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 !服务热线:13031752881 简体 | 繁體
Logo
网站首页 著作简介 文章中心 视频资料
音频资料 图片资料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圣经学习指南 >> 详细信息

圣经学习指南之亚伯拉罕与天使(下)

发布时间:2021-05-18  阅读:1130次
 

青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可以更多地讨论关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对话。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试探之一是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也来自其他人——“这有什么用?”要让他们记住一个事实,即主与我们的同在是非常真实的,我们每一个正确的选择都不会徒劳无功。

亚伯拉罕被呼召离开迦勒底吾珥的家,前往迦南地的故事,描绘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我们生来一无所知,并带着根深蒂固的自私的倾向,这是从我们肉身的祖先遗传而来的。和亚伯拉罕一样,我们生来就带着在上古教会和古教会中发展起来的邪恶和错误的倾向。但主总是确保我们每个人也从祂那里得一份产业,作为克服自私和取得灵性进步的“反作用力”(*counter-urge)。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你就开始感觉到这激励你听话而不淘气的力量。这是主的声音,呼召你离开“你祖先的土地”,即你的自私,前往迦南地,即主将使你拥有的属天的品格,只要你顺从。

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描绘我们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灵性发展过程。亚伯拉罕代表我们的婴儿期和幼年期。亚伯拉罕信靠和顺服主,就像我们小时候信靠和顺服父母一样。我们已经学习了亚伯拉罕的旅程,他的兄弟拿鹤在哈兰住了下来,他和罗得来到示剑和伯特利,又因为饥荒前往埃及暂居,回来以后,他们分开了,罗得选择了约旦河谷,亚伯拉罕则选择了山地。你们记得罗得的故事和他所遭的患难,因为他住在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附近。它们代表我们头脑中属肉体的、外在的部分,倾向于被世界的吸引力诱惑而陷入罪恶。

在我们今天的课程开始的时候,亚伯拉罕在希伯仑(也叫幔利)住了下来,并因为顺服主而富足安稳。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以实玛利,是由他妻子的使女埃及人夏甲所生的。但主告诉他,以实玛利不能成为他的后嗣。然而,他已经得到应许,他的后裔将接续他继承那地,他的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在我们这章里,来见亚伯拉罕的三个人重申了这一应许,并明确了时间。注意,他们虽然是三个人,却是作为一个人被提及和称呼的。亚伯拉罕不仅恭恭敬敬地接待了他们,显然也认识到他们是代表主说话的。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在主降临之前,祂通过“让天使充满祂的同在”来向人显现。以赛亚书(63:9)提到“他同在的天使”(*the angel of his presence,和合本作“他面前的使者”)。关于向亚伯拉罕显现的三个人,史威登堡说:“这表示神的本体、神的人性、神的活动(* the Divine Itself, the Divine Human, and the Holy proceeding)。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神的三元(*Trinity),而且它们是一体的。”(属天的奥秘2149)史威登堡从它指向主的幼年时期来解释这个故事,他说:“在内在含义上,这里论述的主题是耶和华向主显现,主也直觉到这一点;但不是像对亚伯拉罕那样显现。因为在历史上,亚伯拉罕的确看见了三个人。但它是代表神圣的直觉,或说主道成肉身时所拥有的来自神的直觉。”

得后嗣的应许,即是应许我们对主的顺服会带来持久的好结果。撒拉听到生子的应许所发的笑描绘我们的自然倾向,即怀疑努力行善是否真的值得。亚伯拉罕没有怀疑,所以我们看到了他与主论到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对话,这实际上是对后嗣的应许的进一步解释。这些数字描绘良善与真理的不同状态。五十表示一个充满的状态。五通常表示“一点”。所以,比五十少五表示比充满良善与真理的状态稍微缺少一点。四十描绘试探,我们被告知,主从不让任何人陷入试探,除非他有能力抵抗,如果他选择这样做。三十表示较小程度的试探。二十表示“无知之善”,用于那些良善但未成年的人。十表示“余留”,即主在我们里面储存的良善的状态,特别是在我们的幼年时期,以便我们受试探时得到帮助。这里的教训是,在这些良善的状态中,任何一种都包含得救的要素。我们遗传的秉性中都含有灵性毁灭的因素,即所多玛和蛾摩拉。但是,我们若持守所学的真理,尽力遵行,主就能拯救我们,尽管我们有许多错误和退缩。只有当我们不再学习认识主并听从祂的时候,我们才走上了灵性毁灭的道路。

