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 !服务热线:13031752881 简体 | 繁體
Logo
网站首页 著作简介 文章中心 视频资料
音频资料 图片资料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属天的奥秘 >> 详细信息

《出埃及记》(8515—8525)

发布时间:2022-11-11  阅读:513次
 

8515.“耶和华既将安息日赐给你们”表良善与真理被主结合。这从“安息日”的含义清楚可知,“安息日”是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参看8495节)。“耶和华赐给”表示它是主所带来的,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就主。

8516.“所以第六天祂赐给你们两天的食物”表因此,甚至直到前一个状态的结束,祂通过真理所赐良善的量和此后这种结合实现时的一样大。这从“第六天”和“安息日”的含义清楚可知:“第六天”是指前一个状态的结束(参看8421节);“吗哪”,即此处的“食物”,是指真理之良善(8462, 8464节);第六天所赐的吗哪也是为了“安息日”,因此,这是两天的食物,“安息日”是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8495节)。前面已说明,由于“安息日”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所以“第七天找不着吗哪”表示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结合时,他不再出于真理,而是出于良善行事;事实上,他一定不可再出于真理行事(8510节)。

不过,这一点看似一个悖论,相当令人困惑,所以再补充几句话解释一下。每个人都应当被通过信之真理被引向基督良善,也就是所谓的“仁爱”;因为信之真理必不仅教导何为仁,还教导它的性质必是什么样。他若不首先通过其教会的教义学习信之真理(因为他绝无可能本能地或凭自己知道它),就不可能做好准备,从而变得适合接受这良善。例如,他必须通过信之教义知道,仁爱绝不包括为了自我,或为了回报而行善,因而也不包括通过仁爱的行为而配得拯救;他还必须知道,一切仁之良善皆源于主,丝毫不源于自我;此外还有其它许多教导何为仁,以及仁的性质必是什么样的教义。由此可见一个人若不通过信之真理,是不可能被引向基督良善的。另外,一个人必须知道,真理凭自己不会进入良善,而是良善接受真理,并将它们附着于自己;因为信之真理在一个人的记忆里,如同在一块延伸在内视之下的田地里。来自主的良善通过这视觉流入,从存在于那里的真理拣选与它一致的真理,并将它们 与自己相结合。在下的真理不可能流入在上的良善,因为低层之物流入高层之物完全违背秩序,而且也是不可能的(5259节)。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基督良善如何与他一起出生,因而也可以看出当此人已经重生时,他会是什么样,即:他出于良善,而非出于真理行事,也就是说,他被主通过良善引导,不再通过真理被引导,因为现在他处于仁爱,也就是处于对行该良善的一种情感。凡在天堂里的人都以这种方式被引导,因为这符合神性秩序。因此,他们所思所行的一切可以说自动、自由地涌流。如果真理塑造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时他们会思想他们应不应该做某件事,从而会在细节上犹豫不决,这样做会模糊他们所拥有的光。最终,他们会照着自己的所爱,因而照着迎合他们自己的爱之事物去行事,这是被自我引导,而不是被主引导。由此再次明显可知,百姓六天收集吗哪,在第七天什么也找不着表示禁止通过真理获得良善(参看8505, 8506, 8510节)。

8517.“各人要在自己的地方休息”表一种平安的状态。这从“休息”的含义清楚可知,“休息”是指一种平安的状态(参看8494节)。他们要在安息日休息,这时不做任何工,甚至不为自己预备所要吃的,这种要求是一种平安状态的代表,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在平安的状态下由主实现;因为良善与真理的一切结合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实现的。当一个人处于一种平安的状态时,他也被主通过良善引导;那时此人若要引导自己,即便是通过真理引导自己,就会驱散平安的状态,结果就不会有结合

8518.“第七天不许什么人从自己的地方出去”表这时他们必须保持这种状态。这从前面的解释(8494, 8517节)清楚可知。

8519.“于是,百姓第七天休息了”表这时在一种平安状态下良善与真理结合的一个代表。这从前面所述(8494, 8517节)清楚可知。

8520.“以色列家给它起名叫吗哪”表它在他们中间的本质。这从“名”和“起名”的含义清楚可知,“名”和“起名”是指一个事物的本质(参看144, 145, 1896, 2009, 2724, 3006, 3421, 6674节)。它之所以被称为“吗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它表示真理之良善,也就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良善(参看8462, 8464节)。

8521.“样子像芫荽的种子,白色”表它里面的真理,它是纯净的。这从“种子”的含义清楚可知,“种子”是指信之真理(参看255, 1940, 2048, 3038, 3310, 3373节)。经上之所以说“像芫荽的种子”,是因为它是白色的;而“白色”论及真理,真理也表现为白色(3301, 3993, 4007, 5319节)。现在描述的是“吗哪”所表示的真理之良善,既描述这个实体中的真理的本质,也描述它里面的良善的本质。它的“样子像芫荽的种子,白色”描述了真理的本质,“味道如同蜜饼”描述了良善的本质。

