的。因为信之教义的真理是为生活的良善而存在的。某种事物为之存在的目的是首要之物。

AC4766)“我往哪里去才好呢”(注:创世记37:30,和合本修订版:回到他兄弟们那里,说:孩子不在了。我往哪里去才好呢)表现在教会在哪里呢?这从“流便”的代表清楚可知,“流便”是指总体上教会的信仰(4731, 4734, 4761)。由于流便指着自己说:“我往哪里去才好呢?”故意思是,现在教会的信仰在哪里呢?或也可说,现在教会在哪里呢?因为没有天上约瑟(heavenly Joseph),也就是没有主的神性真理的地方,没有教会。教会尤其不存在于主的人身是神性这个神性真理,以及仁爱,因而仁爱行为是教会的本质要素这个真理不存在的地方,这一点从本章关于这些两个真理的说明可以看出来。

如果主的人身是神性这个神性真理不被接受,那么必可推知,一个三位一体(trine),而不是一个实体(one)将被敬拜;主的一半,也就是祂的神性,而不是祂的人身将被敬拜;因为谁会敬拜非神性之物呢?当敬拜一个三位一体(trine),这三位当中的每一位彼此分离时,或也可说,当这三位得到同样的敬拜时,教会成了什么了?因为尽管这三位被称为一位,但思维仍使他们分开,并将他们一分为三,只是口头上声称一位。让每个人问问自己,当他说,他承认并相信一位神时,他是不是想到三位。或当他声称,父是神,子是神,圣灵也是神,并且这些既在位格上,也在其功能上不同和分离时,他若不以彼此不同的三者通过和谐一致构成一体,以及通过一个从另一个发出的屈就的方式,能否想到存在一位神。因此,当敬拜三位神时,教会在哪里呢?

但是,唯独敬拜主,主里面有一个完美的三位一体(perfect trine),祂在父里面,父在祂里面,如祂自己在以下经文所说的:

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约翰福音10:38)

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腓利你不信吗?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9-11)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约翰福音12:45)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约翰福音17:10)

这时,基督教会就存在了,如当教会持守主所说的下面这些话时的情形:

所有诫命中第一要紧的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这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也相仿,就是这一条,要爱邻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马可福音12:29-31)

“主我们神”就是主(参看马太福音4:7, 10; 22:41-45; Luke 1:16, 17;约翰福音20:28),旧约的“耶和华”在新约被称作“主”(参看2921)

如果这一神性真理(即对邻之爱,也就是仁爱,因而仁爱的行为是教会的本质要素)在教义和生活上也得不到接受,那么必可推知,教会只思想真理,不思想良善。既如此,那么属于教会之人的思想是由彼此矛盾和对立的元素构成的,也就是说,思想邪恶和思想真理共存。他思想邪恶时与魔鬼同在,思想真理时与主同在。然而,真理与邪恶绝无可能一致,因为: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恨这个爱那个……(路加福音16:13)

当与仁分离之信确立这一点,并在生活中予以确认时,无论它如何谈论信的果实,教会到底在哪里呢?

AC5826)如果属灵良善是教会所拥有的东西,内在良善与真理便存在,情况是这样:“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良善是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存在于意愿和行为中的良善。人里面的这真理,或这真理之良善使他成为一个教会。当真理被植入他的意愿(他从以下事实察觉这事的发生,即:他感受到对真理的一种情感,因为他的意图就是照真理生活)时,内在良善与真理便存在于他里面。当内在良善与真理存在于人里面时,他便拥有主的国在自己里面,因而就是教会;他同那些与他相似的人一起构成大型的教会。由此可见,为了使教会能成为教会,属灵良善,即真理之良善必须存在,单有真理是绝对不行的。如今教会却单凭真理而被称为教会,教会之间也单凭真理而彼此区分。要让每个人都扪心自问,真理若不以生活为目的,能否算是某种东西?教义事物若不关注这个目的,算什么呢?如十诫若脱离照之所过的生活,算什么呢?因为如果有人知道这些诫命,熟悉它们的全部意义,却过着与之相反的生活,那它们有什么用呢?它们有什么果效呢?它们不就是用来定某些人的罪吗?源于圣言的信之教义也是如此,它们是基督生活的戒律,因为它们也是属灵的律法。它们若不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南,同样没有任何用处。要让人认真考虑一下自己里面的东西,看看除了进入他的真正生活的东西外,他里面还有没有能真正成为某种事物的任何东西;人的生命,就是他的生活,除了在他的意愿中之外,是否还在其它任何地方。

