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活节 马太福音第28章 在小一点的班级里,老师应该先简单回顾一下棕枝主日的课程,然后尽可能简单地告诉孩子们主在世上最后一周的故事。这一周的前两日,祂在殿里教导人。但到了晚上,祂出城往伯大尼去,到祂朋友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的家里住宿。周四晚上,祂再次进城,与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正是在这个节日里,祂设立了圣餐,作为基督教的节日,来取代逾越节。晚饭以后,祂到客西马尼园去祷告。犹大就是在那里领着人去捉拿祂。祂在大祭司面前受审,又在希律面前受审,最后在罗马巡抚彼拉多面前受审。在祂身上找不到任何过错,除非使用假见证。但是他们要求将祂处死。周五,祂被钉在十字架上。应该完整地向少年班的学生回顾这些事件,但面对更小的孩子,可以更简单一些。 教义要点 不相信复活是意愿方面的问题,不是逻辑方面的问题。 复活节不仅意味着相信未来的生命,还意味着相信爱能胜过恨,真理能胜过虚假。 主的复活告诉我们,尽管我们不能用肉眼看见祂,但祂一直与我们同在。 家长指南 复活节实在是教会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因为尽管我们在圣诞节庆祝主降世成为我们的救主,但在复活节,我们不仅庆祝祂成就了祂降临所要完成的工作,而且在祂荣耀的复活里庆祝祂在神圣的人性中永远与我们同在。 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复活节的故事。有没有人曾经问你:“我们怎么知道有别的生命?从来没有人回来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好了回答:“主已经回来告诉我们。”他可能会说:“这是圣经说的,但我们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呢?”我们也需要为这个问题准备好答案。当主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祂所有的门徒,甚至最亲近的门徒,都以为一切都完了,他们犯了一个错误,耶稣不可能是祂所宣称的那样。有几个人在耶路撒冷停留,谈论这事。其他人则立即回到了以前的行业中。如果复活没有发生,他们就没有福音可传,也就没有基督教会来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就是这么简单。 复活本身改变了历史,而对它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改变了信者的生活。因为它涉及到承认耶稣基督就是祂所宣称的“复活与生命”、“道路、真理、生命”、是天父向人显现祂自己。这意味着是神自己在福音书和旧约圣经中向我们说话;祂说,旧约就是讲述祂。因此,这意味着我们最高的责任和荣幸是阅读和学习圣言,并努力按照祂赐给我们的模式来塑造我们的生活。这不仅意味着死亡并不可怕,而且意味着它是通往真实生命的门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无论长短,只是我们的开始和早期学校,以及我们学习如何生活的机会。 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我们就像门徒在加利利的山上遇见复活的主一样。我们思维的整个层面被提升到世俗和自私的考虑之上。我们呼吸到更纯净的空气,在天堂的太阳下,我们看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以其真实的面貌和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困难和考验,在我们以前的思想中显得那么巨大,现在看起来却很渺小,而且通常藏在它们后面的可爱的景象也出现了。 主在复活节那天对我们说,就像祂在加利利山上对门徒说的那样:“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看哪,我常与你们同在,直到时代的末了。”主总是与我们同在,比任何尘世的朋友都更亲近,有能力使我们胜过试探并面对所有的考验,作为灵性成长的机会,给我们周围的人带来安慰和帮助,从而成为天父的孩子和天国的继承者。 儿童班 以这一章的前十节为中心讲述故事,试着让孩子们记住我们纪念复活节的原因。让他们脱离兔子和复活节彩蛋的想法。告诉他们,知道主甚至战胜了死亡,我们的生命在肉体死亡后也会继续存在,这对于门徒和我们意味着什么。告诉他们,正是为了教导我们这些,主才允许自己被处死。 主在哪一日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 祂是如何进入耶路撒冷的? 人们看到祂欢喜吗? 祂在圣殿里做了什么? 几天之内,人们转而反对主。 因为祂述说他们的罪,他们就把祂治死了。 主一直都知道这会发生,但祂也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所以祂一点也不害怕死亡。周四晚上,祂又回到城里,与十二个特别的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之后,祂允许众人拿住祂。次日,也就是周五,祂允许众人把祂处死。 有两个犹太人的官不同意众人的意见,他们得到罗马巡抚的许可,照看主的身体。他们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准备埋葬祂,把祂安放在一个岩石凿出来的新坟墓里。他们把一块大石头滚在坟墓的入口,把它封住,使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坟墓附近还安排了一队士兵。 谁在周日一大早就来到了墓地? 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一个被主治愈的妇人。 另一个马利亚是其中一位使徒的母亲。 这些妇人发现了什么? 当天使从天而降时,我们被告知发生了什么? 天使对妇人们说了什么? 当妇人们去告诉门徒的时候,谁遇见了她们? 祂告诉他们做什么? 我们在教会庆祝哪一日以纪念主复活? 正是因为主在周日早上复活,所以周日被称为主日。 这也是我们把周日而不是周六作为安息日的原因。 当主和门徒说完了话,祂吩咐他们做什么? 复活后四十天,门徒们看见主升到天上去了。 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24:50-53中读到主升天的故事(参看使徒行传1:1-9)。 但主应许要永远与我们同在;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尽管我们看不见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