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 !服务热线:13031752881 简体 | 繁體
Logo
网站首页 著作简介 文章中心 视频资料
音频资料 图片资料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主要著作 >> 详细信息

I.仁爱的第一件事就是仰望主,并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这是通过悔改完成的

发布时间:2023-10-18  阅读:582次

 
1.按以下顺序来阐述:

(1)任何人不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到何等程度,就留在它们里面到何等程度。

(2)任何人不认识并知道什么是罪到何等程度,就只会看到他没有罪到何等程度。

(3)任何人认识并知道什么是罪到何等程度,就在自己里面看到它们,在主面前认罪并悔改到何等程度。

(4)在悔改之前,良善是假良善;仁爱也一样,因为良善属于仁爱。

(5)因此,仁爱的第一件事就是仰望主,并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

2.(1)任何人不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到何等程度,就留在它们里面到何等程度。人生在各种邪恶中。他的意愿,也就是他的自我,无非是邪恶。因此,除非一个人被改造和重生,否则他不仅仍然是他与生俱来的样子,甚至还变得更糟糕,因为他在经遗传所获得的邪恶上又添加了他自己的实际邪恶。一个人若不避开如罪的邪恶,就仍是原样。避开如罪的邪恶就是避开如魔鬼和地狱般、因而致命的邪恶,因为它们包含永恒的诅咒在里面。一个人若如此看待它们,就会相信有一个地狱,有一个天堂;还相信如果他还貌似凭自己努力移除邪恶,那么主就会移除它们。不过,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一书(108-113节)。对此,我补充以下内容:一切邪恶天生都是令人快乐的,因为人就生在自我之爱中,这爱以属于人自我的一切事物,因而以他所意愿和思想的事物为快乐。除非生来就根深蒂固的这些快乐被征服,否则每个人都会留在其中,直到死亡;并且它们不会被征服,除非它们被视为杀人的甜蜜毒药,或表面美丽、里面却有毒的鲜花,也就是说,除非邪恶的快乐被视为致命的,直到最终它们变得不让人快乐。

3.(2)任何人不认识并知道什么是罪到何等程度,就只会看到他没有罪到何等程度。他从圣言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从头到脚都在恶中;然而,他却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在自己里面看到任何罪。因此,他用清脆的声音祷告,用清脆的声音忏悔,却从内心最深处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罪人。在来世,这种相信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那里,他会说,“我很纯洁,我很干净,我很清白”;然而,当被检查时,他不纯洁,不干净,甚至是腐臭的。这就好像表面的皮肤又完好又柔软,而里面的部位却自心脏本身开始都是有病的;或好像一种液体表面如水,里面却因停滞而腐烂。

4.(3)任何人认识并知道什么是罪到何等程度,就在自己里面看到它们,在主面前认罪并悔改到何等程度。有人说,他若意愿,就能;相信永生的人的确会意愿。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应该思想他所做的事,而是应该思想他想做的事;他若相信这些事是允许的,也会去做;或者如果他不去做,那是因为世人。有一种内在结果和一种外在结果,或一种内在行为和一种外在行为。外在结果或行为从内在结果或行为中出来并存在,如同行动从努力中出来并存在。一个人里面的努力就是意愿。因此,尽管他没有在身体上做一件事,但如果他认为这事是允许的,那么努力或意愿就仍存在;这是灵里的行为本身。因此,认识并知道他的罪是什么,就是认识并知道他的思维,从这些思维中知道他认为什么东西是允许的,他渴望什么,在思维上赞成什么。例如,一个人是否认为淫行是一种罪,是一种多么严重的罪;他认为仇恨和报复是不是罪;偷窃之类的是不是罪,傲慢和骄傲,对他人的蔑视和贪婪是不是罪;然后,他若在它们上面投下任何伪装,也就是任何确认,就必须除去这些伪装,并且必须查阅圣言,就会看到。

5.谁都能看出,承认罪就是罪的人能在自己里面看到罪;但认为罪在思维上是允许的,在身体上因世人而是不允许的人无法看到它们。他就像一个人把一面镜子翻过来看自己的脸,或像一个想看自己脸的人把一块亚麻纱布放在镜子前面。