正因如此,主在旧约宣告,并在新约确认:一切律法和一切先知都建立在对神之爱和对邻之爱之上,因而建立在生活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脱离生活的信仰之上,因而绝非建立在唯信之上,因此也不是建立在信心之上;因为没有对邻之仁,这种信心是不可能的。这种信心若看似存在于生命危在旦夕,或死到临头的恶人身上,便是一种虚假或人造的信心;因为在来世,这种人中间看不到这种信心的一丝痕迹,无论他们临死时多么热切地声称他们拥有信心。但信仰,无论你将它称为信心还是信靠,对恶人根本不起作用,正如主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所教导的: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他们不是从血生的,不是从肉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翰福音1:12, 13)

 “从血生的”,是那些向仁爱施暴的人(参看374, 1005),以及那些亵渎真理的人(4735);“从肉欲生的”,是那些陷入源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之人(3813);“从人意生的”,是那些陷入虚假观念的人;因为“人”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从神生的”则是那些被主重生,因而处于良善的人。后者就是接待主的人;他们也是那些信祂名的人;祂赐权柄作神儿女的,正是他们,而不是前者。由此明显可知,唯独信对救恩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此外,人若要重生,变成一个教会,就必须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当真理变成意愿和行为中的真理时,这事就会发生。这真理就是良善,被称为真理之良善,并不断产生新的真理;因为那时,它第一次结出硕果。从它产生或结出硕果的真理就是那被称为内在真理的,它所源于的良善被称为内在良善。事实上,任何东西在被植入意愿之前,都不会变成内在的,因为意愿才是人的至内在部分。只要良善与真理仍在意愿之外,只在理解力中,它们就在此人之外;因为理解力在外面,意愿在里面。

AC1285)至于第一个古教会,尽管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在语言上为一,在话语上也为一,也就是说,它共享一种教义,无论总体方面还是具体细节;而它的敬拜,无论内在还是外在,在各个地方都是不同的,如前一章所示,其中提到的各个民族表示不同的教义和仪式。情况是这样:天堂由无数社群构成;这些社群都各不相同,但却为一,因为它们都作为一体被主引领(对此,参看457, 551, 684, 685, 690)。这方面的情况和人一样,尽管人体里面有如此多的脏腑,这些脏腑和其它器官和肢体一样,又有如此多的小脏腑,其中每一个都发挥与众不同的功能,然而它们全部和每一个都作为一体由一个灵魂来掌控。或这就像人体,它拥有运用其力量和动作的不同方式;然而,这一切都由一个心脏运动和一个肺脏运动来掌控,并构成一体。它们之所以能以这种方式行如一体,是因为天堂只有一个流注,每个人都照自己的个性接受这流注。该流注是从主、祂的怜悯和生命而来的一种情感流注。尽管只有一个流注,但一切事物却作为一体顺从和跟随。这是天堂居民所共享的相爱的结果。

这就是第一个古教会的情况;因为尽管敬拜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内在的,有的是外在的),总体上和民族一样多,具体地和构成民族的宗族一样多,细节上和教会里的人一样多,但它们却都有“一种语言和一样的话”;也就是说,它们都有一种教义,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当所有人拥有相爱或仁爱时,教义就为一。相爱或仁爱使他们合而为一,尽管他们具有多样性,因为他们出于多样性而构成一体。所有人,无论有多少,即便数以百亿计,若处于仁爱或相爱,就会有一个目标,即:共同利益、主的国和主自己。教义和敬拜上的多样性又像人的感官和脏腑的多样性,如前所述,它们有助于整体的完美。当教义或敬拜各不相同时,主就通过仁爱以适合每个人个性的不同方式流入和作工。祂就这样在地上如在天上那样将所有人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无论总体还是细节。主的旨意就是以这种方式成就的,如祂自己所教导的,“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10)