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存在于那些属于主的属灵国度之人身上的良善,完全不同于存在于那些属于主的属天国度之人身上的良善。存在于那些属于属灵国度之人身上的真理之良善被植入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因为主在理解力部分形成一个新的意愿,当一个人有意愿照他从其教会的教导那里所吸收的真理行事时,这新的意愿就存在于他里面。当他意愿并行出这真理时,该真理就变成与他同在的良善,被称为“属灵的良善”,也被称为“真理之良善”。他确实以为这是真正的真理,因为他信所教导他的东西。但他对它是不是真理没有任何觉知,除非他觉得自己似乎因以下事实而拥有它:他已经部分通过圣言的字义,部分通过支持他已接受的观点的错误认识而为自己证明了它;却没有想到,没有什么东西,甚至包括虚假本身,是不能被证明,以至于看似真理的(4741, 5033, 6865, 7012, 7680, 7950节)。正因如此,所有人,包括苏西尼派和犹太人自己,无一例外地相信他们的教义是真理。

这一切表明对许多教会成员来说,被转化为良善的真理,其本质是什么。除了那些为了生活中的功用或有用的服务而对真理拥有一种情感的人之外,他们当中没有人能看出他们教会的教导是否真实。那些持有这个目的的人不仅在他们活在世上的时候,而且以后都会不断被主启示。唯独他们是能领受真理的人,因为主通过良善引导他们,并通过该良善使他们能看见真理,进而相信。由此明显可知诸如存在于那些属于主的属灵国度之人身上的良善,其起源和性质是什么。不过,诸如存在于那些属于主的属天国度之人身上的良善并没有被植入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而是被植入意愿部分。那些处于这个良善的人通过从主所领受的内在觉知知道某事是否真实。关于这两种良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可参看前文(2046, 2088, 2227, 2669, 2715, 2718, 3235, 3240, 3241, 3246, 4138, 4493, 5113, 6500, 6865, 7233, 7977, 7992节)。

8522.“味道如同蜜饼”表良善是令人快乐的,因为它一开始是真理,但通过快乐被作成了良善。这从“味道”、“饼”和“蜜”的含义清楚可知:“味道”论及属于良善的快乐,因为它对应于变得智慧的快乐(参看3502, 4793节);“饼”(cake)是指属灵良善(参看7978节);“蜜”是指属世的快乐(5620, 6857节)。从这些含义可推知,“味道如同蜜饼”表示良善是令人快乐的,因为它通过快乐由真理作成。此处描述了属灵良善,即它源于何处,如何产生,因而也描述了它的性质。也就是说,就其最初起源而言,它是真理,但因以下事实而被作成良善:它从意愿,因而从情感进入行为。因为凡人出于情感所意愿的,都被视为良善,并因此也被称为良善。然而,这良善若不通过属于属世人的快乐,就无法产生。属灵人通过它们被引入这良善;并且一旦被引入这良善,他就能拥有对它的感觉。这就是“吗哪的味道如同蜜饼”所表示的。

8523.出埃及记16:32-34.摩西说,耶和华所吩咐的话是这样:要将一满俄梅珥吗哪留给你们的后代,使他们可以看见我将你们领出埃及地的时候,在旷野所给你们吃的食物。摩西对亚伦说,你拿一个罐子,盛一满俄梅珥吗哪,存在耶和华面前,留给你们的后代。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亚伦就怎么把吗哪存放在法柜前,保留起来。

“摩西说,耶和华所吩咐的话是这样”表一个命令。“要将一满俄梅珥吗哪”表最大的能力。“留给你们的后代”表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所拥有的。“使他们可以看见我在旷野所给你们吃的食物”表当他们处于试探状态时的真理之良善。“将你们领出埃及地的时候”表他们从侵扰当中被释放之后。“摩西对亚伦说”表流注。“你拿一个罐子”表真理。“盛一满俄梅珥吗哪”表它里面的良善,和它所能容纳的一样多。“存在耶和华面前”表使它可以存在于神性面前。“留给你们的后代”表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度量。“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表照着这个命令。“亚伦就怎么把吗哪存放在法柜前,保留起来”表它在神性面前。

8524.“摩西说,耶和华所吩咐的话是这样”表一个命令。这从“耶和华所吩咐的话”的含义清楚可知,“耶和华所吩咐的话”是指一个神性命令(参看8466节)。

8525.“要将一满俄梅珥吗哪”表最大的能力。这从“俄梅珥”的含义清楚可知,“俄梅珥”是指足够的量和能力(参看8468, 8473节);“俄梅珥”因表示足够的量,或一个人所拥有的容量,故也表示他的最大能力。


返回顶部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