自我检查(注:这一段写在原稿的空白处):

①如果只是检查行为,就会发现很少;这是不够的;给出原因。

②但如果检查思维和意图,就会发现更多。

③如果调查这个人视什么为罪,视什么不为罪,就会发现一切。因为凡一个人在自己里面视为可允许的事,他都会去做。视为允许属于意愿,是努力,在灵里是一种行为;当障碍除去时,他会在身体上行出来。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就是这样。

6.(4)在悔改之前,良善是假良善;仁爱也一样,因为良善属于仁爱。事实上,邪恶在人的内心里面;它没有被打开,所以没有被治愈;纯正的良善不可能从邪恶发出来。源泉是不洁的。从邪恶流出的良善在外在形式上可能看似良善,但这个人内心里的那种品质在这外在形式里面。因此,一个人所行的每件事都是他的一个形像。在天使面前,他自己以自己的形像,事实上在他自己之外出现,我已经看见过上千次了。因此,任何人以身体所行的良善,在那些只看外在的人面前,看上去可能是良善;但意愿和意图隐藏在里面,可能是因为他想被认为是真诚和善良的,以便他可以为了名利而迷惑灵魂或欺骗别人。总之,良善要么是邀功的,要么是虚伪的,要么是魔鬼的;行良善是为了欺骗、报复、杀人等等。但在死后,当一个人被引入他的内层时,这良善就被夺走,并变成公开的邪恶。

7.一个人向邻舍所行的一切良善都属于仁爱,或就是仁爱。因此,仁爱的品质从前面三条可以得知,即:

(1)他避恶如罪到了什么程度。

(2)他知道并认识到什么是罪到了什么程度。

(3)他在自己里面看到它们,认罪并悔改到了什么程度。

对每个人来说,这些都表明了他的仁爱是何品质。

8.(5)因此,仁爱的第一件事就是仰望主,并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 一个人为了邻舍,或为了真理和良善,因而为了符合圣言的理由,或为了宗教信仰,因而为了神,因此出于一种属灵的爱或情感所行的一切良善都被称为仁之良善,或善行。这良善越来源于人,就越不是良善,越通过人来源于主,就越是良善。主主要通过其他人向每个人行善,但却是以这种方式来行的:一个人几乎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这善来自他自己。因此,主经常驱使恶人去向其他人行善,但恶人是出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一种情感去行的。事实上,这善是主的,或来自主;只是这个人不会因此得到赏赐。但一个人若不出于一种纯属世的爱或情感,而是出于一种属灵的爱或情感去行善,就会得到赏赐。他的赏赐就是这爱和情感的天堂快乐,因为这快乐会持续到永恒;并且这快乐与他不从自己行善,也就是他相信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不将功德置于其中的程度成正比。

9.没有人能从自己行出系良善的良善;相反,一个人避恶如罪到何等程度,就不从自己,而是从主行善到何等程度,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一书(9-31节)。

10.由此明显可知,悔改之前的仁爱,就是仁之良善,不是来自主,而是来自人;但悔改之后,它变成来自主,而不是来自人的仁爱,就是仁之良善。因为主能进入一个人,并通过他从祂自己行任何良善,是在魔鬼,也就是邪恶被逐出之后,而不是被逐出之前。魔鬼通过悔改被逐出;当他被逐出时,主就进入,并在那里通过这个人行善,然而总以这种方式行善:此人只感觉他从自己行善。但他知道这是靠着主。

11.从这些考虑清楚可知,仁爱的第一件事就是避开如罪的邪恶,这是通过悔改完成的。谁看不出一个不悔改的人是恶的?谁看不出一个恶人没有仁爱?谁又看不出没有仁爱的人不可能行仁爱?仁爱必须从仁爱而在一个人里面。

12.(6)最后,从圣言中引用一些经文,如主对法利赛人说的话,内在人必须被洁净;以赛亚书第一章中的话;《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中(28–31节;以及50–52节)所引用的一些经文。


返回顶部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