AC1316)当所有人都以社会的共同利益、教会的共同利益和主的国度为目的时,就说人民“为一”,他们的语言或嘴唇也是“一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就在这目的里面,所有人都从主而为一。但主绝不可能与一个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的人同在。人自己的东西本身就会将主排斥在外,因为人由此会将社会的共同利益和教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将主的国度扭转并指向他自己,甚至使它们可以说为他而存在。他就这样把主的东西从祂那里夺走,并将自己置于祂的位置。当这种态度在人里面掌权时,他的每一个思维,甚至他思维的最小细节里面都会有它的反映。这就是在人里面掌权的东西,或说人的主导特征的性质。

这一点在人活在肉身期间不像在来世那样明显,因为在来世,在人里面掌权的东西,或说人的主导特征会通过他周围所有人都感觉到的一种气场显现;这种气场具有这种特点是因为,它从此人里面的每一个事物中散发出来。一个人若在各个方面都关注自己,那么他的气场就会夺取并(如来世的人所说的)吸收对它有利的一切,包括周围灵人的一切快乐。它还会摧毁他们的一切自由。因此,这种人不得不被逐出社群。但当人民为一,语言或嘴唇为一时,也就是说,当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得到关注时,一个人永远不会夺取别人的快乐,或摧毁别人的自由,而是尽可能地促进和增加它。这就是为何天堂社群如同一体,这一体唯独通过来自主的相爱才能实现。这同样适用于教会。

AC6269)本节,以及17-19节经文提到,以色列把右手按在以法莲的头上,左手按在玛拿西的头上(注:创世记48:14,和合本修订版:以色列却伸出右手来,按在次子以法莲的头上,又交叉伸出左手来,按在长子玛拿西的头上);这种行为表示他认为信之真理占据第一位,仁之良善占据第二位。他之所以如此思想,是因为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人在重生之前对它们没有别的想法。事实上,属灵人能直接意识到何为信之真理,却意识不到何为仁之良善;因为后者通过一种内在途径流入,而前者则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流入,和记忆知识一样。

但没有重生的人会很绝对地说,信占据第一位,也就是说,信是教会的本质,因为这样他们就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却仍能说,他们怀有得救的希望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仁已完全消失,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何为仁,甚至因此不知道何为信的原因,因为这一个离了那一个不能存在。如果仁占据第一位,信占据第二位,那么教会的整个面貌就不同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过着与信之真理相一致的生活,也就是过着一种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会被称为基督徒。人们也会知道何为仁,不会基于有关信之真理的具体观念而在诸教会中作出区分,从而制造出众多教会。相反,他们会说,只有一个教会,这个教会包括所有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不仅包括那些在教会所在地区里的人,还包括那些在它之外的人。如果他们这样说,教会对诸如属于主国度的那类事物就会有一个被光照的看法;因为仁会进行光照,带来光明,而无仁之信则从来不会。与仁分离之信所带来的错误观念也会被清楚认识到。

由此可见,如果仁之良善占据第一位,也就是说,如果它是本质要素,信之真理占据第二位,也就是说,它是表达仁之良善的外在形式,那么教会的整个面貌将变得何等不同。教会的整个面貌会变得像古教会,古教会便以仁爱为教会的标志,并且除了仁爱的教义外,没有其它教义;他们由此而从主拥有智慧。

AC2190)一切良善都被称为神圣,因为良善是唯独来自主的爱和仁的属性。但良善如何,神圣就如何。良善通过信之真理形成,也就是出生并发展。因此,良善的性质取决于被植入仁爱的信之真理的质和量,如刚才所述(2189)。由此清楚可知,良善或神圣因人而异。它们虽在外在形式上看似一样,但在内在形式上却不一样。这既适用于教会之外的人,也适用于教会之内的人。人里面的仁之良善拥有比他所能相信的还要多的事物在里面。他的信的一切事物或各个方面都包含在它里面,因而包含在他敬拜的神圣里面。天使如同在晴天白日中那样清楚看见他敬拜的神圣的性质,即便那人只知道这一事实:他处于某种神圣状态。他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无数思维,以及由这些思维产生的无数情感就存在于其状态的神圣里面。

