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沃文登
翻译:觉醒
来源:
https://leewoof.org/2018/09/27/on-earth-as-it-is-in-heaven-by-lee-woofenden-online-edition/
读经
主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诗篇103:8-14)
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
他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
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
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
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马太福音20:1-16)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
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为配得天堂而作工(属天的奥秘9180)
有些人从圣经,或从教会的教义,或从其他各种人,甚至从他们自己的推理,学习和吸收正确的观念,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获得重要的地位或财富,抑或是为了能配得上天堂。在更深的意义上,这些人就是由“为得工钱而受雇的仆人”所象征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服从并服务。
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个人利益应该放在末位,而不是首位。当它被放在末位时,它就是仆人;但如果它被放在首位,它就是主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是颠倒的。到了来生,他们看起来是倒立的,头在地狱。但那些把仁爱和信心放在首位,因而把主和邻舍放在首位的人,他们是直立的。到了来生,他们看起来是直立的,头在天堂。
反思
我们仍然在谈论金钱!
上一个关于天国的比喻是我们欠了主一大笔债,我们永远无法偿还,但主免了我们的债,只要我们尽力使用我们所得的恩赐,怜悯和宽待我们的邻舍。在我们这一章的比喻,即葡萄园工人的比喻中,我们已经开始作工了。我们已经让主,就是比喻中的“家主”,雇用我们在属灵生命的葡萄园里作工。这个比喻的关键是我们将从工作中获得的报酬,以及我们对待报酬和工作本身的态度。
这个比喻最明显的特点是,耶稣在讲述这个比喻时,公然无视同工同酬地法则。显然,工作多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工作少的人应该得到更少的报酬。这才是公平的。主却构思了一个故事,在故事中,那些只在日落前凉爽的时间里工作了一小时的人,得到的报酬竟然和那些劳苦受热了一整天的人一样多......这样,我们还能怎么说呢?
这正是主想要这个比喻对祂的听众(以及今日的我们)产生的效果。比喻并不是为了安慰我们,让我们确信我们已经“知道”和相信的东西。相反,它们是为了震动我们,摇晃我们,让我们超越惯性思维的限制,使我们的爱和怜悯超越当下的狭隘。这些比喻原本就是要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它们旨在打破我们所有舒适的、习以为常的、世俗的生活模式。
如果这个比喻使你恼怒,引发你的抗议,让你内心呐喊:“这不公平!”太好了!它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它已经引起了你的注意。它已经在你的盔甲上找到一个裂缝,并慢慢进入你的心理,把那里的东西颠倒过来。
主的道路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它们与我们许多根深蒂固的态度和信念直接对立。它们与世界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这个比喻的重点是,世俗的态度终将是最后和最低的,而属灵的原则终将是首要和最高的。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9)
我们来具体说说。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个世界的“常识”是,我们工作得越多,得到的报酬就越多。我们通过工作挣钱。对我们来说,很明显,如果我们做了更多的工作,我们理应得到更多的报酬。
这就是第一批雇工的想法。注意这句话:“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这意味着在他们之间有一些讨价还价,他同意了工人讨价还价的工钱标准。对于那些后来被雇用的人,家主只是说:“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没有讨价还价,他们就进去作工,相信会得到公平的报酬。但第一批雇工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达成协议,主张自己的权利,在做任何工作之前要从家主那里得到具体报酬的承诺。
这就是我们开始属灵生活时的情况。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在为人生的目标而生活和工作。对于早期物质主义的我们来说,关注的重点是从努力工作中获得回报、享受、金钱和权力。工作本身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每当我们获得报酬,可以享受我们劳动的成果时,我们的目标就得到了满足。
当这是我们的心态时,最重要的是从我们的工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酬。我们会接受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即使我们不喜欢它,因为更多的钱显然更好!就像第一批雇工一样,我们会非常在意我们从工作中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
从灵性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当我们开始行走通往天堂的道路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天上的(以及物质的)奖赏。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些直接的利益和满足,那就更好了!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要想法是,如果我们要按照神的规则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规则去经历所有的困难,我们当然最好得到丰厚的回报!
我们常说“本末倒置”,但用史威登堡的生动语言来说,这种态度描述的是一个“颠倒”的人。我们的脚在我们的头应该在的地方,而我们的头在我们的脚应该在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对于真正属灵的人来说,这是在优先级列表的底端)放在了优先级列表的顶端。
那么我们应该把什么放在优先级列表的首位呢?我们可以齐声回答:爱主和爱我们的邻舍。耶稣说这两条诫命是所有诫命中最重要的。这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完全重生(还没有完全成为天使),直到我们人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爱和服务我们的邻舍来爱主,把他们的快乐放在我们自己的快乐之上。
当我们的思维和动机仍然是物质主义的时候,这看起来完全是幼稚可笑的。事实上,我们认为如果我们采用它,必会导致极大的不公和伤害。但我们所担心的伤害主要是自己的伤害。“如果我不维护自己,还有谁会呢?”这就是我们的道理。只要我们被这种心态所控制,我们就会继续为自己的权利、待遇、舒适和快乐而忧虑,认为自己只是在争取“公平”,做“任何人都会做的”事情。
但请注意,无论如何,主还是呼召我们去祂的葡萄园里作工!