成年班

亚伯拉罕的故事和其中的总体对应对于成年班来说应该是众所周知的,除非当中有新来教会的人。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讲解这一章的细节,特别注意史威登堡对三个人到访、撒拉发笑以及论到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对话的解释。

在谈到众所周知的亚伯拉罕的故事时,我们要再次提醒自己,所有的历史都是缓慢变化的记录,那些在我们看来很突然和有时无法解释的事件,其实是很久以前播下的种子所发展出来的结果。正如古教会的毁灭是逐步发生的,犹太教会的建立也不是一下成就的。

犹太人视亚伯拉罕为民族之父,我们也习惯于认为亚伯拉罕蒙召是犹太教会之始。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著作(*the Writings,特指史威登堡的神学著作),会发现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构成了古教会的最后阶段。史威登堡谈到了三个古教会。第一个是由挪亚和他的儿子们所描绘的。第二个始于希伯,他是圣言中提到的第一个真实的人物,犹太人因为他而被称为希伯来人。第三个在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故事中被描述出来。因为尽管亚伯拉罕是一个偶像崇拜者,已失去对属灵事物的全部理解,但他仍然有服事神而不是自己的愿望,这种愿望对于一个真正的教会是必不可少的。以撒乃至雅各也保留了这种愿望。犹太教会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教会,而只是一个教会的代表,它是在雅各的子孙后代中建立起来的。史威登堡在解释创世记第32、33和34章时对此有很多论述。

在解释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故事时,史威登堡主要讲述其属天的含义,将其应用于主从婴儿期到成年期,随着祂逐步打开其人性的各个层面,将它们与内住的神性结合起来时,所经历的状态。但著作经常提醒我们,人重生的过程与主得荣耀的过程是相似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亚伯拉罕描绘了我们在婴儿期和幼年期的灵性状态,即一种属天的天真和信靠的状态,但也是一种无知的状态。亚伯拉罕听到呼召,要他离开迦勒底吾珥的父家,往迦南地去。这呼召就是我们小时候第一次认识到,我们应该做一个好孩子而不要淘气时所听到的呼召。如果我们听从这个呼召,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旅程,最终必到达圣地。像亚伯兰一样,我们下埃及是为了所需的粮食,即我们属灵生命所需的圣言知识,然后带着极多的“金、银、牲畜”而归。当我们看到我们属肉体的部分追求外在的满足时,我们便经历了与罗得的分离。我们早期与自己的争战就是在这个最外在的层面上,正如亚伯拉罕在罗得卷入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患难时,不得不拯救他。

所多玛和蛾摩拉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章节中。我们一开始可能会疑惑本章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有什么关联,但是当我们思考后嗣的应许意味着什么时,这种关联就变得很明显了。我们即将迎来以撒的诞生,他代表我们更高层次的理性能力。以实玛利代表属肉体的理性,他已经在画面中。也就是说,我们正走出婴儿的状态,发展出“从表象推理”(*reason from appearances)的能力。我们正处于开始与父母争论的阶段。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我们应该继续信靠和服从他们——亚伯拉罕的信心没有动摇——但我们对他们的智慧所怀的天真的喜悦——受到了怀疑的攻击。得后嗣的应许,即是应许我们正确行事的努力一定会结出持久的果实。疑惑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孩子面前:“我一直努力向善,有什么用呢?我一再努力,似乎从来都不能让人满意。"

在我们这一章的第一节中,史威登堡的翻译是“幔利的橡树林”。由于希伯来原文(terebinth)是指巴勒斯坦的橡树,故英王钦定本将它译为“平原”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修订标准本将其译为“橡树”。橡树林表示来自记忆知识的觉知,而亚伯拉罕坐在帐篷门口的事实表示一种敬拜的状态。因此,我们已经提出了从主接受启示所需的条件。著作告诉我们,在主降临之前,祂通过让天使充满祂的同在来向人显现。我们看到,亚伯拉罕立刻把这三个人当作天使或说主的信使来接待。史威登堡说,这三个人表示“神的本体、神的人性、神的活动”,且说:“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神的三元,而且它们是一体的。”(属天的奥秘2149)然后他解释了亚伯拉罕和天使的对话,指出他们是作为一个人被称呼的,也是作为一个人说话的,而这个人被认为是主。在第19章中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来见罗得的两个人在所多玛时被称为“他们”,但在罗得被领出来以后就变成了“他”。