AC1100)前面(1062, 1083)已经说明,“雅弗”表示一个相对应的外在教会;还说明何谓外在教会,即外在敬拜,因而何谓那些不知道什么叫内在人和属于内在人的东西,却仍过着仁爱生活的人。主同样与这些人同在,因为凡有仁爱的地方,主都通过仁爱作工。这方面的情况跟小孩子一样,尽管他们不知道何为仁爱,更不知道何为信,但主与他们同在的程度远远超过成人,尤其当小孩子过着相互仁爱生活的时候。祂以同样的方式与那些拥有纯真、仁爱和怜悯在里面的简单人同在。一个人知道很多东西,却不照着他所知道的去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因为知道的唯一目的是使人能由此变得良善。一旦变得良善,他所拥有的远远比一个知道很多,却不良善的人要多,因为后者通过大量知识或渠道所寻求的东西,前者早已拥有。然而,一个知道很多真理和良善,同时又拥有仁爱和良心的人则完全不同,因为这样一个人是一个内在教会成员,也就是“闪”。那些知道得很少,但拥有良心的人在来世会被光照,甚至成为天使,拥有无法形容的聪明和智慧。这些人由“雅弗”来表示。

AC1102)当一个人在自己里面感受或感知到他拥有关于主的良善思维,也拥有对邻舍的良善思维,并渴望为他行善,不是为了任何利益或自己的地位时,当他感觉他怜悯凡遭受不幸的人,尤其怜悯在信之教义上犯错的人时,他可能会知道自己住在闪的帐棚中(注:创世记9:27,和合本修订版:愿神使雅弗扩张,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愿迦南作他的奴仆),也就是说,他拥有内在事物在自己里面,主通过这些事物作工。

AC1153)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敬拜如何不同,以及它在各个民族当中的古教会中如何不同,需要知道以下几点:一切真敬拜都在于对主的爱慕;对主的爱慕则在于谦卑;而谦卑在于人承认自己里面没有活物和善物,他里面的一切都是死的,甚至如死尸一般;谦卑还在于承认一切活物和和善物都来自主。人越发自内心,而不是口头承认这几点,就越谦卑;因而越爱慕,即拥有真正的敬拜,也越处于爱和仁,因而越幸福。第一点包含第二点,它们如此联结在一起,以至于不可分割。由此明显可知敬拜的这些差别及其性质是什么。

*********************

当主使人重生时,祂就将真理播种到并植入他的仁之良善(2063, 2189, 3310)。否则,种子,就是信之真理无法扎根(880)。然后,良善和真理就照着所接受的仁的质和量而增长(1016)。重生之人的新光并非来自信,而是通过信来自仁(854)。当人重生时,信之真理与情感的快乐一起变成人的一部分,因为他喜欢实行真理;后来这些真理就与这种情感一起再现,因为真理和情感是结合在一起的(2487, 3040, 3066, 3074, 3336, 4018, 5893)

*********************

AC2063)“不可再称她的名为撒莱,因为撒拉才是她的名”(注:创世记17:15,和合本修订版:神又对亚伯拉罕说:至于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她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表示祂要脱去人身或人性,披上神性。这从前面关于亚伯拉罕的阐述(17:5)清楚可知,在那里,经上说“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这些话同样表示祂要脱去人身或人性,披上神性(参看2009)。事实上,加到“撒拉”这个名字上的字母“H”取自耶和华之名,以便撒拉和亚伯拉罕一样,可以代表主的神性;也就是说,可以代表主里面良善与真理的神性婚姻,其中:“亚伯拉罕”代表神性良善,“撒拉”代表神性真理;神性理性,也就是以撒,将从该婚姻而生。