当那些清早被雇用的人与家主讨价还价时,他并没有说:“既然你们是这样的态度,我不需要你们在我的葡萄园里作工。”不!他仍然雇用了他们。同样,主也“雇用”我们在祂的属灵葡萄园里作工,即使我们一开始有许多错误的态度。关键是要让我们行动起来,朝着属灵生命的方向努力,让其余的事情在前进的途中自行解决。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当天被雇用的工人。在那个时代,一天的工作时间是十二个小时,从黎明到黄昏。夏天的工作时间会更长,冬天的会较短。巴勒斯坦的葡萄采摘始于八月,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一直持续到十月。因此,它跨越了秋分,此时昼夜长度相等。
粗略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关注的工人,那些在清早被雇用的工人,必须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六点,在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里工作整整十二个小时。巳初又雇用了一些人,也就是上午九点;午正又雇用了一些人,也就是正午十二点;申初又雇用了一些人,也就是下午三点;酉初又雇用了一些人,也就是下午五点,此时离工作时间结束只有一个小时。
所有这些人不仅都得到了与工作十二小时的人一样的工钱,而且最后被雇用的人首先得到了工钱,而最先开始工作的人必须等到最后!
从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错误的。但是,当我们把每一批工人看作是我们灵性生命成长过程中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它就变得有意义了。正如我已经提到的,那些在清早被雇用的人代表我们属灵生活的开始,那时我们还在想:“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们与神讨价还价,试图为自己争取最好的永恒交易。当我们开始我们的灵性之旅时,我们仍然首先想到自己,然后想到神和别人。
请注意,这些工人后来抱怨说,他们“整天劳苦受热”。当我们处于属世的状态,首先想到自己的时候,灵性的成长确实是艰苦而劳累的!我们在克服天生的自私和大众喜爱的物质主义方面面临着许多争战。对我们来说,不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同等地考虑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负担。一想到别人可以获得属灵的利益,而不用像我们一样为了“获得报酬”而面对许多争战,我们就会愤愤不平。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面对我们对低级趣味(包括肉体享受、金钱和个人权利)的热切欲望,为要胜过它们,直到专注于更崇高的事物,即神的爱在我们心中,引导我们去爱和关心我们周围的人。
在不同时间被雇用的工人代表我们灵性生活的进步,它是从颠倒的生活开始的。所提到的每个时辰都是三的倍数。三代表一种完整的状态,即当我们的心灵、头脑和双手,或说我们的爱、悟性和行动,协同工作的时候。用比喻的语言来说,每当我们完成灵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时,我们就会在自己里面雇用一批新的工人,与我们的新阶段相适应。
据我所知,史威登堡并没有就每一批工人给出具体的含义。他只是说,三、六和十二具有类似的含义(详解启示录194)。但他所指的是它们都有表示完整的一般含义。
然而,根据我们所经历的灵性发展的一般阶段,我们可以对这三批工人赋予以下含义:
那些在第三时(*即巳初,上午九点)被雇用的人,可以看作是我们甘心遵守主的诫命,不管我们是否理解的时候。
那些在第六时(*即午正,正午十二点)被雇用的人,可以看作是我们在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遵守主诫命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主和圣经,在主的葡萄园里作工,并使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那些在第九时(*即申初,下午三点)被雇用的人,可以看作是我们开始喜欢遵守主诫命的时候,不是出于单纯的顺服,甚至不是出于单纯的理解,而是因为喜欢做主引导我们做的事情。
在这个故事中,这些人都没有为他们的工钱讨价还价。在这些状态中(出于顺服,出于理解,最后出于爱),我们都不太关心做正确的事会得到什么报酬。相反,我们关心的是做正确的事情。工作本身,服务主和邻舍,开始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用史威登堡的话说,我们通过颠倒次序,把事情翻转了。
最后,当我们终于意识到我们自己什么都不是,而主是一切的时候,我们就雇用了“第十一时的工人”。当我们愿意简单地听从主,谦卑而天真地顺服主的引导时,我们的属灵工作就接近尾声了。这时我们的工作就很轻松了,我们只工作短短的一个小时,就立即得到了属灵的赏赐。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不再试图赚取天堂。相反,我们让主买下我们的生命,这样,它就是主的,而不是我们的。美妙的是,一旦祂买下我们的生命,祂就会把它还给我们,还带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厚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