天使的使命是证实后嗣的应许并宣告他出生的时间。关于撒拉怀疑的笑,史威登堡说,笑是“属于理性的一种情感”,且说:“只要理性中存在着如在笑声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在它里面就有一些属肉体的或属世的东西,因而仅仅是属于人的东西。”(属天的奥秘2216)即使是主,在他的尘世生活中,就是此处所描绘的阶段,他的理性中仍然有很多属于人的东西,是要被驱逐出去的,这在属天的含义上就是由撒拉的笑所表示的。

亚伯拉罕关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问题和主的回答,回答了我们童年时期的问题:“努力向善有什么用处呢?”它们是对得救的基本要求的探讨。“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五十”表示充满,在这里表示“充满良善的真理”。这是对坚持努力从圣言中学习真理并按照真理生活的人的灵性写照。但我们都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假若这五十个义人少了五个呢?”五表示“一点”。四十和三十都表示试探,三十表示较小程度的试探。我们被告知,真正的试探不会临到不在重生中的人,因为属灵的试探不是单纯的外部考验,而是促使我们对行真理的能力感到绝望,从而放弃争战,选择轻松的下坡路。只要我们内心有这些挣扎,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状态并非无望。二十代表“无知之善”,“那些尚未经历过试探但秉性良善的人”,史威登堡特别将它归于十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尚未达到对自己的选择完全负责的年龄。所有这些人都得到了拯救。最后,数字十表示“余留”。所有小孩子——主总是把良善和真理的余留储存在他们里面——以及所有没有因自己的选择而毁掉这些余留的成年人,都得到了拯救。

著作引文

《属天的奥秘》2216:“笑是属于理性的一种情感,是理性中对真理或虚假的情感。这是所有笑的源头。只要理性中存在着如在笑声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在它里面就有一些属肉体的或属世的东西,因而仅仅是属于人的东西。属天的良善和属灵的良善不会发笑,只会以另一种方式,通过表情、言语和姿态表达它们的快乐和欢喜。因为笑声中包含许多东西,其中大部分是轻蔑,即使不显露出来,也隐藏在内。它很容易与头脑的欢喜区分开来,头脑的欢喜也会产生类似的东西。主所具有的人性的理性状态由撒拉的笑描述出来,由此表示当时与良善分离的理性真理对这些话,即它要被脱去,而把神性穿上,怀有哪种情感。不是说主笑了,而是说祂凭着神性觉察到其理性是何性质,以及它里面还有多少人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要被驱逐出去的。这就是撒拉的笑在内在含义上所表示的。”

本课问答

J. 亚伯拉罕的家原本在哪里? 吾珥。

P. 主叫他做什么? 离开吾珥,前往迦南。

J. 他最后在哪里住了下来? 希伯仑(幔利)

P. 有一天谁来找他? 三个人。

P. 他如何接待他们? 作为尊贵的客人。

P. 他们其实是谁? 天使。

J. 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了什么? 撒拉会生一个儿子。

J. 撒拉为什么发笑? 因为她已经老迈,所以怀疑。

J. 天使离开亚伯拉罕以后,去了哪里? 去了所多玛。

J. 他们为什么要去所多玛和蛾摩拉? 毁灭它们。

J. 亚伯拉罕问主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

J. 主告诉他什么? 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

J. 亚伯拉罕问了几个问题? 五个问题(-5、40、30、20、10)。

J. 主每次是如何回答的? 如果......我就不毁灭那城。

J. 亚伯拉罕提到的最小的义人数目是多少? 十。

I. 亚伯拉罕代表什么? 单纯信靠和顺服的状态。

S. 他被告知要离开吾珥前往迦南,这描绘什么? 离开自私,开始发展属天的品格。

S. 儿子出生描绘什么? 真理的新发展或新的领悟能力。

 

返回顶部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