神性良善本身是爱,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怜悯;它是主的内在,也就是耶和华,耶和华是良善本身;该良善由亚伯拉罕来代表。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真理由撒莱来代表;这真理一旦也变成神性,就由撒拉来代表,因为主逐渐朝着与耶和华合一前进,如前面各处所说的。在真理与良善完全合一,以至于良善成为真理的源头之前,真理还不是神性,由撒莱来代表。但当真理与良善完全合一,以至于成为良善的产物时,它就是神性;在这种情况下,真理本身也是良善,因为它是良善之真理,或说良善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寻求与良善合一而通往良善的真理是一回事;已经与良善彻底合一,以至于完全来源于良善的真理是另一回事。通往良善的真理仍保留着某种人性,但与良善完全合一的真理则脱去了人性的一切,并披上神性。

和前面一样,这个问题也能通过发生在人身上的事来说明。当一个人正在重生,也就是将要与主结合,或说尚未与主结合时,他通过真理,也就是通过信之真理迈向这结合,因为若不通过信的认知或知识,也就是他迈向这种结合所借助的真理,没有人能重生。主通过良善,也就是仁爱去迎接这些真理,并将这仁爱引入信的认知或知识,也就是引入它的真理。一切真理都是接受良善的器皿;因此,真理越纯正,就越增多,良善也越大量接受它们作为器皿,把它们归入秩序,最后通过它们显现,以至于最终真理若不作为传输良善之光的媒介,就不会显现。真理以这种方式变得属天-属灵。由于主只存在于从仁爱流出的良善中,所以人以这种方式与主结合,并通过良善,也就是仁爱而被赋予良心;以后他便出于良心思考真理,做正确的事。不过,这良心与已经充满良善或仁爱的真理和正确的事保持一致。

AC2189)人的理性的首要元素是真理(the primary thing of the rational with man is truth),如前所述(2072);因此,正是对真理的情感使人能得以改造,从而重生;这种改造是通过认知或知识和事实,或说宗教和世俗知识,也就是真理的各个方面实现的。它们正不断被植入良善,也就是仁爱,以便他能以这种方式接受仁爱的生命。这就是为何对真理的情感在人的理性中占主导地位。因为仁爱的生命,也就是天堂的生命本身,其情况是这样:在那些正在被改造和重生的人里面,这生命不断出生、发展和增长。它通过真理成长,所以被植入的真理越多,仁爱的生命就越得以完善。因此,与人同在的真理的质和量如何,与他同在的仁爱就如何。

由此可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人的理性是何情形。然而,生命并不在真理里面,只在良善里面。真理只是生命,即良善的接受者。真理就像良善所披的衣服或衣裳。所以在圣言中,真理被称为衣服和衣裳。但当良善构成理性时,真理就消失不见了,似乎变成了良善,因为这时良善透过真理闪耀,这就是发生在天使身上的情形。当天使身穿衣服显现时,他们出现在看似一件衣服的光辉中,先知们所看见的天使也是如此。

AC880)“他又等了七天”(注:创世记8:10,和合本修订版:挪亚又另外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表示重生的第二个状态的开始,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正在描述的是第一个状态(8:8-9)和这第二个状态(8:10-11)之间的间隔时间。为了将事物联系在一起,仿佛它们是历史事件,这间隔的时间用“等”这个字来表述。从前面关于第一个状态,也就是信之真理因虚假造成阻碍尚不能扎根的状态的阐述和说明,可在某种程度上清楚看出重生的第二个状态是何性质。当人开始承认并相信时,信之真理才首次扎根,而在此之前,它们没有扎根。人从圣言听到并存在记忆里的东西仅仅是播种;在人接受并欢迎仁之良善以前,决不会开始扎根。一切信之真理都扎根在信之良善中,也就是扎根在仁之良善中。这就像撒在地里的种子。尚在冬天,也就是土地冻得很硬的时候,种子的确撒在地里,但没有扎根。不过,一旦早春太阳的热温暖大地,种子就开始第一次生根,然后扎进土壤。这同样适用于所播种的属灵种子。它永远不会扎根,直到仁之良善可以说温暖这种子。只有到那时,它才第一次生根,然后发出根来。

人里面有三个层面是一致并结合在一起的,即属世层,属灵层和属天层。他的属世层只能从属灵层获得生命,属灵层只能从属天层获得生命,而属天层唯独从主,就是生命本身获得生命。为了获得更清晰的概念,让我说明一下:属世层是接受属灵层的器皿,或属灵层被注入其中的器皿;属灵层是接受属天层的器皿,或属天层被注入其中的器皿。因此,生命通过属天层从主流入。这就是流注。属天层本质上是一切信之良善;对属灵人来说,属天层作为仁之良善存在。属灵层是真理,并且它决不会变成信之真理,除非它里面有信之良善,也就是仁之良善,来自主的生命本身就在这良善里面。再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些:正是人的属世层将仁之行为付诸实践,无论藉着手,还是藉着口,因而藉着身体器官。然而,这行为本身是死的,若不从它里面的属灵之物获得,就没有生命;属灵之物若不从属天之物获得,同样没有生命,而属天之物从主获得生命。行为由此被说成是善的,因为若不从主获得,就没有任何良善可言。

既然如此,那么人人都可以清楚看出,对每一个仁之行为来说,行为本身纯粹是身体行为,这行为因它里面的信之真理而成为活的。更重要的是,信之真理是无生命之物,因信之良善而成为活的。此外,信之良善若不唯独从主,也就是良善本身和生命本身获得,就没有生命。这解释了为何属天天使不愿听到信,更不愿听到行为(参看202),因为他们将信和行为都追溯到爱。他们将信归因于爱,甚至将信之行为也归因于爱。因此,对他们来说,行为和信这两者都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只有爱和源于这爱的良善才能存在,主在他们的爱里面。这些天使因拥有如此属天的观念,故不同于被称为属灵的天使。他们的思维和由此而来的言语远比属灵天使的更不可思议。

AC3066)没有人是通过真理被教导的,唯有对真理的情感教导人。真理若缺乏情感,的确会像声音那样灌进耳朵,但不会进入记忆。使它们进入记忆并留在那里的,是情感。因为作为情感对象的良善就像土壤,真理像种子一样被播种在这土壤中。然而,土壤,也就是情感如何,从播种在那里的种子中长出来的东西就如何,或说这土壤的品质,也就是情感的本质决定了从这种子产出之物的性质。目的或功用决定了土壤或情感的品质,因而决定了从播种在那里的种子中产出之物的品质。或你若愿意,也可以说爱本身决定了它,因为爱是一切事物的目的和功用;除了我们所爱的东西外,我们不会把任何东西视为我们的目的和功用。

AC3336)不难看出,没有什么东西能进入人的记忆并留在那里,除非有某种情感或爱吸引它。没有情感,或也可说,没有爱,就没有任何洞察。进入的事物或信息与这情感或爱联结,并且一旦与它联结,就保留下来。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当一种相似的情感或爱返回时,事物本身或信息也会重现,并与以前凭一种相似情感或爱进入的其它事物或信息一起呈现;这种情况会反复发生。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和从这思维而来的言语的源头。同样,当事物本身或信息返回时,无论这种返回是通过感官对象,还是通过思维对象,抑或通过别人的话语实现的,将该事物或信息引入他记忆的情感也会再现或返回。这是经验的教导,只要停下来反思一下,谁都能确认这一点。

真理的教义以同样的方式进入记忆,最初把它们引入记忆的事物就是各种爱所产生的情感,如前所述(3330)。那时,属于仁之良善的真正情感是无法察觉的,但它仍存在。在它能存在的程度内,主把它附着于真理的教义,它也保持附着。因此,当一个人能重生的时刻到来时,主就激发对良善的情感,并通过这情感唤起已经被祂与该情感联合的事物或信息。在圣言中,这些事物被称为“余剩”。那时,主利用这种情感,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逐渐移除其它爱的情感,从而也移除与它们联结的事物或信息。对良善的情感,或也可说,生活的良善以这种方式开始掌权。事实上,在此之前它也掌权,只是无法被这个人看见,因为人越爱自己、爱世界,属于真爱的良善就越不可见。

AC5893)我注意到,当恶灵向我注入邪恶与虚假时,从主而来的天使立即出现,将我保守在之前植入我里面的真理中,由此使我避开邪恶与虚假。由此也明显可知,通过对真理的情感而扎根在我里面的信之真理作为一个层面使得天使能进入其中运作。因此,没有这个层面的人无法被天使引导,而是让自己被地狱引导。因为没有这个层面,天使的运作无法在任何地方稳固下来,而是从他们身边流过去。然而,该层面无法获得,除非信之真理被付诸行动,从而被植入人的意愿,并通过这意愿而被植入他的生命。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使进入与人同在的信之真理进行运作时,这种运作很少显于眼见,也就是说,很少明显到能唤起对该真理的思考的地步。不过,会有一个对诸如与这真理一致的那类事物的大体概念,连同伴随它的情感产生,因为天使的这种运作通过一种不可察觉的流注实现;当这种流注呈现给视觉时,它看似一束流入的光。这光由良善里面的无数真理组成,这些真理专注于人所知的某一个特定真理,并且在将他保守在这真理中时,也将他保守在对该真理的爱中。这就是天使将人的心智从虚假当中提升上来,保护它免受邪恶之害的方式。不过,此人对这些事一无所知。

*********************

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永远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与主结合;但那些处于分离之信的人则不然(7506, 7507)。在人里面成为永久的性质是其仁之生命的性质,而不是其分离之信的性质(8256)。那些过着仁爱生活之人的快乐的一切状态在来世都会返回,并大幅增长(823)。天上的幸福从主流入仁,因为它流入人的真正生命,但不流入无仁之信(2363)。在天上,所有人都基于仁来进行评估,无一基于与仁分离之信来进行评估(1258, 1394)。在天上,所有人都照着他们的爱而与他人交往(7085)。没有人获准通过单单思想良善进入天堂,而是通过意愿良善进入(2401, 3459)。除非行善与意愿良善和思想良善相结合,否则没有救恩,也没有内在人与外在人的任何结合(3987)。在来世,只有那些处于仁爱的人才接受主和对祂的信(2343)

*********************

AC2363)凡屈服于邪恶及其快乐的人都对以下观点一无所知,即:祝福和幸福只有在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中才能找到。在他们看来,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中的祝福要么是不存在的东西,要么是枯燥乏味的东西。而在有些人看来,它是痛苦、甚至致命的东西。地狱里的魔鬼和恶灵就是这样。他们认为并相信,他们若真的丧失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以及这些爱所产生的邪恶的快乐,就不会剩下丝毫生命。如果你向他们说明,真正的生命及其一切祝福和幸福就从此处开始,他们就会因丧失自己的快乐而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如果你把他们带到那些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中间,痛苦和折磨就会紧紧抓住他们。此外,那时他们还开始在自己里面感受到某种似死尸并致命的地狱般的东西。因此,他们称天堂,也就是这祝福和幸福的住地为他们的地狱,并逃之夭夭,以尽可能地从主的脸前移开并藏起来。

然而,一切祝福和幸福都在于对从爱与仁流出的良善和构成信的真理的情感,只要后者通向前者,即这真理通向那良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天堂,也就是天使的生活就在于这种祝福,它从至内层触动那些接受它的人,因为它从主通过至内层流入进来(参看540, 541, 545)。与此同时,智慧和聪明也进入并充满心智的至内在的圣地本身,以天堂之火点燃良善,以天堂之光点亮真理。这一过程伴随着对祝福和幸福的感知,这种祝福和幸福只能用无以言表来描述。进入这种状态的人会发觉那些沉浸于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之人的生活多么空虚乏味、凄凉可悲!

AC1258)“各族就从这些宗族散布在地上”(注:创世记10:32,和合本修订版:这些是挪亚儿子的宗族,按着他们的后代立国。洪水以后,邦国就从他们散布在地上)表示教会的一切敬拜,无论涉及良善的,还是涉及邪恶的(这些良善或邪恶由“各族”来表示),都来自他们。这从“民族”的含义清楚可知,如前所述(470, 1159:3),一个民族是指聚集在一起的许多宗族或家族。因为在上古教会和古教会,承认同一个祖先的许多宗族或家族构成一个民族。至于“民族”在内义上表示教会的敬拜,尤其涉及敬拜中的良善或邪恶,情况是这样:天使在看到宗族和民族时,从来不会想到一个民族,而只想到其中的敬拜。因为天使从真正的性质或品质本身,也就是从他们是哪种人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天堂根据一个人的性质或品质来看待他,这性质或品质就是他的仁和信。谁都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只要他认真想一想,当他看待任何人,任何宗族或家族,任何民族时,主要想到的是他们的品质;每个人都是出于当时在他里面占主导地位的东西来看待的。对他们品质的概念或形象会立刻进入脑海,他出于这种概念或形象在自己里面评估他们。这更适用于主,并从主适用于天使;天使只从仁和信方面的品质来看待一个人、一个宗族或家族和一个民族。这就是为何“民族”在内义上只表示教会的敬拜,尤其涉及该敬拜的品质,也就是仁之良善和由此衍生的信之真理。当“民族”这个词在圣言中出现时,天使根本不会照字面上的历史意义停留在“民族”这个概念上,而是停留在与所提到的这个民族同在的良善和真理的概念上。

AC1394)由于感知能使一个人在一瞬间知道另一个人在爱和信上是何性质,所以灵人和天使照着他们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而结合起来形成各个社群,也照着他们的不同或冲突而脱离联系。这个过程如此精确,以至于即便是最小的差别也不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或将他们分开。因此,天上的社群彼此如此不同且相互分离,以至于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同的;这种不同取决于对主的爱和信的一切差别,这些差别是数不胜数的。天堂的形式就是这样产生的,其性质是这样:它呈现为一个人,或说类似一个人。该形式正在不断完善。

AC3459)“彼此起誓”(注:创世记26:31,和合本修订版:他们清早起来,彼此起誓。以撒送他们走,他们就平平安安地离开他去了)表示在那些处于真理之良善的人当中的确认。这从“起誓”和“彼此”的含义清楚可知:“起誓”或“誓言”是指确认(2842, 3037, 3375);“彼此”(a man with his brother,直译:人和他的弟兄)是指真理之良善,或也可说,那些处于这种良善的人。“()人”表示真理(参看265, 749, 1007, 3134, 3309);“弟兄”表示良善(2360);至于什么是真理之良善,可参看前文(3295, 3332)。处于这种良善的,是那些在此由亚比米勒,或非利士人来代表的人,亚比米勒是非利士人的王,也就是那些视信为教会的本质,将它置于仁之上的人。像这样的人只处于真理之良善,因为他们只从圣言提取并收集与信,因而与真理有关的一切,几乎看不到与良善,因而与生活有关的任何东西。结果,他们确认或强化信之教义事物,而不是任何仁之教义事物。他们在行善时,是出于信之教义事物来行的;由此产生的良善就被称为真理之良善。

主与那些处于这种良善的人结合,不像与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结合那样紧密,因为爱和仁是属灵的结合,但信不是,除非它通过爱和仁来作工。正因如此,经上没有说他们“与以撒立约”,而是说他们“彼此起誓”;因为“约”论及良善,也就是爱与仁之良善;而“誓言”论及真理,也就是信之真理(3375)。“筵席”所表示的“住在一起”(3456)也论及那些处于真理之良善的人。我从来世像他们这样的人那里得知,他们与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分开了。与前者相比,后者与主结合得更紧密,因为前者的良善可以说是硬的,缺乏弹性,不弯曲,胸襟狭窄,不易沟通,因而不在天堂,而是在天堂的门槛上。

 

返回顶部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